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寒不易心」:师古、师心、得心源

文摘   2024-06-07 18:23   中国  


 


任重(1976-)‍‍‍





一个艺术家如果能“师古人之迹”,后能“师古人之心”,完善技艺之外的人格道德、价值、情操、襟抱、器识、学养和态度,继而师造化之无穷,体察天地四时造物之理、之情、之态,再以“我心为师”,达到“中得心源”,重新塑造自我和一个精神的世界,那么他便真正达到“艺虽小技,可达乎道”的精神并且达到这样的境界。

—任重


任重在苏州博物馆


“寒不易心——任重水墨丹青艺术展”正在苏州博物馆现代艺术厅展出(展期至6月26日),走入展厅,富含古意又生机盎然的画作,与苏博古典又现代的建筑相得益彰。


寒不易心,语出清丁一揆的《菩萨蛮·冬日写梅作》,原为“冰霜不易心”,意为在逆境面前保持心态坚韧不拔。


“寒不易心”是继2023年上海龙美术馆“任重水墨丹青艺术展”后的又一次艺术大展,也是画家任重与苏州博物馆的初次邂逅,汇集了其近年新作40余件,呈现了其在创作中的坚守与新变。


在今天,被频繁提及、探讨的水墨“当代性”到底指什么?水墨画的精神如何在传承中发展?面对“水墨”这一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命题,任重选择回向传统的精神深处重新找寻出发的起点,再将之与最前沿的当代问题相沟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苏州博物馆馆长谢晓婷表示:“他(任重)在古今之中穿行,走走停停,没有设定的方向,也不沉溺于单一的物象,但却在当代与传统、出世与入世之间,达到一种微妙又和谐的美感。”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的今天,展览希望,带领观众一同回归到水墨创作的本体语言,回归到经典传统的艺术命题,再重新探讨置身于当代社会文化的场域中的水墨的“当代性”,以及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


“寒不易心”展览现场


心摹手追,取法乎上


任重,1976年生,祖籍河北,从小生活在塞北银川,字千里,号逸矦。


任重出生时,正好是“文革”结束的那一年,他自幼随父习诗文,临摹古画,练习书法,诵读古代典籍,深谙诗词文赋、名章典句、传统哲学的任重,少年老成,养成与年龄颇不相符的熟稔。年少学画之时,家中珍藏的画稿,成为他最好的老师,13岁时,任重就用整个暑假临摹完成《清明上河图》。


在短暂的大学期间,他更是从晋唐宋元开始,系统地对彪炳画史的名作重新梳理、研习,这段时间的积累,让他受益至今。作为在传统和现代绘画里辗转探寻的艺术家,任重身上有一种亦古亦今的气质,他对晋唐宋元的学习和继承,与其说是复古,不如说是他对根植于基因的记忆描摹。


任重的画作,带着浓重深厚的古意,也正是如此,台湾羲之堂总经理、台湾中华文物学会理事长陈筱君称其为“今之古人,身体里仿佛住着一个老灵魂”,认为他是当代“极少数保留传统人文情怀的艺术家”,是“罕见的奇才”


《人生如水,永不回头》纸本水墨设色 2024

《龙柏晨吟》纸本水墨设色 2024


任重的绘画,近师张大千,上追陈老莲、仇英、唐寅、龚半千,远溯宋徽宗院体风华与晋唐古风,也即他所追求的“取法乎上”


张大千是任重学画一个很好的典范,任重眼中的张大千是一个集大成的人物,学习传统最全面,对每一个画科都作了极为深刻的理解,“从大千先生入手,你就可以直接看到传统的精髓”


无论山水还是花鸟,任重都深入研究、临摹过张大千的作品,在技法上,他的表现方式和张大千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画面掌握得极好。


以大千为范,追随张大千的步伐,任重进一步师法张大千的老师——晋唐宋元绘画,最初,他学习两宋花鸟,随之又从大千先生的山水、人物入手,力追宋元的山水……这便是任重从现代追溯至晋唐宋元的学习之路。


《寒来》纸本水墨设色 2019-2023

《寒来》(局部)


对于传统,任重认为:时代需要我们去真正了解传统,学习、研究它,培养正视历史、正视传统的态度。继承、弘扬和批判,都需要建立在了解、真正了解的基础上。他说:“对传统价值的肯定和否定,精华和糟粕的判断,离不开认真的学习和分析。……我主张的是尊重、研究传统,发扬传统,而不是动辄就要革命、破坏。”


在求学的过程中,任重也反复追问自我,古人之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世界?


在任重看来:“艺术的一生都是在过程里,我的这个过程,就是临摹、写生、创作的循环往复。”他表示,师古人之迹,不如师古人之心。这个心,对人生、对宇宙、对艺术,都是启迪。


因此,任重的创作,除了扎实的绘画功底和对于传统技法、内容与创作媒材的继承与探索之外,更多的是对中国传统审美、古典意象的一种超然又自我的表达,成就了他作品介于高古与当下之间的气息。


《松·水·岩》及局部纸本水墨设色 2020-2023

《松·水·岩》局部


宛若天成,天人合一


著名画家陈佩秋如此评价:任重的绘画上追宋元、五代、晋唐,但是从高古到当代,他是当做一个整体去传承、借鉴的。其创作不拘泥于某一家,而是博取众长,创作题材含花鸟鱼虫、人物亭台、山水竹石,国画所有门类无一不涉足,又都自成一家。


在题材上,任重花鸟鱼虫,人物亭台,山水竹石一应俱全,又无一不自成一家。近在咫尺的雪竹,如幻境中矗立的苍松,以及凝冻在眼前的禽鸟……这些宛如新生又充满了生命力的美妙事物,共同构成了画家洪荒宇宙的风景。


对于任重来说,创作是自己与作品、时间之间的互动,绘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将可见之物再现,而是要把不可见却又应当呈现的东西变为可见。


任重从小养鸟,研究各种鸟,熟悉各种鸟类的细节、特征,就是为了画画。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达到水墨画的最高境界——宛若天成、天人合一。


《羲皇》纸本水墨设色 2019-2023


任重绘画,建立在长年临摹和扎实的基本功之上,他要求自己“十八般武艺精通”,这是吸收营养的过程。父亲曾教诲他:艺进乎道,艺术家也必须和百工一样,有殉道精神。


于他,临摹古人画作是过程,求新才是目的。任重曾言:历代还会画巨匠,无一不是在完成“承前启后”的伟大使命的学习与创作,每个人在继承了古典的“成法”后,又以自己的“独创”开拓和延续了古典的生命力。


自年少便对竹情有独钟的任重,博览历代写竹名手的巨迹,在观赏了上海博物馆所藏五代徐熙《雪竹图》后,深感“那种神秘、静谧带给我的震撼”,画面简单、直接的表现却直指人心,在看过原作后,他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将其作为绘画的一个研究课题,一个需要攀登的高峰。


自此以后,任重利用所有的资料去研究,所有的手段去复原画面效果,局部、整体都烂熟于心,十多年来,任重前后画过上百张《雪竹图》画稿,希望在此临摹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可能性。


在任重所居之处,总要有竹相伴,日夜观察揣摩,研究其在风晴雨露下的不同姿态,对于历代画竹名家笔下之竹,更是烂熟于胸。在此基础上,任重的雪竹,亦自有其面貌:半勾半留,以重彩加白粉画成;有白描勾勒,弹雪浅绛法完成的;也有掏填透勾,揖雪留白法完成的;还有没骨渲染,借地反衬等方法完成的雪竹……


《泥金绢金屏风六曲》设色金笺 2019-2023

《泥金绢金屏风六曲》局部

《雪君》纸本水墨设色 2020-2023


巨幅画作《九龙闹海》的创作亦是如此,任重一方面向南宋“画龙第一人”陈容的经典之作《九龙图》致敬,同时又在构图、笔墨、乃至龙的形态上展开诸多创新,诞生了这个时代的九龙图。


画中的龙游云戏雾,活力奔放,让人过目难忘,作品以1748万元的成交,创下任重个人拍卖纪录。


《九龙闹海》绢本水墨 2018


《九龙闹海》局部 

任重绘制《九龙闹海》


艺虽小技,可达乎道

任重不喜传统绘画工笔与写意的分类和称谓,他将之称为细笔与粗笔,或简笔与逸笔。在他看来,“中国画一定是写意的,写的是胸中的意境,用个人的修养和技巧,状写、抒发心中的情怀和意趣,这就是一种写意。”


他表示:写,是用笔,意,是造境。用笔看笔法技术的高低,造境则要看修养性情的差异。”中国式的写意,跳出了我们能看到、听到的事情,画出了心中所想”


多年的悉心练习,任重的绘画技法如火纯情,他作画用线,“细能春蚕吐丝,放则横扫千军”,他表示,这才是一个画家掌控情绪和技艺的能力,工写,粗细只是手段,皆为服从于心灵“写意”的目的。


在画画的同时尤注意学习传统文化,读文读史,孜孜不倦。在他看来,绘画需要内外兼修,最终看的是底蕴、内涵、文化含量,只有如此,方能使画作尽脱俗气,用画笔写意心灵。


《落叶·散氏盘》纸本水墨设色


在展出的作品,有一件尺幅巨大的《雁阵》,作品构思3年,画了17版草稿。任重表示,在他小时候读到《雁阵赋》时,就非常感动。“文词优美,那种慷慨和深厚的情感,再加上我从小在北方长大,经常会在长空看到‘雁过’,那是一种无可名状的美感。”


在构思的过程中,他和音乐人窦唯常谈起创作的感受,窦唯最终完成了一曲《雁阵赋》。这首音乐相伴,任重大概又用了7个月的时间,完成了《雁阵》。作品以四条通景屏的形式,呈现朔野九秋,湘天万里的背景下,成列而飞的雁群,全然融入了画家的生命体验。


《雁阵》纸本水墨设色 2019-2023


《雁阵》局部 


作品《浩浩醉歌群鹜起,翩翩孤影角巾欹》的主题出自于陆游的诗歌《夜兴》,在作品中,南宋诗人笔下的诗意被画家任重转换成了视觉性的画面。


任重的作品,无论是临摹,还是花鸟、山水创作,皆以古人风格,加入自己的现代创作,或是攫取不同时代大师艺术精华,在光和质感上进行各种实验,创作出有别于古代的当代氛围。


《浩浩醉歌群鹜起,翩翩孤影角巾欹》纸本水墨设色 2022-2023


任重的每次重要展览,几乎都会展出2005年创作的作品《嵇叔夜服散图》,画中描绘的魏晋名士嵇康,坦肩、散发踞坐于榻上,隐逸高蹈、出世不群。艺术家借嵇康隐逸高蹈、出世不群的意象,表明自己对独立人格的坚持——“内不愧心,外不负俗,交不为利,仕不谋禄”


在任重狂狷不羁的外在之下,怀着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敬畏之心。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中国传统、古典文化,日常生活以“四维八德”“温良恭俭让”为道德标准。然而,他的性格里也有反叛、高傲的一面,所以他喜欢魏晋,喜欢嵇康。


在任重水墨丹青营造的大千世界中,传统不再是保守的代名词,他博采众长,穿行于当代与传统、出世与入世之间,将历代大师的创作与技法,自身所处时代的内容和想法,在破与立之间,走出自己的路,让传统焕发新生。


《嵇叔夜服散图》设色金笺 2005


更多展出作品


《湖心亭看雪》纸本水墨设色

《江崖仙侣》纸本水墨设色 2022-2023

《江崖仙侣》(局部)

《岁寒》纸本水墨设色

《岳峙渊渟》纸本水墨设色 2022

《龙腾甲辰》设色金笺 2024

《龙腾甲辰》局部

展览海报


图片提供:艺术家本人




敬请关注

「新美学100人」

关于我们

邀请具有独创性、有思想、

有深度的艺术家、设计师、美学家,

分享他们的艺术创作,

对生活美学的观点和看法。


新美学100人
新美学100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