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观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人们的就业和收入也面临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消费的主赛道开始向平价商品上转变。
说起来,其实这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又或者说,是我提到的进入“丰裕社会”之后的一个必然趋势。如果说,在前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没有达到小康的时候,有些人消费观念多少还有一些“炫富”的成分,那么到了今天,基本的衣食住行都已经得到满足,大概除了住房和汽车之外,在很多方面已经看不出一个人在社会上到底处于哪个阶层。更何况,那些从未经历过匮乏年代的年轻人,可以说从小就丰衣足食,其消费观念与我们这一辈人也不相同,他们中的很多人对于名牌等东西并不那么敏感,不少人更看重的是实用。在这些因素的驱使下,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变得不再去追求价格高昂的所谓“大品牌”,而是越来越追求“性价比”,于是在同等品质下价格更低的“高性价比商品”变得更受欢迎。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便会发现,现在即使是那些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和“有钱人”也很少有炫耀性消费,一个衣着很普通的人可能就是一个百万富翁。以往那种为了“面子”而一掷千金的做法,已经被很多人看作是毫无素养、头脑简单的“土豪”和“大冤种”了。
在很大程度上说,平价商品的出现与丰裕社会的到来是互为表里、同步产生的,平价商品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同时当社会上各种人群几乎无差别地对平价商品青睐有加,也意味着社会的成熟和进步。平价商品在很大程度上从表面抹去了社会的阶层差异,它的出现几乎可以说终结了一个时代,以往那种“上流人物”片面追求奢靡的观念将成为过去时。所以,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到一个更长的时段来观察的话,你最后会发现,平价商品并不是专属于“消费降级”的产物,即使未来经济出现了回升,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不大可能会回到过去的样子。
当前,我们在经济上遇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过剩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刺破泡沫和化解过剩的过程。很多问题在这段时间内集中爆发,固然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如果仔细检讨,就会发现这与我们历史上积累起来的各种泡沫也不无关系。我们需要刺破的泡沫除了房地产以外,其实商品价格上也有,这种泡沫就是“品牌高溢价”,平价商品的出现就是刺穿这一泡沫后的必然产物。关于如何判断经济形势,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话题,我可能会在后面简单地谈一谈,这里就不再赘言了。
当我们看清了这一点之后,你就会明白,发展平价经济,为消费者提供平价商品很可能不是应对“消费降级”的一时之举,而是一个未来长期的发展趋势。你也就能想明白为什么日本的“百元店”和美国的“一元店”为何长盛不衰,为什么“山姆”“TARGET”“宜家”和“亚马逊”能够成为世界级大型零售商的原因了。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厂商都应当把目光有意识地转到这个方向上来,主动适应社会变化,有意识地培育壮大我们的平价经济,用高性价比的平价商品吸引人们的消费。
实际上,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出现了一批适应时代变化的平价经济品牌,比如名创优品,比如拼多多,还比如汉庭酒店,等等。但是必须看到,我们在这方面的品牌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在经营方式等方面还需要千方百计进行借鉴和创新,相信假以时日,我们也会有中国自己的“山姆”,为百姓提供更优质、更实惠的平价商品。
给我的小书做个广告,还请大家捧场!(京东、当当有售。)顺便也给我在喜马拉雅有声平台的账号做个广告,欢迎到喜马拉雅关注“被化名为黄波”,听我读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