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美学”展览海报
茶道诞生至今,已成日本的国粹。
茶道影响了日本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
茶道对日本艺术的发展,
起到了无可比拟的巨大推动与影响。
——日本茶道学会会长田中仙翁
南宋时代 玳皮盏(鸾天目,日本重要文化财产)
茶道,是一项仪式。
茶道,也是一种文化。
茶道,更是一种信仰。
六百年来,“一期一会”成为每一位茶人心底不变的坚持。为了茶,他们化身木匠、陶艺师、插花艺人,甚至是建筑师。通过物、因匠心,他们营造出茶道之美,这是由技到艺的艺术之美,经过历代茶艺大师之手,绽放出永不磨灭的华彩。
什么让茶道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茶道美学的核心是什么?茶道美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茶道蕴含的美学意义,真的能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吗?
关于茶道与禅艺术更多内容,请参阅:
16世纪 长次郎制 黑乐茶碗
从桃山时代(1573-1603年)到江户时代(1603-1868年)初期,千利休、古田织部、小堀远州是相继引领日本茶道的重要茶人,三人的茶道美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正在举办的展览“茶道美学:利休·织部·远州的茶道具”,以馆藏的茶碗、茶入、花瓶、水指、茶釜、茶勺等茶道具为主,充分展示千利休、古田织部、小堀远州的茶道美学。
16世纪 传古田织部所持 大井户茶碗
千利休—侘寂之美
千利休(1522-1591),日本“侘茶”的集大成者,确立了现代意义上的“日本茶道”,因此被尊为“茶圣”。他的茶道美学可以归纳为“侘寂之美”——追求静寂、平淡、简朴,在饮茶中修身养性、体味禅意。
在器物选择上,千利休偏爱朴素无华的乐茶碗,以及用竹子制成的花器。在利休茶道成为主流知识,他开始使用圆悟克勤的墨迹、建盏天目、灰釉天目、数之台、无纹圆底花器,底部隆起的茶罐等正统道具,由此可见,当时的利休已经收藏了很多“唐物”道具。
利休还四处拜会器物所有者,寻访名物茶器。与此同时,利休也开始以自己的标准遴选,甚至设计、制作茶道具,大德寺龙光院就收藏了其亲笔绘制的茶罐样式。
16世纪 长次郎制 赤乐茶碗
据《津田宗及茶汤日记》记载,利休在天正八年(1580年)十二月九日早晨,邀请宗及和宗二参加茶会,当时出现了“一边缘翘曲茶碗”的说法。这种茶碗可能指的是“乐烧鼻祖”长次郎的“勾当”和“道成寺”,并推测与前一年宗二茶会上出现的“赤绘制之茶碗”都出自长次郎。
如果这一推论成立,与千利休自天正八年起对茶道具喜好的巨大变化不谋而合。不久,利休开始尝试使用当时十分活跃的大德寺僧侣古溪宗陈(1532-1597)等的笔迹,取代墨迹和唐画作为挂轴,主要是为了寻求使茶会、茶汤与季节相吻合的字画。
换言之,选择的条件并非是道具的来历或世间的评价,而是道具本身的内容。这是一种大胆的兴试。茶碗用的是今烧的乐茶碗,壁龛正面打暗钉挂花器并插上花,挂轴使用的也是在世僧人的字画,打造他追求的“侘”。
16世纪 千利休制 竹茶勺
16世纪 千利休制 桐木地丸卓
古田织部—破格之美
利休死后,古田织部(1544-1615)取而代之,成了茶汤界的名人。他是千利休的学生,也是一位武将。
古田突破“侘茶”中“持戒”的思想束缚,开辟了适应武士雄健之气的“织部流”茶道,其茶道美学也可概括为“破格之美”。具体到器物上,古田织部偏爱变形、歪扭的茶道具,欣赏其中蕴含的“不完美之美”。
出版于宽永三年(1626年)的《草人木》,在描写织部点茶的章节中这样写道:“茶碗用的是口碑逐年高过濑户的今烧变形茶碗,有时也会使用别的茶碗,但大多用当年的今烧。”
以利休为代表的闲寂茶,在织部时期发展出了个性和审言意识。宗湛认为,织部茶的濑户茶碗 “歪斜、好玩”,反映了江户初期尽管动荡,却开放的时代性。
16-17世纪 志野茶碗(日本国宝)
小堀远州—绮丽侘
在茶道的发展方面,古田织部的弟子小堀远州(1579-1647)弱化了织部流的夸张成分,回归千利休时代的典雅朴素,并形成了自己的“远州流”茶道。由于小堀远州深受和歌和公家文化浸润,因而他的茶道美学被形容为“绮丽侘”——简约而不失优雅。
远州时代的茶道具,追求制度化,讲究器物来历的风气盛行。小堀远州认为:即使是新道具,只要在茶会中使用,便能成为名物,他也一直是这么执行的——这就是远州独特的思想。
之所以会出现远州的这种想法,并被普通民众所接受,也是当时的时代和环境造就的,因为远州所处的就是一个极其讲求制度化、讲究器物来历的时代。
伴随茶道的盛行,人们对茶道具,尤其是名物的需求也不断扩大。但大部分传世名物都由幕府和有权势的大名收藏,很难拿出来向公众展示、分享,而町人所持有的名物数量有限。
为了满足人们对道具的需求,远州开始在茶器上刻铭。以前大多刻的是收藏者姓名、所在地或形状等写实的铭文,而远州刻的是《古今集》等名作中的和歌,也就是歌铭。此外,他还对相似器物找“类”进行分类,他的这种做法,大受武家与町人的欢迎。
17世纪 小堀远州手迹(茶具盒)高取面取茶碗
17世纪 小堀远州制 竹茶勺
法国思想家保尔·瓦雷里曾言:“真正的传统,不是单纯效仿他人做过的事,而是重新发掘出成就美好事物的精神所在。”
日本茶道具的喜好和变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生改变,其中变化最为显著的是室町时代后期至江户时代初期的约两百年间。
茶道最初作为装饰的器物,大多是“唐物”或其仿制品。在当时,作为舶来品的这类器物深受好评与追慕,但并未从审美的角度对其进行鉴赏。
宋-元 珠光青瓷茶碗
进人室町时代,武家代替朝臣贵族成为新的统治阶级,并逐渐贵族化,他们积极引人禅文化。以武家为首的统治阶级借用禅僧的学识,并成为禅宗的后盾。
作为回报,禅僧也在各个方面发挥着自己的能力,他们深具鉴赏书法、绘画、唐物等的能力,从而为日本茶道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时代。当看到茶道中使用的道具、唐物和装饰,皆为其齐备之美而感动,这些茶道具为书斋和客间的装饰以及举行茶道的方式提供了参考。
而伴随利休、织部、远州等茶人不断地改进与深化,茶道已经从单纯的喝茶品味,向着追求精神世界的理想化方向发展了,茶道具的审美也随之变化。在这过程中,日本茶道具不仅逐渐走向本土化,也创立了自我的审美体系。
16世纪 三好粉引茶碗
17世纪 伊贺烧带耳花入
16-17世纪 备前瓢挂花入
17世纪 御所丸茶碗
17世纪 菊莳绘茶箱
1336年 禅师清拙正澄墨迹
13世纪 藤原家定书法
展览海报
图片提供:三井纪念美术馆
敬请关注
「新美学100人」
关于我们
邀请具有独创性、有思想、
有深度的艺术家、设计师、美学家,
分享他们的艺术创作,
对生活美学的观点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