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2)
文摘
2025-01-06 11:30
山东
上面是三方皇帝用的印章,这种印章属于私人的闲章,并非是“玺”或“宝”。这是内务府造办处制作的交龙纽“文渊阁宝”和乾隆御笔的“文渊阁记”玉册。这是乾隆时期制作的佛塔,整座佛塔由金、宝石和珍珠制成,置放于皇帝的佛堂之中,供日常修佛时使用。这是无量寿佛。因为无量寿佛象征着长寿,所以宫中每年都会制作,用于祝寿。这座无量寿佛是铜鎏金制成,后面紫檀木制作的佛龛则模仿宫中宝座后面的屏风。这是甬纽桥口镈钟。这种乐器主要用于国家祭祀和典礼。镈钟一套共有十二件,每口钟的音律不同,代表着一年的十二个月。这口钟的音律为“南吕”,是十二音律钟的第十律,每年农历八月举行的各种礼仪时都用这一律。与钟相对的是磬。这件云龙纹特磬的音律为“黄钟”,是十二律中的第一律,每年农历十一月时举行的仪式都用此律。在每个乐章演奏完之前,都会敲击特磬一次,以表示乐章终结。这是一对玉雕甪端熏炉,底座为铜鎏金。甪端是一种瑞兽,可日行万里,通晓各国语言。用甪端香炉摆在皇帝宝座两旁,寓意政通人和、外交顺利。这是龟钮的“慧妃之印”和慧妃的金册。慧妃是同治皇帝的妃子,同治十一年册立为慧妃,同治十三年晋封皇贵妃,光绪皇帝即位后加尊号“敦宜”,光绪二十年慈禧六十大寿时加尊号“荣庆”,成为清朝唯一拥有四字尊号的皇贵妃,光绪三十年去世,谥号为“淑慎皇贵妃”,葬于清东陵惠妃园寝。(这一点我一直没搞明白,她生前是“慧妃”,为什么死后变成了“惠妃”。谁能知道,麻烦告诉我。这是一组清宫里的首饰。最上面从左至右依次为铜鎏金的指甲套、玉制的如意纹耳环和寿字耳环,下面是一串手串。上面是一件由玉、翡翠、碧玺、红宝石和蓝宝石制成的莲纹扁方,下面分别为翡翠镂空蝙蝠佛手石榴纹簪和玉制如意花蝶纹簪。上面是由金、碧玺和宝石制成的花簪,下面是玉制凤头簪。这幅“行乐图”中自左至右为春贵人、玟贵妃和錱常在,她们都是咸丰皇帝的妃嫔。其中玟贵妃生有皇二子悯郡王,春贵人和錱常在都没有子女。上面的几张图选自乾隆年间的《皇朝礼器图》,对于我们了解清朝的典章制度具有重要的价值。我家里有一本《皇朝礼器图》,不过是黑白的,这次才知道原本是彩色的。这是“四象驮水法水禽钟”。清朝皇帝非常喜欢钟表,因此大量从欧洲进口机械钟表,同时也在国内仿制西洋钟表,成为宫中奢华的陈设品。这是一对乾隆时期的博古图四方座灯。当年这种玻璃是相当珍贵的,在清宫中每一块玻璃都要登记。这是一面由玉、掐丝珐琅、漆和紫檀木制成的博古图挂屏,图案非常漂亮。这是一件铜胎画珐琅的百鸟朝凤面盆和一个白玉的太平车。这是乾隆皇帝的“彩云暗八仙金龙纹男夹龙袍”。所谓的“龙袍”即“吉服袍”,主要用于庆寿、年节等时候穿着。这件袍上有九条五爪金龙,其中前后各三条,两肩各一条,还有一条在大襟遮住的底襟上。同时,这件袍上还有皇帝专属的十二章纹。皇帝在特定的场合要穿戴特定类型和款式的冠服,有时一天要换七次衣服。这是皇帝戴的夏行服冠以及采用剔红工艺制成的蟠龙纹冠架和用玻璃和铜胎画珐琅、紫檀木制成的花蝶纹天球式冠架。按照礼制,这种红冠结和东珠只有皇帝才可以使用。这是采用“锁绣”工艺制成的万福花篮纹烟荷包,以及用金累丝嵌松石工艺制成的斋戒牌。这是用黄金、绿松石和牛角做成的小刀,以及用铁、雕棕竹、象牙和黄金做成的八宝纹鞘刀。这是用玉制成的双鸟纹荷包火镰和用铜嵌蛤蜊制成的火药袋。上面的几件东西都是皇帝挂在腰间随身携带的东西。这是一对用黄金、青金石、玉、红宝石和珊瑚制成的大吉葫芦挂屏。这是一尊释迦牟尼佛。皇帝的日常生活中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礼佛,所以宫里都有小佛堂,里面供奉着大大小小的佛像。这是康熙款铜胎画珐琅梅花纹盖碗和青玉浮雕的螳螂佛手。这是乾隆皇帝御题玉盘谣盘。这件器物原来是准噶尔贵族敬神的礼器,在准噶尔头目阿睦尔撒纳叛乱平定后,作为战利品被贡入朝廷。乾隆皇帝为纪念此事,御制《玉盘谣》刻在中央。这是一组皇帝的印玺。上面是乾隆皇帝的“五经萃室”印,下面是雍正皇帝的“为君难”印。这两件分别是乾隆皇帝的交龙纽“天子之宝”和“敕命之宝”前面这件是摆放于避暑山庄的紫檀木边座嵌錾胎掐丝珐琅“四友图”围屏。后面是乾隆皇帝的“古稀天子之宝”和“八徵耄念之宝”。这是一组反映乾隆皇帝平定西北战争场面的绘画,名为《平定伊犁回部战图册》,从上到下依次为:阿尔楚尔之战、霍斯库鲁克之战、呼尔满大捷、乌什酋长献城降、库陇癸之战。这是乾隆皇帝八十大寿时和珅献上的青田石刻制的“元音寿牒组印”,从乾隆的御制诗文中精心挑出含有“寿”字的吉语120条刻成组印,寓意乾隆皇帝花甲重开。这是乾隆皇帝在生母崇庆皇太后病愈后,为她书写的《白衣大悲五印心陀罗尼经》。这是一套金胎画珐琅杯盘,金錾花云龙纹葫芦式执壶,金和绿松石、珊瑚制成的有托盖碗,金嵌绿松石、玛瑙制成的匙,银鎏金龙首奶茶壶。这是青玉雕“兰亭修禊图”山子和青玉填金的乾隆皇帝御笔《兰亭序》如意。这是一套掐丝珐琅制成的海水云龙纹水丞、笔架、暖砚匣和砚台,以及用紫檀木、玉和紫毫制作的抓笔。这里从左至右分别为乾隆款“兰亭修禊图”蓝御墨、乾隆款仿哥釉瓷楸叶式洗、釉上彩瓷开光题诗山水图八方笔筒,以及碧玉和鬃毫制成的提笔。可以说,通过这一组文物,能够让人近距离地感受到皇帝每天的衣食住行以及处理朝政和文化、宗教活动。给我的小书做个广告,还请大家捧场!(京东、当当有售。)顺便也给我在喜马拉雅有声平台的账号做个广告,欢迎到喜马拉雅关注“被化名为黄波”,听我读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