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柴烧:侘寂风的当代“改造”

文摘   2024-06-17 19:24   四川  


 


“侘寂”展览海报



器物,拥有治愈的能力。

“物随人长久,人随物安定。”

当你的生活,

渐渐被这些小物件慢慢充盈,

那么内心一定海晏河清!


——陶瓷收藏家、策展人Dover Lu


“侘寂”展览现场



侘寂(Wabi Sabi)作为日本传统美学的核心,其本质是一种能够经历时间考验的质朴的美。侘寂是一种事物不完美,非永存和未完成之美,那是一种审慎和谦逊之美,亦是一种不依循常规的随与之美。


侘寂以接受短暂和不完美为核心,是一种东方禅宗的心境状态。它看似无规则可循,粗糙,或是简单,实则展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完整性。如果一个物体可以为我们内心带来宁静的、淡然的感觉,那么它就可以说是“侘寂”。


侘寂可以说是一种“无所不包”的美学系统,它的世界观、宇宙观,都是自我指涉的。艺术家、陶艺师、设计师们基于“不剥离其韵”的理念,对传统侘寂风进行“改造”,演变出了更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现代侘寂。


“侘寂”展览现场


近日,悉尼朱雀画廊尝试将画作与柴烧器物结合,打造了澳洲首个侘寂风格展览——“侘寂”。展览由Abigail Kim和Dover Lu共同担任策展人,包含阿仙、高平、刘大鹏、李津、苏新平、王云云,六位著名当代艺术家的画作,以及刘小评、林义元、吴金维、杨树等陶瓷艺术家的器物作品。


他们通过各自独特的艺术语言,谱写了属于他们的宁静且恬淡的意识思维,凝聚出了一种参悟后的高古之美。


“侘寂”展览现场


在古代,侘往往用来指代一种与茶道密切相关的审美情趣,表达茶道的总体氛围。而在当代社会中,许多生活在城市的喧嚣中的人们将其作为了一种对宁静生活的依托和向往,侘寂也渐渐变成了时下流行的生活态度和方式。而茶器,便是很多人用来承载这种恬淡向往的小小载具。


Dover Lu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对柴烧器物有着很深的情感。柴烧陶瓷被认为是火与土的艺术,从火燃起的那一刻,陶体所呈现的效果就不再受人为控制,而是完全由自然所描绘的独一无二的产物。这种不可复制的惊喜正是柴烧陶瓷最迷人的部分,它或许不是完美的,甚至不是光滑匀称的,但正是这种不完美,成就了柴烧那种归真的、不张扬的美。


本次展览中,Dover为我们带来了来自不同柴烧陶艺术家的精彩作品。这些器物呈现的美与画作的韵律完美融合,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在都市喧嚣中得以宁静的艺术空间。


Dover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去观察与感受,收集与保存。从最初的自我满足,到如今的策展,她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把陶瓷艺术,茶席文化更好地融入到生活的细枝末节中,通过一件件器物传递的温度,收获内心的平和与欢喜。


“侘寂”展览现场


新锐策展人Abigail Kim,不仅专注本土传统和文化,更是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她的多元背景和深厚知识为她在策展和艺术领域的探索提供了独特且宽广的视角。在本次展览中,她选择了风格迥异却又内在想通的水墨画作品。


“侘寂”展出的水墨画,虽然风格多样,艺术家们借由水墨的多变与灵动、浓与淡、黑与白的对照,看似漫不经心,却又经过深思熟虑,激发出空灵的禅意。


王云云《云》纸本水墨 19x14cm 2017


在繁忙喧嚣的都市中,侘寂让我们在不完美中看见美、欣赏简朴、接受万事万物稍纵即逝的本质。在现代生活中,当我们寻求新的方法寻找物质主义以外的意义时,它比任何时期都更与我们相关。在过程中,我们将遇见熟悉与未知、全新与故旧。


侘寂,一种美学的理想典范,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直观的世界观,与艺术一样,没有所谓的进步,而是在感官世界中,寻找个人的、独特的感受与答案。


展览“侘寂”邀请观者在任何时刻,歇息于自己的生命之美中,卸除不必要的负担,发现藏于艺术中的事物与智慧。


李津《滋阴》纸本水墨 35x35cm 2020

李津《润泽图》纸本水墨 35x35cm 2020

阿仙《羽化三号》纸本艺术微喷 140x70cm 2022

王云云《瀑布》纸本水墨 69x35cm 2020

苏新平《Under the dome light》石版画 60x46cm 1992


图片提供:悉尼朱雀画廊




敬请关注

「新美学100人」

关于我们

邀请具有独创性、有思想、

有深度的艺术家、设计师、美学家,

分享他们的艺术创作,

对生活美学的观点和看法。


新美学100人
新美学100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