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淘金:凸凹的“日思录三部曲”

旅行   美食   2024-04-25 23:53   天津  


声明

作者:季米

简介I see 原创成员,知名作者

本名李剑明,化学专业

爱好文史,从历史中读懂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字数3100

阅读时长5分钟



北京作家凸凹的三大册日记《石板宅日思录》《石板宅日思录续录》《石板宅日思录三录》读完有些时日了,书中收录了他2006年4月至2015年7月的日记,文字达140余万字,可谓洋洋大观。他的日记内容独具一格,读后收获匪浅。

凸凹生活于北京的郊区房山,当过农技站的技术员,做过区政协史志办编辑、区政协办公室副主任,又当过乡长,后到区文联任主席,做什么都没有离开过乡土和文学,出版过长篇小说《慢慢呻吟》《大猫》《玉碎》《玄武》《欢喜佛》、散文集《以经典的名义》《风声在耳》《无言的爱情》《故乡永在》《心比天大》《夜之细声》《书卷的灵光》《游思无轨》等,在散文、小说、文学评论三种文体领域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凸凹嗜书成癖,博览中外,开创了“新书话”散文文体并形成一定的影响,出版过多种新书话文集。这些书话散文多是围绕一本书或一类书展开话题,抒写引发共鸣之妙。这种散文富含哲理,将生活和读书进行结合,不仅可以看到作者的读书经历,给自己提供阅读选择,也可以从中看出作者对生活和阅读的哲理性思考。文章中经常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话语,说明作者是抓住了一本书中让他很受启发的话语精华,这是比较让人佩服的。

在《游思无轨》一书中,我读到这样的话:我与书是伴侣关系。我既不崇拜书中的大优点,也不惊奇于书的大缺憾,只要它们默默地与我同在。太激动我的书已没有了,只有对少年激情的回忆。书中有两个点,甚至有一个点与我共鸣,那么,这部书我便爱它。书中只要有一个与我共鸣的点,便是搭起了一座幽会的亭台,静静地坐在亭台之上与书私语,好像度过了一个爱情的美妙黄昏。

在《石板宅日思录》的序言中,作者这样说:我觉得,日常生活太平凡,都是庸常琐碎之事,可记录者不多。或可以说,日常生活是一盘散沙,沙上不长禾苗,更不长嘉木,几无示人秀色。但却偶有金屑,被掩埋其中。所谓日记,就是沙里淘金的努力,在无价值处提炼出价值,在无意义处升华出意义。记日记的企图,其实就是抵抗健忘和过分的凡俗,在超越的层面上有所作为,让人的生物存在,有灵魂的点点闪光。所以,我的日记,不是俗生活的原生态记述,而是灵魂登场时的掠影,为的是把那些瞬间即逝的片段定格,裨益于今后的生活。通俗地说,我的日记所记,是:记读、记思、记情、记趣、记悟、记痕。其中的记痕,可以是游踪,也可以是心路历程。
我读这套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能够在无数读过的书里收集金屑,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奉献给读者。

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实在太琐碎太平常了,真正值得记载的事是没有多少的,如果事无巨细记流水账,别说读者不感兴趣,就是自己事后阅读恐怕也会生厌。到是每天的阅读和思考,因为吸收了别人书籍中的精华,还是比较有记录的价值。对于书中记录的日常生活,自然也是帮助了解作者的工作和社交情况,但是真正让我感兴趣的还是他和文友的交往记录、对于一些作者的评价和那些读书随笔。这些阅读生活的记录及读书心得,因为有些是独家之见,令人印象深刻,能够给人启发,重读的话还是很有味道,很有参考价值。这些金屑适当扩展,写成一篇文章也是没有问题的。

其实凸凹这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日记,而是内涵宏富的“思想录”。他的野心是以顾炎武、巴金为榜样,写一部属于自己的“日知录”、“随想录”,使其成为文坛的一个特殊的存在。按照这样的的目标,他确立了大思想文化散文的写作架构,朝着自成系统的方向迈进,内容涉及历史人文、时代风潮、个人情感、人生体验、大地道德、社会观察、读书心得、百姓生活、文化批判等各个方面,内容可谓非常的丰富。

凸凹的日记称为“日思录”,记载了他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这里我需要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比如对于阅读好友止庵的作品《惜别》,就明确表明自己不喜欢。“本是悼母文字,伤的是离别,却一味求雅,掉书袋,连篇累犊地辑录典籍中有关生死的论述,以示渊博,与人心大隔。死别乃人生大痛,有彻骨锥心质地,即便不是呼天抢地,也应该有泪光,落在文字上,也应该是悲情涌动。而止庵的笔触,过于冷,冷静地条分缕析,一如禅外说禅。文学毕竟是人学,关乎人的情感温度,他却弄成道学,有吓人的面目。”这话很让我认同,我当初读《惜别》的时候总是觉得有点隔膜,凸凹很好把其原因点了出来,显示出不凡的鉴赏力,引起我深深的共鸣。

郁达夫认为日记是作家最赤裸的“自叙传”,贾植芳在《勃留索夫日记钞》中也说“日记是一个人灵魂的展览馆”,凸凹很认同这些看法。他这种“自叙传”式的写作,对自己的整个人生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总结,所记不仅是事情,更多的是回望、联想和思考,记述全部的心路历程,可以说是“一部世象观察思想录、一部个人生活精神史” 。比如“三录”中2015年4月的系列文章《伤身世》中,可以读到作者对于家庭的种种责任,也因为需要承担家庭责任的原因而缺乏在文坛经营的机会,让自己始终无法扩大影响,也解开了我心中的一个疑团。

在“日录”中提到对董桥等人的评论,说董桥“为写而写,寸间情调,扩充成堂皇气象。为了求雅,他拿腔拿调,让人看到了不可遮掩的做作。”我觉得就比较别具只眼,因为董桥我读得比较多,也比较了解,对于他的看法觉得很有启发,读来就印象特别的深刻。我也很喜欢早期董桥的散文,但后来不怎么读了,说起原因,和作者提到的几乎很接近。“三录”的日记中提到对沈从文的评论,认为“沈的文学,整体地缺乏精致,大品不多”,让我有遇到知音一样的感受,因为我怎么也喜欢不起来大名鼎鼎的沈从文作品,总算看到有人和我的感受差不多,让我深感安慰,读来非常的有收获。对于曹聚仁读书藏书的议论更是深得我心,因为我也读过很多曹聚仁的书,非常敬佩曹聚仁那种爱书成癖的热情。很多他从书中摘录的内容都让人若有所思,扩大了我的眼界,让我很有兴趣去找相关的书籍来阅读。

书中很多内容读来让我感觉有淘金的收获,可以感受到一个作家的内心世界,如发表文章后的欣喜、与文友交往的经历、品读好书后的充足、因所处文人和官员尴尬位置的惆怅等。

但作者有些看法我也不完全赞成,比如提到书话大家姜德明,说他“恪守老书话的原则,写得拘谨,殊少文采,不为人喜,所以他一直落寞”,姜德明的文章文采可能不是很出众,但是他以材料独特丰富著称,也出过民国书封面集萃的书,挺讲求趣味的,他一点也不落寞,我们很多书虫朋友都很喜欢搜集他的书,并以得到他的签名本为乐,他的粉丝数量并不少。

书中多处提到苇岸、彭程、祝勇、伍立杨、车前子、姜威等我喜欢的作者,更难得的是提到了我的书友谭宗远、韩三洲、古农、李城外等人,读来更是非常亲切。

作者对于书籍上阅读到的性爱主题经常会有一些引用,也常发表自己的看法,很多都能给人启发,也常能使人心有戚戚。有意思的是作者在2015年7月某天的日记里坦率地谈及性爱,在纸本书上却被删除了,我是在电子书上读到相关内容的,这也值得记一笔,可谓是这个时代出版现状的一个样本。

读了这套书后,我记下了好多书名:《兰姆书信精粹》《勃留索夫日记钞》《外国文人日记抄》《重生——苏珊桑塔格日记与笔记(1947-1963)》《劳伦斯:局外人的一生》《城外的向阳湖》等,这些都是我感兴趣的书,待慢慢找来一读。

I see 我见————————————————

编委成员:清扬 吕明光 方连辛 刘文宪 差不多小姐

本期责编:吕明光

商务小编:Iseewojian1


(图片来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我们)

这是我们推送的第 591 篇原创文章


公众号 I see 原创团队


本公众号开通于2019年10月31日,作者多来自天涯社区闲闲书话论坛,欢迎新朋友加入,并请不吝赐稿。


毕明迩 | 尉迟长征关不羽 | 江湖夜雨 | 林泠烟 | 吕明光 | 闽北修竹 | 塞林格格 | 刘勃 | 商角徵羽 | 方连辛 | 林黑 | ernie | 最佳传球 | 辛泊平 | 湖北青蛙 | 三木| 东风霹雳 | 清扬 | 深圳一石 | 王立 | 小钗横戴 | 买超 | 兰小花 | 江南有紫衣 | 夜何其 | 千江有月 | 汪晓欣 | 陈众慕 | Cliff | jinghua | 霍乱 | 季米 | 面冷心热 | 周苇杭 | 兴兴 | 从耳 | 愚人 | 湖人附近 | 关粉儿 守望古典 草鱼子  | 差不多小姐  | 风臣 | dailu | 黄涌 ……


排名不分先后,点击即可阅读。


下图书生有话说

扫一扫,扫一扫

我们都是扫地僧



I see 我见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一群资深读书人,带你感知时代细微处的悲欣交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