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的增长点:兴趣经济

文摘   2025-01-09 11:31   山东  

问你一个概念,你知道“吃谷”这个词吗?我估计不少我这个年龄的退休人士可能会听了一脸懵。但是如果你家里有年轻人可能就会明白这个“二次元”的词汇了。

在进入“丰裕社会”之后,人们的消费告别了单纯的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用品,同时一般的家电、手机等过去的“高档生活用品”也已经变成了现在的“基本生活用品”。在这种情况下,再想复制当年家电、手机、住房、汽车进入家庭那个时代的“大宗消费浪潮”,可以说已经基本上没有可能了。人们的消费行为已经出现了一种重大转变,那就是新的消费增长点有很多不再是生活中“非有不可”的东西,而是变成单纯因为“我喜欢”所以入手买进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这样的消费,就属于“兴趣消费”。

城市化的一个特点是,城市里的人口构成是异质性的,这种异质性的人口结构注定人们的兴趣爱好一定更加多元,而且在城市当中也会更加包容这种多元性。同时又由于城市是各种商品、服务以及信息、文化的集散地,所以人们更加有能力在城市生活中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越是在大城市,你越能见到有着各种爱好甚至是非常“出格”而小众的形形色色的人。最简单的例子,你在一个乡土社会当中大概率是看不到把头发染得五颜六色、穿上各种衣服进行cosplay的年轻人,但是在大城市中商场和街头这样的人就见怪不怪。再比如,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就拿前几天的圣诞节来说吧,上海的圣诞节气氛要比那些二线城市浓得多,人们对这个“洋节”(当然也包括“感恩节”等其他“洋节”)的包容度也远远高于其他“小地方”,让人不得不感叹“上海还是大气”。

由于在大城市当中人们已经进入了“为自己的爱好买单”的发展阶段,所以我们研究提振消费就非常有必要换位思考,努力寻找消费者的兴趣点在哪里,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引流,同时努力打造能够满足各类不同兴趣爱好人士消费的专业场所和场景。就好比我在这篇文章当中的配图一样,这张“上海最全吃谷指南”可能是网友自己做的,但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引流手段,让那些喜欢二次元手办、漫画等商品的年轻人轻松地找到这些地方,助力形成这方面的消费。

需要注意的是,兴趣消费相对说来都不会是非常大众的,所以兴趣类商品大概率不是大规模生产线上生产的,而且这一类商品有相当一部分更新迭代的速度比较快。就以二次元的商品为例,这类商品一般都不会是大批量生产的,必须随着消费者兴趣点的转移而应时而动。因此,发展兴趣经济以提振消费靠政府的产业政策恐怕很难见效,只能是通过类似“奖补”的措施对商家予以扶持。这类产业很多都属于文创产业,这一产业中的企业生命周期并不稳定,所以具体的扶持政策还有很多需要摸索和地方,需要政府、商家、行业组织共同磨合,以使政策能够“精准滴灌”。

给我的小书做个广告,还请大家捧场!(京东、当当有售。)顺便也给我在喜马拉雅有声平台的账号做个广告,欢迎到喜马拉雅关注“被化名为黄波”,听我读闲书。



被化名为黄波
信马由缰,写着玩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