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海报
我国美术之弊,盖莫胜于今日,诚不可不加革命也。革命之道何由始?曰:阐明美术之范围与实质,使恒人晓然美术所以为美术何在,其一事也。阐明有唐以来绘画雕塑建筑之源流理法。使恒人知我国固有美术界大势之所趋向,此又一事也。……
——著名佛学家、美术家、艺术史家吕澂
张大千《翠佩珠裳》97.6x62.3cm 纸本水墨设色 1964
1917年,60岁的康有为在其著作《万木草堂藏画目》序言中,明确提出“变革中国画”的观点。其变革主张主要有:一,以古为参照,即“以复古为更新”;二,以洋为参照,即欧洲古典写实法。康有为改革中国画的思想,对陈独秀的“美术革命”,徐悲鸿的“改良中国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此以后,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蒋兆和等一大批近现代画家打破传统、自立门户,开创了独树一帜的个人风貌,也开启了20世纪波澜壮阔的艺术革命。
在这百年间,中国艺术家们是如何一步步从传统中国画,经过漫长而坎坷的探索,一步步走向当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又付出了怎样的努力,从而摸索出水墨艺术语言的现代性转换?当我们在观看一个呈现了近百年历史变迁的现当代水墨艺术展时,又以怎样的心态看待中国传统绘画与当代水墨的关系?
2024年5月30日,围绕现当代水墨艺术百年变革为主旨的“山峦墨章——现当代水墨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启幕。展览的参展作品中,创作时间最早可以追溯至上世纪40年代溥心畲的纸本水墨,而最新的创作则可以推近至2022年,作品创作时间跨度近百年。
展览现场
“山峦墨章”展出了艺术家溥心畬、黄君璧、张大千、李可染、吴冠中、赵无极、邵大箴、周思聪、刘丹、许仁龙、蔡国强、王天德、徐累、冯斌、方向、丘挺、毛东华及孙浩共18位艺术家的作品。从传统到现代到当代,小而精的策划,切片式的地展示了水墨艺术的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
通过遴选艺术家和作品切片式的展示,呈现百年来,中国艺术家们水墨实践的阶段性成果,窥见一个世纪以来,水墨艺术的发展轨迹。本次展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研究样本。
展览策展人于洋如此阐述本次展览主题“山峦墨章”:“山”代表着艺术水准的高度,“峦”意味着画学史脉的绵延,“墨章”则蕴含着现当代水墨艺术丰富而独特的视觉特征与文化深意。
他表示:“无论是在观念表达、题材选择、媒材运用和技法拓展等方面,本次展览中的画作都展现出水墨艺术独特的包容性与延展性,呈现出现当代水墨艺术的风云际会,及其指向未来的当代价值。”
溥心畬《山水》60x28.3cm 纸本水墨 1940-1950年代
张大千《泼墨华苑渊茂图》46x25cm 纸本水墨设色 1973
黄君璧《夕归图》96.5x62.7cm 纸本水墨 1981
从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兴起,“革命”二字开始波及中华大地上的各个领域,在一个不断听到“变法”、“变革”、“改良”,乃至“革命”的年代,这些词曾不断提醒着我们正在发生的民族危机,没有人能不焦虑如何适应不断出现的新变化。
传统中国绘画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术革命”也悄然而至。“改良中国画”的口号在1917年被正式提出。自此,传统中国绘画自此开始了缓慢、坚决,而又不可逆转的变化。
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不同于旅居海外的艺术们的水墨探索,中国大陆的水墨绘画发展还历经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即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中国画历经了近代以来最为严苛的新中国画“革命”;而在1978年的改革开放,又让中国画在面临大规模的西方技法和观念的冲击,从而让中国画又演变出“新文人画”乃至“实验水墨”的新面貌。
李可染《雨后清音图》137x77cm 纸本水墨 1973
20世纪80年代初,来自香港的吕寿琨和来自台湾的刘国松的“水墨画革命”对大陆中国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983年,刘国松个展于北京中国美术馆与南京江苏省美术馆,并应中央美术学院之邀公开举办演讲,随后3年,展览巡回至18个重要城市展出。
在当时,他大胆地阐述他的“笔墨”观:什么是笔?笔就是线;什么是色?墨就是色。他用笔墨、用线和色和重新替代我们传统中的笔墨,从此才使中国画变成了水墨画和彩墨画,才有了吴冠中等艺术家独特的创作,虽然在此之前,他们一直也在以水墨作为创作手法。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表示:本次展览的举办,实际上打开了一个历史的空间,让我们在这样一个语境中如何来审视今天中国画、水墨艺术的变革源头,这个展览通过精选作品的方式,让我们看到20世纪以来,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画、水墨画和水墨艺术这三者之间演变的关系。
吴冠中《雁南飞之二》96x180cm 纸本水墨设色 1990
周思聪《秋林负薪图》88x350cm 纸本水墨 1992
参展艺术家方向的创作仍坚持传统笔墨特有的审美,将笔墨审美情怀与现实场景相结合,表现当下的一种视觉需求和当代的人文关怀。他表示,此次展览梳理了20世纪水墨的发展历程,时间跨度大,浓缩了宏大的内容。
方向表示,相比以往的展览,总是将比较传统的近现代中国画和当代水墨割裂开来,两个“圈子”交汇不多。“在今天这个节点,将现当代作品集中在一起,相互融合,这是展览的一个亮点”,他认为,不管是中国画还是当代水墨,殊途同归,几代人都是面临的都是水墨艺术的拓展与融合问题,“如何拓展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如何在当代文化语境中融合其他文化,如何通过水墨艺术寻找当下的文化精神内涵,推进水墨艺术继续发展,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许仁龙《蓝色的大原》215×140cm 纸本重彩 1996
蔡国强《蜘蛛网绘图》300x400cm 纸本 2003
方向《生命之浅》245×125cm 纸本水墨 2022
丘挺的作品亦古亦今,打破传统与当代的边界,“心与物感,物由心化”。他的创作灵感并不局限于东方或西方的艺术母题与精神,而在扎实的绘画功底之上,逐渐探寻“既自由又不逾规矩”的水墨实践。丘挺表示:通过这个展览,我们可以从水墨的角度,看到一种文脉的延伸——近百年来,不断具有新的生命的水墨的现状。
他所表达的,亦如于洋所说:水墨是一种艺术,是在国际艺术语境下,在当代艺术媒介不断扩大的情形下,在任何媒介都能成为艺术的一种语境下,依然坚守用宣纸,用中国写意精神和笔墨精神,创造具有当代艺术色彩的中国水墨、中国艺术。
丘挺《云山图》45×138cm 纸本水墨 2012
毛冬华《冬日暖阳02》98x90cm 纸本水墨 2012
冯斌《相遇》200×150cm 画布丙烯 2022
孙浩《天长地久》180x140cm 纸本水墨 2022
图片提供: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
敬请关注
「新美学100人」
关于我们
邀请具有独创性、有思想、
有深度的艺术家、设计师、美学家,
分享他们的艺术创作,
对生活美学的观点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