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发出的“我的地质岁月”系列是我大哥写的回忆录,他没有自媒体公众号,所以由我代发。)
从1975年3月31日开始,地质八队劳资科对我们43个选调来的知青陆续做出了具体的安置。随着SJZ、GZD、CJL、GCR(只有他一个人在八队干到退休)四个人分到851钻机当钻工后,其余的人也陆续分到工作岗位。随着分配了工作的人陆续搬走,神厨库大殿住着的待分配选调知青只剩下十来个人,香河县来的知青就只有我一个人了。人少了,剩余的人们接触和互相了解的机会就多了。这时我认识了ZZ,知道他家住在东门里大费家胡同,小学毕业于大费家胡同小学,跟我是校友,从此我俩成了非常好的朋友,至今还有来往。
等待分配期间,我和ZZ还有一位姓L的朋友,三人结伴,先后进去过乾隆、慈禧、同治等帝后的陵寝。因为当时清东陵对外还没开放,我们只好跳墙进去,地宫只有当年孙殿英盗墓时炸开的洞口,我们没敢下去看。
大约四月上旬,神厨库大殿只剩下我和ZZ、WQY(我们至今未断联系)、MZH、WWQ、GWX、ZKD、JSC(只有他一个人在八队干到退休)八个人以及SDS、WZX、LYF(他们三个人在八队干到退休)、CCX四个人的行李(他们当时因家中有事,请假在天津),回来后被分配到大队食堂做饭,我们八个人则被分配到三分队当机掘工。
我们八个人带着各自的行李和大殿里的木床板,乘解放牌卡车到蓟县沿河工地报到。当天下午在分队部,由分队书记LWZ、分队长XZZ(俩人都是副科级)和坑长CFC、副坑长LXC、技术负责H工对我们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井下施工安全教育。
通过安全教育,让我们了解到:三分队又叫作机掘队,以井下施工为主,即打眼、装炸药、点火、放炮、装矿渣外运。遇有破碎带还要支护,随时可能会发生冒顶、塌方、透水等风险。总之一句话就是“吃阳间饭,干阴间活儿”。井下施工实行的是三班倒工作制度。其他配备的地质、水文、测量和采样组等人员,只上白班。全分队共计有120人,大队劳资科指定我们八个人为机掘工干井下作业。领导们一再强调,在井下一切都要听班长指挥,收工出斜井时不许跟着矿车后面走。前两月一个姓W的临时工在30度斜洞里扶着矿车出井,没想到矿车脱钩,直接把他压死了。
安全教育一结束就开始分班,并安排住宿的地方。我被分到NZB班,和姓R的几个合同工住在一起。紧接着到仓库,找保管员ZJZ领个人劳保用品。
第二天我跟班里人们一起下井,走30度坡道时单手扶洞壁,走得还挺顺利。到平洞后不知道怎么着被小轨道的枕木绊倒在水洼里,SZH师傅赶紧把我扶了起来。到工作面装炸下的碎矿渣时,不知道为什么连着两次都把一部分矿渣倒撒到矿车外面。S师傅拦住我对N班长说:“你看他的右眼睛,眼白多黑眼球少,两个眼睛不一样,是不是患有夜盲症?这不适合井下作业,我看还是把他送回分队部,让领导另行安排他到地上面工作吧。”
到了分队部S师傅跟X队长一说。队长问我怎么办?我说:“要不把我退回去?”队长说:“你想的美,你们刚一来时,在惠陵不下车时,能把你们退回去,早就把你们都退回去了。你们离开下乡的地方已有两个多月了,人家还会接收你吗?退回原籍天津更是办不到。”看到X队看破了我的心思,略显尴尬,俩人相视一笑,则增添了一分亲近。接着他笑着说:“你到分队食堂做饭吧。”我表示同意。
S师傅走后,X队长领我到食堂跟管理员LCJ说:“你不是老闹食堂缺人吗?这是新分配来的职工WYS,充实到你们食堂工作,不过他有夜盲症,不能上夜班。”
随后X队长向我介绍了ZED班长和WSC副班长,以及临时工W嫂。从此我在食堂干了一个多月白班。每月交八块钱的伙食费,饭菜随便吃。
给我的小书做个广告,还请大家捧场!(京东、当当有售。)顺便也给我在喜马拉雅有声平台的账号做个广告,欢迎到喜马拉雅关注“被化名为黄波”,听我读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