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3)
文摘
2025-01-07 11:30
山东
这件青花釉里红大盘,色彩纯正,对比鲜明,是一件难得的精品。这是明代青花菊花纹菱花式折沿盘,图案非常精美,但颜色并非传统青花瓷那种钴蓝。这两件均为明代御窑产品,分别是甜白釉锥拱缠枝莲纹梅瓶和鲜红釉模印龙纹盘。这是御窑祭蓝地白花鱼莲纹盘。我个人非常喜欢祭蓝这种釉色。这两件都是御窑产品,分别是茄皮紫釉盘和祭蓝釉爵。这是御窑产的黄釉描金爵、黄釉黄釉描金盘和黄釉歇耳罐。这是御窑产的白地绿彩釉锥拱海水云龙纹盘。这种绿釉非常好看。以上这些明清瓷器(以明代居多)多数都是御窑生产,为故宫旧藏,只有极个别是香港收藏家捐献的。这些瓷器品质极高,色彩纯正,图案精美,确属不可多得的珍品。这两件青铜器分别为西周时期的夔纹扁壶和商代的兕觥。有意思的是这件商代的兕觥中的盖子为商代原物,而器身却是清代仿制的,但二者的工艺和造型都非常一致,如果不是专门介绍,根本看不出是“跨越时空的对话”。这件青玉卧羊式砚滴也很有意思,器物的原型是一件汉代的玉羊,清代将其内部掏空做成了砚滴。这两件是乾隆款玻璃制品中的精品。清代是中国玻璃生产工艺极大提升的时期,康熙时期玻璃还只有几种颜色,到了雍正时期已超过三十种,乾隆时期已经可以生产套色玻璃制品。左边这件荷塘图缸就是黄色套红色玻璃制品,右边的绿色玻璃瓶在色彩上几乎完美地模仿了玉器。这三件作品反映出清代竹木雕刻工艺水平。左边是竹雕的松荫饲马图笔筒;中间是黄杨木雕的刻诗桐叶秋蝉纹笔觇(笔觇为下笔书画之前用于调节笔毫上含墨干湿浓淡的文房器具);右边是留青竹雕山斋待月图臂搁(臂搁是写字时承腕垫臂,防止沾墨的文房器具)。左边这件青金石山子系使用一整块颜色纯正的青金石雕刻而成,正面的阴刻部分采用了填金工艺。右边的这款玛瑙福寿灵鹤纹笔架,俏色非常巧妙。从左至右依次为王胜万款桃式倒流壶、银烧蓝花卉温酒壶、雍正款提梁壶和鎏金葫芦。这三件工艺品自左至右依次为子冈款黄晶梅花纹花插(制作者为明代著名的玉雕大师陆子冈)、金星玻璃葡萄叶洗(金星玻璃从国外传来,康熙年间开始由宫廷仿制,直到乾隆年间才成功)、顾二娘铭菌式砚(顾二娘为清代著名女制砚名匠,所制作的端砚清新质朴)。这个珐琅烛台构思精巧,尤其下面的力士造型非常生动。这是不同工艺制作的铜镜、手炉、八卦佩、瓜式盒、太平车。这是雪灰色绣花蝶纹花盆底夹鞋,上面的刺绣和镶嵌都异常精美,是清代位分较高的后妃穿着的。这是缠枝纹球形香薰和花卉纹兽耳活环婴足鼓式盖炉,都是用来焚香的器具。这是四角转人升降塔钟,上弦后上面的人可以转动,塔可以升降。这是鸳鸯式香薰和乾隆款四轮长方香车,也都是焚香器具。这是花梨木镂雕人物纹长方罩,是庭院中保护花木的用具。这是紫檀木制作的荷花纹宝座。这是一件辽代的铜鎏金双凤戏珠纹冠这是一组唐代的花卉纹钗和凤及鸳鸯花枝形冠饰。这是唐代的鹦鹉衔花枝纹钗和凤衔花枝纹钗。这是独角翼马形牌饰。这是一只金鞋。这是黄金制成的马鞍配饰。这是一件黄金奔马骑手牌饰。这件火车头钟表也是晚清时期的工艺品。这是明朝的双龙戏珠纹梁冠。这是明朝的缠枝菊花及兔衔灵芝纹梳背。这是红山文化的勾云形玉牌饰。这件文物是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借来展出的。这里的一组玉璧、玉玦和玉镯都是红山文化文物,同样来自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给我的小书做个广告,还请大家捧场!(京东、当当有售。)顺便也给我在喜马拉雅有声平台的账号做个广告,欢迎到喜马拉雅关注“被化名为黄波”,听我读闲书。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