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博“问羽”:从“千年等一回”到恶评如潮

文摘   2024-12-07 12:38   北京  




展览海报




宋画艺术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了自然,

以惊叹和敬畏的心情回应自然。

他们视界之清新,

了解之深厚,

是后世无可比拟的。


——艺术史家高居翰


海报宣传“千年等一回”的“问羽”


12月8日,浙江省博物馆开展近一个月的“问羽——宋代的自然与艺术世界”(以下简称“问羽”)即将换展。故宫博物院藏《百花图》、《绣羽鸣春图》与梁楷《疏柳寒鸦图》撤展,辽宁省博物馆馆藏(传)李成《寒鸦图》将于12月10日开始展出。


对于展览的喜爱者和追慕者,主要原因还是出于对宋画的挚爱,买“宋画”的账。


到达花鸟画巅峰的宋画,连张大千也为之折服,他说:花鸟画最好的是宋代,因此无论是临摹学习,还是把玩欣赏,宋代花鸟都是您的不二之选,怎一个“美”字了得!


(传)李成《寒鸦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寒鸦图》局部


浙江省博物馆建馆95周年的这场“年度大展”,这场“迄今宋代花鸟画真迹最大规模的集中展示”,从最初的期待、激动,到大众的失望、批评,迎来了如今的恶评如潮!


“问羽”的观展人群,也从最初的人山人海,到如今的门可罗雀,更是意外“收获”众多恶评一场省级博物馆“真迹大荟萃”的“超级大展”,为何在开展不到一月就呈现出极端的两极评价?


近期展评,详见:

上博焕新,镇馆书画倾囊而出 | 年末最期待大展

百年钩沉,重新定义的超现实主义

千秋佳人:一场万众期待却草草收官的故宫大展

大英博物馆特展,探索不一样的「丝绸之路」


“问羽”刚开展时的人流

12月5日“问羽”展厅现场


浮夸的宣传


“问羽”尚未开幕之前,馆方便大肆宣传这场“省博95周年年度大展”堪称“千年等一回”,展览定位“史无前例”,“宋代花鸟画真迹最集中的一次展示”……


官方宣称展出的“15幅宋画真迹,不仅是宋代花鸟画真迹最大规模的展示,也是迄今为止杭州展出宋画真迹最多的大展”。


此外,馆方大肆宣传的“八家收藏单位”也是大有来头,展品所藏机构,有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更有远赴而来,以收藏中国画著称的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无论是宋画”,“真迹”,还是作品所藏机构,都让所有的宋画爱好者、艺术爱好者怀着“千年等一回”的期待。展览未开,铺天盖地、气势宏大的宣传早已赚足了大众眼球,让“问羽”期待值拉满。


除了官方的宣传外,各种“网红”也借此大蹭热度,懂或不懂,一窝蜂地引爆小红书之类社交媒体。


还没有见过现场的网文,就打出“最震撼宋画展”、“最值得打卡”、“规模空前”、“老祖宗极致审美”、大型“神还原”现场等标签,网络风头一时无二。


然而,名不副实的宣传,让观展后的众多观众并不买账,有人评价馆方浮夸的宣传:“冠以宋画的几件小品,就弄出惊天动地的噱头,巴不得全世界的知晓。”


李迪《宿禽激湍图》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似是而非的“真迹”


那么,馆方宣传的“15幅宋代绘画真迹”真实情况又如何呢?若从展品清单细数参展作品,15幅宋画,10幅为“佚名”


剩余5件有名姓的,也饱含争议。“南宋李迪的《宿禽激湍图》,究竟是否是画家真迹,尚待进一步的研究。”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暨中国艺术策展人史明理(Clarissa von Spee)明确表示。


而对于梁楷的作品,史明理也只是含糊地表示“左侧的题跋非常有代表性”。两幅梁楷作品同场展出,对比画中芦草与飞鸟,画作风格、水准很难说是出自同一画家之手,《秋芦飞鹜图》的真实性在鉴定界本就是存疑作,但馆方明目张胆称其为原作。


展出的李成、唐希雅也不只是真迹,标注的(传)和(款);此外,《果熟来禽图》也自带真伪未断的“三胞”疑案。


如果再对“宋画”的真实性苛刻一点,其中几件作品“明清仿宋”的可能性也很大,比如(传)李成的《寒鸦图》。


也就是说,整场展览,名副其实的有名有姓的真迹,可能也就区区一两幅。显然,馆方并非不知道,实在是“宋画”的光环和噱头胜于一切,况且,《宋画全集》,“宋画大系”还是官方外宣的重要项目。


可惜的是,我们只是看了一场被蒙蔽在“宋画”光环下的小型古代书画展。如此说来,对于承担部分公共美育功能的馆方,难道不是一种严重的误导?


当然,很多观众也表示,“宋画”难见,况且还是“真迹”!然而,对于“感觉被骗”的大多数观众而言,自然怨声载道:“这是一场罕有宋画的‘宋展展’”,“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梁楷《疏柳寒鸦图》故宫博物院 藏

梁楷《秋芦飞鹜图》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藏


尴尬的展陈


对于满怀期待的观众而言,心灵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差强人意的展品,展览的展陈,甚至及格都不到。


进入展厅,观看“宋画”的心情瞬间就会被展品的布置、展厅的灯光和糟糕的观展环境而阻碍——唯一期待的几幅画作,却展示在昏暗的灯光之下。


策展人宣称,展览目的在于通过展览,展示宋画“精微高超的表现技艺”。然而,在昏暗光线中,一眼看过去的黑乎乎一片的展厅就连画作正常、真实的面貌根本看不清,要看到画面的“精微”,无疑痴人说梦。


如果说昏暗的灯光是馆方出于“保护古画”的目的,那么画作的摆放就让观众莫名其妙,甚至是违反常规的“逆天之举”。


虽然馆方特意做了倾斜的托架展出册页,布展时却把空白页放在视觉正前方的斜面,画芯却平放在展柜里,费劲九牛二虎之力,透过展柜玻璃看到的画作,都是变形的!展陈时完全不考虑观众的视角?


展厅整体昏暗的光线

佚名《绣羽鸣春图》故宫博物院藏

展厅正面视角下的《绣羽鸣春图》

佚名《果熟来禽图》中国国家博物馆 藏

展厅展出的《果熟来禽图》


看似什么都有,实则四不像


策展人介绍,“问羽”分为“追千古”“访山野”“入画境”三个单元,“通过真迹去一窥千年之前我们的自然和艺术”


除了展览第一单元的原作外,展览第二、三单元展示的是28幅宋画高清图板与39幅现代鸟类摄影作品,并特别推出大型3D动画、沉浸式影院与XR扩展现实互动场景等专题数字展览项目。


也就是说,看完第一单元的展厅外,其余两个单元全是复制品和虚拟场景,所以在展厅也出现了第一个部分人满为患,但其他两个单元更像一种到此一游的热闹。辅以音乐,网红展缔造的“氛围感”,最终在这场“宋画大展”中也拉满了!


要说展览第一个主题“追千古”展出的作品很多是凑数,敷衍了事,那么另外两个本该是锦上添花的点缀单元,却成为喧宾夺主的主角。


设想,如果馆方将15幅画作分布在不同展厅,多些心思辅以“自然与艺术”的研究知识,原作与虚拟部分相互穿插,对照,或许观看收获多一点。至少不会让观众大多拥挤在一个展厅,多少也有个舒适的观展环境。


借用一位观众的观后感:“一场声称的宋画展,什么都想要,看似很有想法,实则四不像。”


展出的复制品与摄影作品


“割韭菜”的门票价格


在“问羽”仅有的15件展品中,还有四幅错时而展,故宫博物院藏《百花图卷》《疏柳寒鸦图》《绣羽鸣春图》的展期为11月9日至12月8日,辽宁省博物馆藏《寒鸦图》的展期为12月10日至1月9日。


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在展览期间完整看到展出的15幅画作,观众需要两次观展,且每次进入都需要重新购票


而且,展览收费并不便宜:全价票68元/人,一大一小亲子票88元、两大一小亲子票150元。按照正常票价计算,要看全这15幅画作,需要138/人对此票价,“太贵”、“不值”、“冤枉钱”是大多数参观者看展之后的反馈。


而且,对于浙博这样一个很少收费的博物馆而言,仅凭噱头大过实际的“宋画真迹”,难免让观者心生不满。


11月底开馆的上海博物馆东馆书画馆的重磅展出而言,唐宋名画加起来不少于浙博,且多件镇馆之宝同时展出,展览免费。同时期举办展览的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展出宋徽宗真迹,展览不收费;辽宁省博物馆《瑞鹤图》 展出,同样不收费……


同样是省级博物馆,同样是展出声名赫赫的“宋画”,再对照展览本身提供的内容和质量,的确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难怪不少特意前往观看展览的观众都直接评价此展“割韭菜”!


“别具一格”的展陈


噱头很足,学术很弱


策展人对于展览提出的问题是:宋代花鸟画到底有多写实?具体画了多少鸟类?都是什么物种?那么通过展览,我们得到这些答案了吗?


在策展人介绍中,展览的创意之一是结合宋画高清图版和现代鸟类摄影作品,探寻艺术和自然间的共通和共鸣。


实际上,将画作对照摄影作品,画中鸟与摄影作品对照的这种对照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的展览中早已有过,甚至还有鸟类标本的同台展示。不仅毫无新意,更并没有策展人希翼达到的广度和深度。


也有观众反馈:“这次摄影作品成主角,还一个原因是策展人就是野鸟会发起人,拍鸟达人,常常带着公众去观鸟。


在展览前言的介绍中,策展人的名字还特意加上了前缀“博士”。他表示,展览是从另一种欣赏画中鸟的思路——从鸟类学家、观鸟者的视角出发。


显然,策展人(馆长)的私爱,强加给了一个面向大众的展览;省博95周年的大展,给鸟类博士练手了!


通看整个展览,不得不让人疑问:到底是一场宋代花鸟画艺术展,还是一场通过画作认识鸟类的自然博物展?一场艺术展,我们是来看画,还是认识鸟?


当然,发生这一定位错位的直接原因大概是策展人的专业是鸟类学博士。或是我们就误会了这场展的主要目的——推销策展人相同主题的著作?


气氛的观众甚至将怨气撒给了博物馆——“浙博的摆烂,是一如既往的、自始自终的”。


唐希雅(款)《花鸟图》辽宁省博物馆 藏

佚名《百花图卷》(局部)故宫博物院 藏


图片来源:浙江省博物馆及网络




敬请关注

「新美学100人」

关于我们

邀请具有独创性、有思想、

有深度的艺术家、设计师、美学家,

分享他们的艺术创作,

对生活美学的观点和看法。


新美学100人
新美学100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