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九本新书

旅行   时事政治   2025-01-07 23:57   天津  

声明

作者:季米

简介I see原创成员,知名作者

本名李剑明,化学专业

爱好文史,从历史中读懂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字数2900

阅读时长3分钟


以下几本书是我读过的2024年新书,都比较喜欢,主要是纪实的作品。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杨素秋/上海译文出版社/2024-1


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杨素秋到西安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任副局长,主持了区图书馆的建设。在确定图书馆书目的过程中,她遇到了各种潜规则,在本书中把她建图书馆的经历如实写出来,让读者知道了为什么很多小图书馆都有大量的没人要看的书。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交换,人们也见怪不怪了,但是作为一个挂职官员,较少有后顾之忧,能够如实地说出自己的一些真实想法,这在这个时代也算是很不容易了。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几位图书馆读者的故事:爱借碑帖的书法爱好者;摸着《世界通史》读出声的视障读者;迷恋武侠小说的职高老师等,通过这些普通读者的故事回答了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燕东园左邻右舍》

徐泓/上海文艺出版社/2024-1


本书是非虚构作品,作者的父亲徐献瑜曾任燕京大学数学系主任,她1946年生于燕南园,后搬家至燕东园并一直居住在那里,是这个园子的老住户,见证了燕东园高级知识分子们的悲欢喜乐。文章借历史建筑说话,讲述了19261966年期间小楼里的住户往事。作者尽可能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史料,对数十位燕东园教授的后代们进行了访谈,重现了那一个时代的历史。那一代学人大致出生于清末民初,多为海外留学归来,从事科学和文化的教育研究工作。书中比较可贵的是有很多独家的材料,可以比较深入地了解那一代高级知识分子们的工作和生活风貌,让人感叹命运的坎坷。作者提供的材料和图片也是对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校史乃至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的一种补充。



《书人有七:思想的活力》

姚峥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2


姚铮华的《书人有七》有一个副题为思想的活力,看看她写到的钱锺书、沈从文、萧乾、巴金、梁启超、胡适、林语堂、陈西滢、舒芜、贾植芳、余世存、林贤治、茅海建、许知远、谢泳、景凯旋等文化人就可以知道这本书的分量了,国外的则写到了阿伦特、卡夫卡、米兰昆德拉等。书中的文章呈现了知识分子思想的活力,宗璞与钱杨夫妇关于冯友兰的矛盾、真实的巴金、沈从文与萧乾失和的缘由、季羡林日记里的记忆偏差、许知远为什么要写梁启超传等文读来都让人兴味盎然,贾植芳那一篇中其傲骨更是令人肃然起敬。姚铮华的文章强调亲历、亲见、亲闻,包含不少一手的材料。



《我在上海开出租》

黑桃/广东人民出版社/2024-3


这本书的作者从事过很多职业,在上海开出租车的时候留心收集乘客的故事和记下自己的遭遇,在书中详实记述在上海开出租车时见识到的司乘故事,可谓反映了人生百态,也描写了出租车司机的行业现状。所写到的故事大多丰富有趣,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息,涉及人物众多,故事足够丰富。有时候人们更愿意摘下面具和萍水相逢、擦肩而过的陌生人聊天,说一些平时不大方便说的话。作者坚持把自己作为沪漂打工人的真实日常记录下来,是对平凡众生的一种见证,还是比较难能可贵的。



《猫鱼》

陈冲/上海三联书店/2024-6


《猫鱼》是陈冲的回忆录,写了她的祖辈与母亲的故事、平江路老房子的岁月、小花摄制组大篷车的日子、独自踏上异国留学之旅的经历等,内容非常丰富。她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外婆和父母亲都是高知,母亲还是著名科学家饶毅的硕士生导师。她从小在上海长大,所演的电影很有影响力,那些幕后的故事自然让人感兴趣。书中难能可贵的是她的真诚和对自由的向往,这一点在国内其他影星的回忆录里是不大能看得到的。她对文学有自己的理解,很早的时候就热爱写作,最后在金宇澄等人的鼓励下把自己的经历写了出来。她的文字无疑是中国演员中的天花板,她个人对生活和艺术的敏锐感受和不断想要表达自己的热情是写作很重要的起因。



《我的皮村兄妹》

袁凌/中信出版集团/2024-5


袁凌用七年时间深入皮村,和十余位热爱文学的工友深度交流,以朴实的语言记述了一帮背井离乡的底层文学青年的人生经历。因为《我是范雨素》一文的出圈,她所在的皮村文学圈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皮村文学小组一些成员都是底层劳动者,但都对文学有一份真诚的热爱,作者记录下文学如何照进了这些北漂打工者的人生,讲述这些以体力劳动为生、却坚持文学梦想的普通人的人生之旅。这是对当下新工人文学的一次整体性书写,作者自己也是皮村文学之家的志愿者之一,所得都是第一手的材料。书中王德志、付秋云、陈年喜、林巧珍、小海、史鱼琴给人印象尤深,他们的生活也值得去了解。



《小食谭记》

钱红丽/百花文艺出版社/2024-4


《小食谭记》收录的都是关于美食和饮食文化的散文,文章大多写的是日常我们都能接触到的食物,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作者用唯美的文字,细致入微的观察,道出自己生活中的乐趣,可以给读者提供很多的参考和启示。因为地理相近,书中写到的食物如臭鳜鱼糖醋小排冬笋蒌蒿菜薹水芹菜都是我平常能吃到的,所以读来是特别的亲切。平常的食物在其独特的文字下好像都变得别有滋味,这确实也是她文字的魅力所致。《故乡的年》中写到了杀年猪,是我小时候经常见过的景象,这些久远的记忆在看了她的文字后也得以复活,读来很有意思。作者能够在充满烟火气的日常里发现美,过着充满诗意的生活,很是让人羡慕。



《江南困局:晚明士大夫的危机时刻》

唐元鹏/广东人民出版社/2024-8


本书写了晚明江南士大夫的六个故事,包括董范之变、荆熊分袒、火烧董家楼、郑鄤凌迟、夜掘周家坟、王氏复仇记等。江南向来是税收主要来源地,文风昌盛,士大夫力量极其强大,可谓是享受特权的社会群体,却为何在晚明成了刀俎下的鱼肉?大时代里的小人物如胥吏、农户、奴仆、雇工、流氓等出于利益分歧、伦理纠纷、嫉妒、怨恨等原因造成很大的纷争,社会动荡波及朝堂,昭示了晚明万历、天启、崇祯三朝的危局。晚明江南士大夫的困局自然有士大夫鱼肉乡里的原因,也揭示了当时的社会已经陷入困境。本书和马伯庸的《显微镜下的大明》有相似之处。



《野泳去》

[英]罗杰·迪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7


本书是英国作家罗杰·迪金自然写作的经典之作,在书中他记下了自己穿游英国河流湖泊的沿途见闻记录,他游过河水、小溪、瀑布、深潭与大海。在水中,他与青蛙、水獭、黑水鸡、鳗鱼同游,跨越种种边界:海岸线,河岸,泳池边缘以及水面本身。当人进入水中时,会发生某种变形,会以一种蛙眼视角去观察周围,世界会变得焕然一新,这是一种最纯粹最原始的快乐。今年整个夏天,我都在各种公开水域游泳,对作者的感受有着深深的共鸣。在水中,整个身体被水包围,人仿佛融入到自然之中,会有一种特别的放松。水中的视野和平时也完全不同,仰望天空也会觉得特别的开阔。


I see 我见————————————————

编委成员:清扬 吕明光 方连辛 刘文宪 差不多小姐

本期责编吕明光

商务小编:Iseewojian1


这是我们推送的第 618 篇原创文章


公众号 I see 原创团队


本公众号开通于2019年10月31日,作者多来自天涯社区闲闲书话论坛,欢迎新朋友加入,并请不吝赐稿。


毕明迩 | 尉迟长征关不羽 | 江湖夜雨 | 林泠烟 | 吕明光 | 闽北修竹 | 塞林格格 | 刘勃 | 商角徵羽 | 方连辛 | 林黑 | ernie | 最佳传球 | 辛泊平 | 湖北青蛙 | 三木| 东风霹雳 | 清扬 | 深圳一石 | 王立 | 小钗横戴 | 买超 | 兰小花 | 江南有紫衣 | 夜何其 | 千江有月 | 汪晓欣 | 陈众慕 | Cliff | jinghua | 霍乱 | 季米 | 面冷心热 | 周苇杭 | 兴兴 | 从耳 | 愚人 | 湖人附近 | 关粉儿 守望古典 草鱼子  | 差不多小姐  | 风臣 | dailu | 黄涌 ……


排名不分先后,点击即可阅读。


下图书生有话说

扫一扫,扫一扫

我们都是扫地僧



I see 我见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一群资深读书人,带你感知时代细微处的悲欣交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