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饰北斋(1760-1849)
倘天赐五载,得为真画家。
——葛饰北斋
纪录片《北斋》海报
“今年春天,身无分文,衣食也无着落,勉强果腹,如果到二月中,我还接不到新的订单,恐怕就看不到明年的春天了!……”1831年春,时年已年届71岁的葛饰北斋,在自传中写下这段为生计而烦恼的文字。
不善理财的北斋,负债累累,总是处于破产的边缘,加之不争气的孙子,赌光了所有家财,还欠下一大笔外债。北斋连住房都被抵债了,一场大火烧尽所有,只能到寺庙避难。
晚年的北斋与女儿阿荣
为了摆脱穷困的北斋,重新拿起画笔。终于,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东京出版商西村永寿堂,发布了葛饰北斋新作——浮世绘版画系列《富岳三十六景》。
富岳即富士山,在日本人心中,富士山能激发了一种令人敬畏的精神,是神圣的国家象征,也是美的象征。在民间传说中,富士山象征永生不朽。
面对大海和富士山的北斋
葛饰北斋《千绘之海》系列之《总州铫子》
《富岳三十六景》系列共有46张,北斋最初完成时,画了36幅,后来又增添了10幅。该系列作品不仅奠定了北斋的艺术地位,更为浮世绘赢得全世界的关注。
《富岳三十六景》将富士山与人们的劳动、生活场面巧妙结合,通过变换不同视角、季节与天气,把富士山的美与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70多岁的北斋,也通过《富岳三十六景》,达到了艺术创作的高峰。日本美术史家辻惟雄评价:“(画家)以新奇的视角,将神圣的山峦与俗界凡人的生活进行对比,这项工作使北斋作为画家赢得了至高的声望”。
《富岳三十六景》部分作品
在《富岳三十六景》中,尤以《神奈川冲浪里》最受欢迎,该作已成为了享誉世界的浮世绘标志,它还有一个更为通俗的名字——《巨浪》。
今天,《巨浪》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日常用品、文创产品、商业广告和大众文化中,成为世界上被再创作次数最多的图像之一。于2024年7月正式发行的新版1000日元纸币背面,将采用《神奈川冲浪里》作为图案。
《巨浪》的画面表现的究竟是什么?这是怎样的一幅“神作”,能够享誉世界?
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里》25.7×37.9cm
新版1000日元纸币样本
从画面左上角的题字可知,作品名正确的断句应为“神奈川冲·浪里”。“神奈川”是地名,泛指东京西南部50公里处广大地区,“冲”指的是海域,“浪里”指被巨浪包裹的船只。
《神奈川冲浪里》整个画面描绘的其实就是惊涛巨浪掀卷着渔船,船工们为了生存而努力抗争的场景。画面惊涛骇浪动感十足,浪中翻滚的渔船又让人感觉惊心动魄,小船和撑船人,似乎随时会被大海吞噬。
细看画面,3只小船在巨浪中搏斗,它们是当时运送活鱼的押送船。船上8名船手紧握船桨,船头还能看到几名乘客,虽然以巨浪为主的画面,也描绘了约30人。
海浪中的三只小船和“隐匿”浪中的众多人物
透过海浪的间隙,可见富士山伫立于远处,稳居图画当中,白雪覆盖在山顶上,平静优雅。
尽管在惊涛骇浪衬托下的富士山显得格外矮小,却仍傲然屹立着,岿然不动,与前景的巨浪形成了鲜明对比。近景的动与远景的静结合,使画面更具冲突感和表现力。
在《神奈川冲浪里》中,浪、舟、船工、富士山,元素简单,却将大自然的排山倒海的不可抗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北斋以简单的画面,展现其天才之处,作品不仅构成细腻的风景画,更展现了深刻的社会观察。
极富动感的《巨浪》
几乎淹没在海浪中的富士山
19世纪晚期,日本开放国门,很多美术作品走向海外,甚至对西方现代艺术产生了影响。但在国门开放之前,日本的艺术家们已经从仅有的一点线索中开始研究西洋美术。北斋也开始在他的创作中模仿西方艺术,借鉴西洋艺术的表现手法。
北斋在《神奈川冲浪里》中,营造出一种微妙的空间层次感,将西方透视的消失点,引向画面中心的富士山,北斋的画作,开拓了日本风景画创作的新领域。
他还引用当时的实景画法,又保留日本绘画独特的构图视角、色彩关系,再组合,将风景与人情融洽地结合在一起,表现日本风土人情。
江户时期,受明代木刻版画影响而出现的浮世绘版画,在当时蔚然成风,其色彩表现更是独树一帜。
《神奈川冲浪里》的色彩,从双色叠印的深蓝色,过渡到明亮饱和、荷兰进口的普鲁士蓝,不仅色彩搭配和谐,还非常新颖的。在画中,波浪的色彩与动态鲜活起来,加强了视觉的深度和动感,也增强了版画的感染力。
《巨浪》采用的普鲁士蓝
在《巨浪》等晚期作品中,北斋旁征博引来源于自然、神话和历史等题材,融日本、中国和欧洲各类绘画技艺为一炉,挑战新的领域,成为一位钻研不息、不屈不挠的伟大画师。
《神奈川冲浪里》之所以成为西方最知名的浮世绘图像之一,很大程度得益于葛饰北斋借鉴了欧洲艺术形式。作品以熟悉又陌生的新奇感敲开了西方世界的大门,也成为西方观众群眼中熟悉的东方艺术作品。
作为日本浮世绘艺术的巨擘,葛饰北斋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日本。马奈、梵高、莫奈等印象主义大师们深受其作影响,有观点认为,凡高的传世经典《星夜》就深受《神奈川冲浪里》的影响,而音乐家德彪西,则创作了交响乐《大海》,向北斋的巨浪致敬。
时至今日,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皇家艺术与历史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都有收藏不同版本的《神奈川冲浪里》。而以《巨浪》图像为灵感再创作的物品,随处可见。
因印刷而呈现不同版本的《巨浪》
大英博物馆以《巨浪》为灵感,开发的文创产品
德彪西《大海》发行时的封面
雕塑《海浪》
就在日本新版一千日元纸币即将发行之际,东京墨田北斋美术馆也筹划了一场名为“北斋——巨浪冲击”的特展,讲述《神奈川冲浪里》的诞生和传播轨迹,在此前的2017年,该馆曾联合英国大英博物馆,策划了特展“超越巨浪——葛饰北斋”,在世界范围再次掀起一场“北斋热”。
“北斋——巨浪冲击”追溯《神奈川冲浪里》的诞生背景,讲述其诞生和传播轨迹,勾勒“巨浪”图案在近两百年间被借鉴、挪用、改编的轨迹,揭示作品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力。
墨田北斋美术馆正在举办的“北斋——巨浪冲击”
— 相关文章 —
敬请关注
「新美学100人」
关于我们
邀请具有独创性、有思想、
有深度的艺术家、设计师、美学家,
分享他们的艺术创作,
对生活美学的观点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