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被我读成“烂尾”的《袖珍神学》

文摘   2025-01-19 11:30   山东  

这段时间学习有声,自己找来一些书作为播音的练手材料,因为涉及版权问题,所以就找了一些公版书来读。前些日子读了老舍的《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曰》,自娱自乐玩得挺尽兴,发到朋友圈里让朋友们听,也收到了不少朋友的好评。

读完老舍的这两个短篇小说之后,又想换个题材,读一点人文社科类的作品,于是想到我在五十多年前读过的一本挺有意思的书,那就是著名无神论者霍尔巴赫写的《袖珍神学》一书。

我读这本书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那个时候还在文革时期,外国作品少之又少,印象中除了马恩列斯著作之外,只有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和康德的《宇宙发展史概论》以及这本《袖珍神学》。那时我正处于读书“如饥似渴”的阶段,把这三本书差不多都翻烂了,每一次读都会有新收获。通过赫胥黎的书,让我初步懂得了进化论思想,而康德的书则让我对“仰望星空”产生了兴趣,这里的“仰望星空”不是比喻,而是真的让我产生了看星星的兴趣,从那时起开始认识星座并且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觉得宇宙实在是太神奇了。而这本《袖珍神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太好看了,里面的很多内容让我看一次笑一次,作者以极其辛辣嘲讽的笔调把天主教连同教会、教皇、教士骂了一个狗血喷头。所以,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我几乎没事就随手翻着看几页,每次都给我带来一堆快乐和欢笑。

这本书是以“辞典”的方式写出来的,里面把天主教的相关名词按照词条的方式进行“解释”,这些“解释”当中嬉笑怒骂,挖苦讽刺,用说相声的话来说,真是“醉雷公——胡批”!那文笔,简直绝了!这里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在“教父”这个词条中,作者这样进行的“解释”:“是神圣的幻想家,曾给信徒做了许多伟大的推论、奇异的教条和渊博的解释。关于这些东西,是禁止诉诸健全理智的。”在“坚信礼”(这是基督教的一种礼仪,又名“按手礼”,指的是牧师用手在孩童的头上按一下,据说信仰就可以坚定不移)的词条中,作者的“解释”是:“是一种圣礼,即在孩童的额上涂以油膏并且打一记耳光,这样就使他的信仰终生不移。”这个“打耳光”的说法当年直接把我乐趴下了。在“健全理智”词条中,作者“解释”道:“它在基督教中极为罕见,而且对基督教也毫无用处。基督教是神的创造物,所以它不服从世人的、鄙俗的、健全理智的法律。一个好的基督徒应该压制内心的理智,以便巩固信仰。如果教士对他说,三等于一或上帝是一块面包,那么,他就必须违反健全理智而予以相信。”还有一个好玩的,就是作者有时按照词典的撰写方式,还给不同词条以链接,而这种链接尤其滑稽。比如在“滑头”这个词条下,作者特意写出“参看教士、江湖艺人”。再比如“耳朵”词条的“解释”是:“是基督徒必需的器官,因为信仰从那里进去。圣保罗说过:信仰从倾听中来。参看驴、教养、鹦鹉。”当年最让我读着开心的是“板凳”这一条,其“解释”为:“是木制的坐物,神学家放置自己神圣屁股的地方,当他们进行友好、文雅、有关宗教问题的谈话时,也常用来彼此投掷。”

怎么样?看了这样的“神学小辞典”是不是感到非常清新脱俗?事实上,这本经典的无神论著作当年作者是用化名在国外偷偷出版的。我们在文革时期之所以能够出这本书,也是因为其坚定的无神论立场。

但是,就是这样一部在文革时期都可以出版的书,我在喜马拉雅平台上播出,居然被下架了!原因是“违反了国家宗教政策”。天地良心,这本书本来就不是宗教著作,而是反宗教的。作为国家正式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组成部分,这本书迄今为止也没有见到哪个书店将其下架。不得不说,现在我们各大平台的编辑和审核这些人实在是读书太少了。不过也不奇怪,喜马拉雅年轻的后台编辑竟然连《封神演义》都不知道,犯这种低级错误也就可以理解了。

有鉴于此,我也不申诉,就让这本播了三分之一的书就此烂尾吧。昨天已经开始播出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了,但愿这本书不至于烂尾。

给我的小书做个广告,还请大家捧场!(京东、当当有售。)顺便也给我在喜马拉雅有声平台的账号做个广告,欢迎到喜马拉雅关注“被化名为黄波”,听我读闲书。


被化名为黄波
信马由缰,写着玩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