声明
温哥华码农,文艺中年
躲进小楼,管他春秋
渐行渐远的大国关系
由于疫情缘故,多年未能回国。上个月总算回去一趟,有些感触,随便扯几句。
这次见到的老朋友们,各行各业都有,似乎都多了个口头禅,叫“大形势不好”。工厂货卖不掉,商家钱赚不到,年轻人工作找不到,经济大形势不好。
这时我一般会说,你们说的只是硬币的一面,另一面是什么你们知道吗?就是北美物价飞涨,罢工频发。以我们直观感受,与疫情前相比,食品、房租、汽油等必不可少的开支,都涨了30%以上。所以,教师、垃圾工人、公交司机、卡车司机等等,到处都在罢工。没办法,物价上涨太快,正常加薪跟不上,不搞个罢工涨一大截,谁都活不下去。
美国街头罢工一景
你应该也猜到了,这枚硬币叫“脱钩”。一面是中国失去市场,工厂外迁,导致工人失业,消费不振。另一面,美国也在失去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被迫用更贵的东南亚、墨西哥等地的产品来代替,自然物价飞涨。可谓两败俱伤。
其实中美本来合作得好好的。说句很不严谨的话,脱钩前大致就是美国负责技术创新,中国负责生产制造。这一波技术革命如电脑、互联网、手机、AI等重大发明,都是美国人搞出来的。而为全世界生产电脑手机等产品的,是中国。
值得咀嚼的“世界工厂”定位
当然这是很粗略的说法。毫无疑问,美国也有工厂也有制造业,中国也有发明创造甚至还有世界第一的专利申请量。但大体来说,美国的比较优势主要是创新,制造业也主要是基于创新的高端制造业,而中国的比较优势主要是制造,庞然大物般的专利里有多少水分,大家心里都清楚。全球产业链分工,美国管创新,中国管制造,这个结论摇摇晃晃应该能站住。
所以,毫不奇怪,这次回国听到的另一个口头禅,就是“卷”。商家卷,往死里杀价。学生也卷,往死里刷题。
惟卷动天,无远弗届
怎么能不卷呢?制造业拼的就是成本,一分钱一分钱降成本,就像学生拼的就是分数,一分一分拉分数。
而且这两个卷是相通的。中国成为世界工厂,靠的不仅仅是工厂,整个国家都要为适应这个生态位而努力,包括教育。
这样的文章标题我们早就看滥了:为什么中国出不了科学大师?中国学生成绩比美国好得多,为什么技术发明不如美国?中国人的创造力哪儿去了?
答案很简单:中国的生态位就是制造,不是创新。我们从小的人生定位,就是做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成绩好,只是为了做合格的螺丝钉,不是当强劲的火车头。考试答题超纲,你虽然解出了题目但是思路超出教学大纲,那是拿不到分的。高考作文写得再好,倘若偏题,同样有零分之忧。
“甘做革命的螺丝钉”恐怕再也无法深入人心
毋庸我多言,无数人都在诟病,中国教育所规训的,就是在规定思路下写出规定答案。别出心裁、灵机一动,在高考的熔炉中都会烧为灰烬。这样培养出的人,当然不适合创新。
然而,他也不怕苦,不怕累,擅长在给定方向上拼到极致,因此,他很适合制造业,很适合技术落地。创新的事扔给美国人好了。让自由奔放的美国人去胡思乱想,让甘冒奇险的风险资本家去投资孵化。等他们九死一生,终于试错试出一项新技术,好了,拿来主义登场,我们把他们的新技术拿来分解、研究、降成本、增产能。
同样毋庸多言,有太多这样的行业了,自中国企业入场,就硬是从高大上卷成白菜价,逼得欧美同行含恨离场。经过中国教育规训的人才,闯一条新路并不擅长,但一旦别人把新路走通了,相当于一道题规定思路有了,标准答案也有了,那就进入我们最擅长的战斗: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我们没法说是哪个决定了哪个。中国加入全球化才二三十年,而循规蹈矩的传统已有千年之久,因此不可能是经济塑造了教育。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显然也不仅仅是由教育决定的。因此更可能的是,教育帮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工厂的定位又进一步强化了教育模式。
事实上,不仅是中国,同一文化熏陶下的日韩两国走的也是同一路线:跟在美国后面,美国人搞出大的技术革命,我们就拿来做小的技术改进,把潜力都挖干挖净,直到把高科技卷成菜市场。而东亚三兄弟卷出来的问题,也是一模一样:学生负担超荷,社畜福报无限,出生率越跌越低。
卷在起跑线上
那么出路何在?痛下决心转型成创新型国家吗?
我看未必。
跟朋友聊天,每次听到他们说中国太卷、学生娃太苦、还是国外教育好,我都会说,这只是硬币的一面,美国式教育固然学生轻松,创造力强,但另一面是什么你们知道吗?那就是美国的空心病。
空心病有两种,一种是人的,一种是社会的。社会的早已广为人知。美国的创新力固然领先全球,但正如前面所言,中低端制造业它不是中国的对手,自从中国加入全球化,美国工厂就成批外迁,工作机会急剧流失。大名鼎鼎的铁锈带即由此而来。把特朗普选进白宫、推动与中国脱钩的主力,正是铁锈带的失业工人。脱钩在他们看来,是抵抗中国竞争、促使制造业回流的关键一战。
曾经的汽车城底特律
没办法,创新不需要那么多人,即便是美国,也容不下那么多艺术家、发明家、创业者,大多数人的出路还是进厂打螺丝。当工厂关门,工人失业,即使最抢眼的技术创新那块仍然光鲜,作为社会中流砥柱的中产阶级已经严重萎缩,美国就成了空心菜。
至于人的空心病,也是美国式教育的一个副产品。美国人从小就被教导,要be yourself,要追求你的天性。问题在于,人的天性是什么呢?人的天性就是好吃懒做呀!Be myself,myself最舒服的就是钱多事少靠家近,数钱数到手抽筋。我真的能be myself吗?
比起《1984》,是否《美丽新世界》更有可能成为现实?
当然不能。兴趣导向、自由启发的教育模式,确实有利于天才发挥其天赋,但again,天才永远是极少数,像我们这样的大多数只是资质平平的庸才。庸才是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的,如果再碰上宽松放任的学校环境,只有天性解放之轻,而无勤学苦练之重(实际上,青少年的勤奋纪律教育更多是由校外的运动俱乐部承担的,在此不表),普通人也就乐得随波逐流了。
就这样,从教科书到好莱坞,孩子从小听的都是追寻自我才有幸福,坚持梦想就能成功。但成年之后,除了少数天才,落到普通人肩上的命运却是掖起梦想,含泪搬砖。这对中国人没什么,本来就说好长大要当螺丝钉的,真的搬砖一生,也不过是求仁得仁。但对美国人,说好的成功呢?说好的幸福呢?Myself在哪里呢?
一下就空心了,委屈了,我的才华没人懂了,资本主义太他妈压迫人性了。
所以,中国人的创造力哪里去了?它变成世界工厂的代价了。
美国人的创造力从哪里来?它从空心病的代价中来。
世上没有完美的教育制度,它如果特别适合某一些人,则必然会不利于另一部分人。就像长颈鹿吃到了树叶,就没法吃草。兔子选择了吃草,就吃不到树叶。你只能选择一个生态位,不可能一切通吃。
鹰的生态位优势是否依然
同样,我们也没法说哪种教育制度更好,只能说哪种更符合国情。以我之见,中美的选择似乎还都不差。美国的生态位是世界老大,它的创新成果变现效率最高,创新能力也加强了它的老大地位。而中国有庞大人口,唯有制造业才能消化。诚然,填鸭式教育会磨平学生棱角、扼杀创造力,但也能保证你受到合格的技能训练,当个中规中矩的工人、工程师、管理者,支撑起世界工厂不成问题。
当然,有识之士不这么想。美国人对症下药,大力脱钩。他们的愿望部分实现了,制造业果然在撤离中国,但却没有回流美国,而是迁到东南亚、墨西哥等地。没办法,那里的工人虽然不如中国,但还是比美国工人更便宜、更好用啊。目前来看,铁锈带还是铁锈带,除了物价飞涨,似乎什么也没收获到。
中国呢,痛感于高科技屡屡被卡脖子,多次投入巨额资金,扶持某些产业。各地也纷纷上马,大搞高新产业园。这方面的成效,我不敢多加妄议。作为一个跟高新产业园打过交道的IT人,我只能说,第一,兔子不可能一夜之内吃上树叶,第二,如果它吃上树叶了,多半它就吃不到草了。
(图片来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我们)
I see 我见————————————————
编委成员:清扬 吕明光 方连辛 刘文宪 差不多小姐
本期责编:方连辛
商务小编:Iseewojian1
(图片来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我们)
本公众号开通于2019年10月31日,作者多来自天涯社区闲闲书话论坛,欢迎新朋友加入,并请不吝赐稿。
毕明迩 | 尉迟长征| 关不羽 | 江湖夜雨 | 林泠烟 | 吕明光 | 闽北修竹 | 塞林格格 | 刘勃 | 商角徵羽 | 方连辛 | 林黑 | ernie | 最佳传球 | 辛泊平 | 湖北青蛙 | 三木| 东风霹雳 | 清扬 | 深圳一石 | 王立 | 小钗横戴 | 买超 | 兰小花 | 江南有紫衣 | 夜何其 | 千江有月 | 汪晓欣 | 陈众慕 | Cliff | jinghua | 霍乱 | 季米 | 面冷心热 | 周苇杭 | 兴兴 | 从耳 | 愚人 | 湖人附近 | 关粉儿 | 守望古典 | 草鱼子 | 差不多小姐 | 风臣 | dailu | 黄涌 ……
排名不分先后,点击即可阅读。
下图书生有话说
扫一扫,扫一扫
我们都是扫地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