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富士夫:中国陶瓷,首推宋瓷

文摘   文化   2024-04-17 11:46   四川  


小山富士夫(1900-1980)




通观中国历代陶瓷,最清纯、最朴实、而又最令人感到具有民族精神的仍然是宋代陶瓷。

——小山富士夫




小山富士夫(1900-1980),日本中国古代陶瓷史及考古学研究家,著名陶艺家。曾先后任文部省国宝调查室嘱托、东京国立博物馆研究员、日本东洋陶瓷学会委员长(后改为东洋陶瓷协会),文部省文化财审议会专门委员。


1923年,小山富士夫在东京商科大学上学,参加了京都真清水藏六翁制陶业。1925年开始独立制陶。本是陶艺家的x小山,自从看到中国宋瓷后,放弃了制作陶瓷,因为他认为不可能还有比这更好的陶瓷了,于是干脆转而研究中国陶瓷。1930-1945年任东洋陶瓷研究所研究员,1941年起,赴中国、朝鲜调查古代窑址近千处。


小山富士夫在中国上古美术、古代建筑、中国青瓷、宋元陶瓷等领域多有建树。出版专著20余部,论文200余篇,主要有论著有《宋瓷》(1943年)、《支那青瓷史稿》(1943年)、《唐宋的青瓷》(1957年)、《东洋的陶瓷》(1954-1957年)等,主编有《陶磁大系》等,著述等身,研究成果卓著



小山富士夫与其专著



宋瓷,中国四干年悠久历史上盛开的一朵鲜花。


中国陶瓷以汉、六朝为发展的“摇篮期”,在唐代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很大的进步,但其最鼎盛的时期则是宋代。元代一度凋敝,从明代后期到清初,再次出现绚丽多彩的繁荣。但是,灿烂的宋代,特别是北宋未期的黄金时代,可以说是最鲜明地表现了民族的特征和时代的精神。


在宋代,中国的南北方以定、汝、钧、东窑、磁州、宋官、龙泉窑、景德镇、吉州窑为主,众多窑场拔地而起,许多艺术珍品流传至今。宋代瓷器都是以简洁、清秀之美而大放异彩,充满了一种清新活泼的感觉。宋瓷既没有唐瓷那样的雍容,也不像明瓷那样繁缛,然而,古今中外的陶瓷,难道还有像宋瓷那样具有崇高感和清新表现的吗?


今天,宋瓷的声誉在世界性地提高,如谈及中国陶瓷,作为其核心的存在,无疑要首推宋瓷了。




一 由宋瓷代表的时代思潮


由宋瓷代表的时代思潮朱琰在《陶说》序言中说:“以陶觏政”,意思是说陶瓷本身是时代的产物,当然反映了时代的气息和风尚。尤其是宋瓷,更充分地表现了宋代的时代精神和知识阶层的嗜好。这种社会性的好情感其本身不能不表现在器皿的微细之处。


总之,宋代的陶瓷有一种崇高紧凑、冷峻、清纯的感觉,而且,应该说是当时社会人心的具体体现,宋代瓷器多为纯白、漆黑、或带有清澈无垢的青白色,呈现出幽玄深邃的粉青色。器型严整端庄、纹样强烈、犀利,从整体上看有种简洁清新的美,有一种理智性的感觉,把宋代中国人的心境本身具体地形象化了。



北宋 汝窑葵口盏托



二 宋代实业的发展与庶民生活的提高


自古以来,中国有一种以商业为卑下,轻视商人的风习,“前朝后市”以义为先,以利为后。唐代以前,商人的住居是处于从属地位,到了宋代,风气为之一扫,各城市显著地商业化、近代化。商人社会地位亦显著提高,市民生活逐渐明显开放。饭馆酒楼骤增,规模壮观,这类店铺大都使用了纯银器,偶而也有用纯银制的盘碟、钵碗以招徕顾客,据说还有竟相使用高级瓷器制品的。


伴随宋代商业勃兴,手工业也兴旺起来。从宋代至元代初在中国逗留了16年,于1294年回国的意大利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录》中记述,那时中国手工业的发展遥遥领先于当时的欧洲,宋代中国的陶瓷随着商业的发展,庶民生活的提高和需求而急速发展起来。同时,制瓷技艺也大大地进步。尤其北宋中期到末期,上至帝王贵族下至庶民百姓,生活极为奢华,陶瓷业呈现出最大程度的发展。


北宋宣和、政和时期的瓷器中,多有堪称鬼斧神工的制品。宋代瓷器伴随着当时知识阶层的爱好,充分地表现了其精神思想,但是,使其发扬光大的则是由于普通庶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商业的发展。证实这一点的根据,是当时海外贸易繁荣,陶瓷作为主要的贸易品大量出口,也可以看做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北宋 定窑白瓷刻花莲花纹钵



三 宋瓷的海外输出


中国同西方各国的交通,南走水路,北走陆路。众所周知,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打通了这些交通线。宋代东西方交通发达,在东方史上也是最引人瞩目的事件。


关于宋瓷大量出口,海内外的记载很多,如《宋史·食货志》中记载,宋初亦有瓷器出口。我们知道当时禁止出口金属货币,因此瓷器与绢帛、漆器同时成为主要贸易的商品。当时出口到印度支那、泰国马来亚、菲律宾及东印度诸岛、远至希腊、埃及及欧洲各国的宋瓷数量巨大。现在上述地区古迹中出土了数量很多的瓷片。


12世纪 磁州窑系白釉划花“风花雪月”字梅瓶



宋朝和日本的贸易似乎不如同南洋各国那样旺盛,不过,我们看到了从藤原时代的经塚中出土的许多青瓷合子、小壶、盘类,及在镰仓海岸收集到的九枚青瓷片。在以太宰府、博多湾、唐津、草户庄等遗址、被发现的青瓷和青白瓷数量之多令人感到惊讶。可以推想宋代的瓷器生产是何等地旺盛。


如果说“南船北马”是中国交通的特色,那么,“南瓷北陶”则是中国陶瓷的一个特征。中尾万三博士曾指出,中国南北方陶瓷有着明显的差别。它们的制品、窑型、燃料、火焰性能及制作技法完全不同。这是很值得重视的卓见。



南宋 吉州窑木叶天目茶碗



华中、华南自古以来瓷器制造业发达,窑炉都是利用倾斜的地形建造的龙窑,北方多是建造在地面上的圆窑南方窑均以柴为燃料,北方则烧煤;南方使用还原焰,北方使用氧化焰;南方瓷胎直接施釉烧制成瓷,北方陶瓷则多将胎子施白化妆土后再施釉。


中国的陶瓷业自明代以后,明显地集中,全部产量的半数为江西景德镇所独占。宋以前的窑厂星罗棋布在南北各地,保持了各自的风格和特征。然而也应该注意到,同为宋代窑场,北宋的定、汝、钧、平定、宿州、泗州、北宋官窑、东窑、磁州窑等,都是以北宋首都开封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南宋的窑场如南宋官窑、龙泉、建、吉州、德清窑等则均以南宋首都杭州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南宋\元 哥窑青瓷杯



元、明以后,中国陶瓷一变其面貌,宋代盛行的白瓷、青瓷、天目釉类制品。转向专门流行青花、红绿彩、辰砂之类。由宋瓷所具有的清纯、真挚的制作风格,变成了明瓷的猥杂、多彩的风格。后来到了清代,越发繁缛绚丽、极尽粉色鬼巧。上溯到唐代的制品亦具有多技艺性的异国风格感觉。


通观中国历代陶瓷,最清纯、最朴实、而又最令人感到具有民族精神的仍然是宋代陶瓷。


然而,即使同为宋瓷,北宋、南宋在此期间又显著有别。北宋初多掺杂唐、五代的风格,器型十分庞大,纹样也多为伊朗系统的外国情调感。北宋末期器型收敛、清秀,纹样有一种热衷于民族性的中国独特的倾向,而且风格纤丽而精细,巧夺天工。



12-13世纪 钧窑淀青釉紫红斑杯



统观中国陶瓷史,宋代的制瓷技术确实高度发达。关于这一点,到了南宋便趋向于瓦解,器型突兀变厚,北宋的那样的纤细精巧感已经消失。而且,北宋瓷器制作似乎从严整的儒道精神出发;南宋则是从禅寂的佛教思想出发。这或许不只是笔者的牵强附会。


众所周知,宋代佛教,禅宗特别兴盛的是浙江、福建两省,而以南宋的首都杭州为中心。南宋瓷器佛教色彩强烈,特别是青瓷,大多为香炉、佛花器、佛食器及其他佛器,大概出于此原因。与此相反,北宋末的优秀制品大都模仿中国古代同期的酒具,儒教色彩很深。


北宋与南宋制品的区别,把北宋有代表性的定窑、汝窑同南宋代表的南宋官窑、龙泉窑的制品相比较即可明白。同样,俗称北宋景德镇影青的青白瓷,北宋制品薄如纸,有锋利的触感;南宋景德镇的器型却呈塌沿、厚实,纹样也不如北宋的清晰。这个问题拿在日本出土的北、南宋影青作比较,也可一目了然。


其他的如钧窑、磁州窑等,凡是北宋的制品都精细、做派精巧,反之,南宋的制品则粗厚、笨重。不论何处窑场,其作风至南宋都已经倦怠了。



北宋 白瓷刻花莲花纹洗


12-13 钧窑月白釉碗


南宋 官窑青釉八方瓶






敬请关注

「新美学100人」

关于我们

邀请具有独创性、有思想、

有深度的艺术家、设计师、美学家,

分享他们的艺术创作,

对生活美学的观点和看法。


新美学100人
新美学100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