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过,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深入,相当多的现代城市人是“孤独的城市人”,他们不仅需要陪伴,更需要有一个载体为其提供“情绪价值”,而这种“情绪价值”的供给也可以通过市场获得,换言之,提供“情绪价值”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消费增长点。
什么东西可以提供“情绪价值”?当然首先是至亲好友,但是至亲好友能否及时而精准地提供“情绪价值”却又要打上一个问号。这是因为,第一,现代的城市人多数并不与传统的大家庭生活在一起,很多人都是与父母或子女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所以真的遇到心理压抑的时候往往身边没有人可以排解。尽管现在的即时通讯非常发达,但是有很多时候由于即时通讯并不能让对方全方位了解能够细致反映一个人情绪的微表情和微动作,所以还是无法取代面对面交流。第二,人们对自己的至亲好友往往会“报喜不报忧”,比如我们在外面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一般不会对父母子女说,即使是被问起,很可能也以一句“我没事”轻轻带过,所以负面情绪得不到排解。第三,很多至亲好友恰恰因为和我们太过熟悉,反而会有意无意地忽视我们的心理感受,这种情况在亲子之间尤其容易出现。
对于一些人而言,第二种能够提供“情绪价值”的是各类文艺作品,有的时候看一场歌星演唱会,跟着全场的人一起嗨一下,心里的不快就能释放许多。当然看其他的文艺作品也会有类似的功效。
而对于有一些人来说,一项令其非常着迷的爱好也能为其提供正向的“情绪价值”,比如整理自己的收藏,玩自己喜欢的游戏等等,都会让人把注意力转到这些爱好上来,对负面情绪起到疗愈的作用。
另一种能够给人提供情绪价值的东西可能是宠物。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饲养宠物,这些宠物能够给人以陪伴,它尽管不会说话,但它似乎能够倾听,有不少人会把心里的一些话说给猫猫狗狗听。而且,与宠物进行交流,比如抚摸、玩耍、散步等,都可以缓解人的心理压力。同时,带着宠物玩耍和散步也是一种运动。所以,很多人都把宠物当成自己“无声的家人”。
上面提到的这些可以给人带来正向“情绪价值”的东西,都是现代“孤独的城市人”生活中所需要的。而且,尤其对于那些年轻人来说,他们在生活中的储蓄倾向不高,即时消费的冲动比较强烈,更容易为“情绪价值”买单。所以,“情绪经济”是一个相当大的市场。
目前,这个领域已经有一些人开始涉足,比如一些音乐酒吧、咖啡屋,还有一些诸如我在前面提到过的“谷子店”,另外还有为宠物服务的专业医院等机构。但是,总的来说,我们这一块产业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有很多更精准、更细致的服务仍有待于进一步开发。比如,在我的亲友当中有不少人养狗,众所周知,狗这种动物非常“通人性”,与猫相比,狗对人的依赖性更强。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养狗人会被狗彻底“拴住”,有的时候要外出,但是一想到家中的狗没人管,一下子就陷入了纠结之中。尽管现在的宠物店中有寄养狗的服务,但是很多狗主人对此并不放心。在不少猫狗主人的心里,在寄养宠物方面花几个钱不是问题,难题在于能否找到一个真正能让自己放心的寄养机构,真有好的宠物店,多花点钱也愿意。还有一个问题是,很多地方都划定了禁止遛狗区域,对于一些狗主人来说,他们还想找到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遛狗乐园”。另外,经营专业的猫狗食品、玩具、器械、医院乃至在猫狗死后专门为其处理后事甚至制作标本的机构,都可以成为未来重要的消费出口。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百姓对心理、情绪的需求将比过去要求更高,为老百姓提供高质量的“情绪价值”服务,势必成为一个提振消费的重要渠道,这也是政府和商家可以考虑多下功夫的一个方向。
给我的小书做个广告,还请大家捧场!(京东、当当有售。)顺便也给我在喜马拉雅有声平台的账号做个广告,欢迎到喜马拉雅关注“被化名为黄波”,听我读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