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的增长点:增加休假

文摘   2024-12-30 11:30   中国香港  

关于休假问题,我曾经在过去写过几篇文章进行讨论,今天再拿出来说说。

众所周知,闲暇时间的增加与消费行为的增长呈现正相关,当一个人既有钱又有闲的时候,是最容易引发消费冲动。也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假日期间往往会带来非常大的消费潮。过去几年,我们取消了五一黄金周,直接导致旅游收入减少,尽管那些年又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小假期,但是这样的假期是根本不可能带来像黄金周那样的消费浪潮,至于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那种三天的假期实际上就是个鸡肋,呆在家里没劲,外出旅游时间又不允许,短途旅游周边的景点差不多都去过了,所以有的社畜们宁可去单位加班。今年国家对假期进行了进一步优化调整,这样春节、五一和十一三个黄金周全面得到了恢复,相信对于刺激旅游业的发展,提振国内消费一定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

其实,绝大多数人都已经意识到公共假期对于提振消费的重要作用,现在的关键在于我们还有没有增加公共假期的空间呢?在我看来其实还有。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我们的在职人员们工作时间实际上太长了。可以说在多数的企业当中根本就没有真正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即使是在体制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当中,也有相当一批人员没有机会完整地休假,更何况在不少单位里的“狼性加班文化”了。说一个事实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下称“周平均工时”)逐步上涨,2023年的49小时周平均工时为近二十年新高。此外,工作时长增速也在加快:2015—2020年,周平均工时增幅为1.5小时,2020—2023年,增幅为2小时,以每年52个工作周计算,相当于2020—2023年个人工作时长增加了13天(8小时工作制)。进入2024年,这一趋势并未得到缓解,甚至有进一步上扬的趋势。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周平均工时为48.6小时,为近6年同期次高,比2019年同期上涨2.9小时,超过“六天八小时”工作制。此外,今年1月、2月以及5月的周平均工时均为最近6年同期新高。

怎么样?看出问题来了没有?我们现在如果仅仅依靠各单位自己的“自觉的力量”落实职工带薪休假,那基本上是学者们坐在书斋里面壁想出的玩意儿,真正要让职工完整地享受休假,其实不妨换一种思路,索性把那些由各单位自主决定的带薪休假减少一些,换成国家强制执行的统一法定假期,同时还可以考虑取消那种三天的小长假,代之以再增加一个黄金周。当然,增加假期势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要看到,我们现在遇到的需求不足问题的另一个表述其实就是产出过剩,产能过剩和劳动力过剩将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困扰着我们,既然已经是过剩了,不妨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分担一下成本,让企业减少裁员,让员工减少一点劳动时间,也许对于克服目前的困难能够有所帮助。

如果能够考虑再增加一个法定假期的话,其实最理想的时间安排是放在夏天学生的暑假期间当中,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可以实现父母带着学龄青少年进行亲子出游,二是如果有些行业特别是服务业在这类假期遇到用工荒的时候,可以比较方便地吸引放暑假的大学生打工,这样学生能有一定的收入,商家也能解决人手问题。实际上,我在法国观察过那里的情况,法国人一般都会在夏天选择去度假,由于职工在这段时间度假的人数比较多,所以法国的大学生多数都是在暑假期间打工,当年我在法国就遇到了好几个暑假期间打工的大学生。

至于如何解决黄金周本身存在的交通拥堵等问题,以及如何提供更好的旅游产品和服务,那就是另外需要讨论的问题了。我在这里更想说的还是增加公共假期的供给问题。

给我的小书做个广告,还请大家捧场!(京东、当当有售。)顺便也给我在喜马拉雅有声平台的账号做个广告,欢迎到喜马拉雅关注“被化名为黄波”,听我读闲书。



被化名为黄波
信马由缰,写着玩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