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把编撰城市百科全书提上日程

文摘   2024-12-21 11:30   山东  

在信息化时代特别是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可以说得到或产生信息的渠道与传统社会发生了质的变化,传统的传播信息的媒体,比如报纸、书籍乃至广播电视日渐式微,信息世界的主体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总体上看,几乎每个普通人都可以通过一部手机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尽管还有一些网络的“墙”对某些信息有所限制,但是总还是有一些“漏网之鱼”会从“墙外”进来,所以很难阻挡住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再说产生信息的能力,这方面更是高得惊人,不用说别的,单是通过各类社交媒体就能实现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应当说,互联网带来的这一全新的社会图景是一件好事,最大的好处是让我们更方便地获取来自不同方面的信息,做到“兼听则明”,让真正的“有心人”可以有效地避免认知狭隘和偏听偏信。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由于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所以导致在互联网为主的信息世界里,来自每个个体的信息质量良莠不齐,有许多还是错讹百出,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来自网上的各类“百科词条”,这些“百科词条”有相当一批是网络平台自行提供的,更有的是普通人自行编写的,客观性和权威性都严重不足。而这种不严谨的“百科词条”由于在网上传播面广且速度极快,再加之如今生活在快节奏社会中的人们为了图便捷,谁也不愿意再去读书考证某一知识是否准确,凡是有一点不清楚的问题就直接上网查询这些词条,这也导致了很多信息以讹传讹,相反地把一些真正准确而有价值的内容淹没掉了。

其实,自古以来人类就一直有着眼于教育与文化传承而编撰百科全书的传统,中国汉代的《尔雅》就是世界上最早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书籍,公元一世纪古罗马的老普林尼编写的《博物志》成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此后世界各国都编写各自的百科全书,最著名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早已为人们耳熟能详。我国建国后也着手编写了自己的百科全书,1993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74卷,成为一部适合大众、服务社会的重要工具书,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以国家力量编辑的权威性百科全书,很多人似乎都没看过,觉得离自己非常远,其实它始终在你身边。我们常说,有事问百度,其实百度百科上的很多词条的来源就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和地方的百科全书。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现代意义上“百科全书”一词的来源,“百科全书”的英文原文“Encyclopedia”源自希腊语,这个单词的词根拆分可以追溯到两个主要的希腊语词根。第一个词根是“enkyklios”,意为“圆形的”或“普遍的”。这个词根在单词中传达了百科全书内容广泛、全面无遗漏的特点,就像圆周一样完整无缺。第二个词根是“paideia”,意为“教育”或“培养”。这个词根强调了百科全书的教育价值,即它是一本旨在教育和培养读者的知识宝库。

说起词根来,又让我联想到与教育相关的另一个词根,那就是“doc”。这个词根源自拉丁动词“docere”,该词在古典拉丁语中意为“展示、教导、使知道”。而教导与展示的载体就是“文件或文献”即“document”,同样的,阅读文献以教导别人的人就是“doctor”,这个词在中世纪拉丁语中表示“宗教教师、顾问、学者”,进而转化为“博士”,而在14世纪晚期开始逐渐发展出“医疗专业人士”的含义。“docent”则特指在大学里从事教学工作的人,他们通过教学传授知识和技能。“docile”则用来形容易于接受教导的状态,是教育过程中理想的学习态度。
其实,百科全书正是这样一种“文献”,其最大的功能在于教育与传承,因其内容的全方位和权威性,成为了我们普通人日用而不自知的重要知识宝库。也正因为如此,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地方都有必要重视其编撰与传承。你可能会问,国家编撰百科全书是必要的,地方也有必要搞吗?我负责任地告诉你,非常有必要。因为人们对于权威信息地获取需求是多层次的,很多人不仅需要了解全国层面的知识,也希望了解一个地方的某些具体知识。这里随便举一个例子,前段时间有朋友问我有关历史上青岛与上海、天津并称“上青天”的历史及出处,我就只能说个大概,而无法给出权威的表述及依据。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由于多数人习惯于“问百度”,而百度上的很多词条来自于普通人的贡献,自然不能作为权威性答案,所以作为地方同样有编写本地百科全书的必要。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青岛曾经组织全市各部门的力量编写过一部《青岛百科全书》,当时由青岛市主要领导担任主编,组织了全市1700多名各方面专家,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市委市政府两个研究室以及市委宣传部、市党史办、史志办为主要联合发起单位,全市各部委办局的办公室、研究室以及市社科院专家共同参与,历时数年最终完成。这部《青岛百科全书》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尽管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套纸质书,但是在电脑上的“百科”中涉及青岛的内容还多数出自这部百科全书。

根据国家的有关要求,百科全书需要定期更新,考虑到《青岛百科全书》成书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年的撰稿人当中最年轻的如我等都已经退休,所以为了确保这项工作能够接续传承下去,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趁着当年的编撰者多数还在世,抓紧让年轻一代人把接力棒接过去,如此才能让城市的文脉不致断绝,也才能确保让这三十年里青岛的新发展和新变化给历史留下一个权威性的结论,最大限度地避免被人引用的资料陈旧或错讹。

这是一件“传承性工作”,也是一件“抢救性工作”,但愿党委政府有关方面从历史的角度出发,高度重视起来。


给我的小书做个广告,还请大家捧场!(京东、当当有售。)顺便也给我在喜马拉雅有声平台的账号做个广告,欢迎到喜马拉雅关注“被化名为黄波”,听我读闲书。


被化名为黄波
信马由缰,写着玩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