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斌(1962-)
A:我们能从“你”那里体验到什么?
B:全无。因为“你”是无法被体验的。
A:我们又能从“你”那里知晓什么?
B:所有。因为“你”囊括了宇间万有,一无所漏。
……
凡真实的生活,都是相遇。
——哲学家、文学家马丁·布伯
冯斌《2024-2》丙烯、绵绸 85×70cm 2024年
“莫得(没有)形而上的天上,只有形而下的人间。北京锦都艺术中心个展全是跳舞的,不假于外形器,人间可参色空,或证人间即是天上。”这是艺术家冯斌在其同名个展“冯斌2024”开幕前发出的一段话。
“人间即是天上”或许正是艺术家冯斌对个人近15年来艺术创作最精炼的诠释——从形而上的天上到活色生香的人间。
北京锦都艺术中心正在举行的展览“冯斌2024”由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荣剑策划,展出了艺术家冯斌近15年持续创作的26件“舞动的人影”系列作品。晃动的舞者,成双成对却又形单影只,彼此亲密却又相互疏离,虚幻的色调,斑驳的光影,暧昧的氛围,亦真亦幻。
“冯斌2024”展览现场
“男男女女相拥相依在一起、在人造的幻化光影和曼妙乐声中陶醉和迷失,表面浮华,内心孤寂”,冯斌的“舞动的人影”系列,描绘的虽是两性之间的舞蹈,但强调的却是人与人、认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对人与社会行为的反思。
冯斌曾这样介绍该系列作品:期盼彼此相拥相慰,何曾不是我们内心深处的的尽和渴望。……在我生活的观感中,跳舞正好提供了理由和原因,来达至人的这种诉求,并且在做姿做态的仪式化、形式化过程中,挑动和隐喻了这种彼此的关系。冯斌说:“我试图通过这样的图像,来表述和揭示当代人的生存状况的矛盾与荒诞。”
荣剑从冯斌的创作经历展开追溯:从精神层面到绘画语言,“舞动的人影”系列与前期创作的“西藏”系列语境大相异趣,无异于是从“圣域”走向了“天上人间”。画风如此剧烈的转变,冯斌想给旁观者提供何种启示?
“冯斌2024”展览现场
冯斌,1985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中国画专业,其后任教于学院至2022年。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画改革刚刚起步之时,在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传统山水画的冯斌就已经开始以丙烯入水墨,以备受争议的先锋性和前卫性探索中国画的转型与发展。
1988年,冯斌完成了第一张“西藏”系列,这也是他最早被外界熟知的作品。他从西藏最经典的文化符号——湛蓝的天空,红色的高墙,黄色的屋顶,黑色的窗棂,以及孤独行走的僧人,营造出一种独特“雪域圣城”景观。
冯斌 《塵行》中国画颜料、丙烯、绵绸 64×67cm 1988年
也是“西藏”题材所具有的强烈、鲜明的色彩因素,为他提供了在画面上施展的契机,从视觉感观开始,革除线条、水墨陈陈相因的传统国画印象。从材料到观念,从画面到内涵,建设性地构架属于今天的中国画,使之成为别开生面,具有图像与观念意义的当代艺术。
“西藏”系列作品不仅在精神上超越了当时颇为流行的写实性西藏绘画,而且在艺术语言上体现出现代的、硬边的、结构主义的风格,对西方古典油画和中国传统国画均有颠覆性意义。冯斌的“西藏”系列绘画,塑造了一个宁静、空灵、一洗如碧的精神空间。
冯斌《新寺》(之一)中国画颜料、丙烯、绵绸 83×85cm 1993年 大英博物馆藏
冯斌《行色匆匆》中国画颜料、丙烯、宣纸、亚麻布 230×200cm 1999年 台湾山艺术基金藏
冯斌画西藏的想法也很单纯,不愿循规蹈矩地因循现实主义教条,不为贩卖风土人情的“猎奇”,也不做惺惺相惜的“人文关怀”。“想通过自己内在的感受、感悟,寻求我所依稀的彼岸”,他所言的“彼岸”,或许是每个人一生求而不得的精神诉求。
就这样陷入“西藏”主题一发不可收拾,冯斌画了十几年。陈丹青在看了冯斌的“西藏”系列作品后,说道:“那么多画西藏的,你画出的才是精神的西藏。”
“西藏”系列是是冯斌建构的信仰的世界、彼岸的世界,是他对宗教、历史和当代文化的理解,冯斌以绘画的方式,“与神对话”。
冯斌《2002-15》中国画颜料、丙烯、宣纸、亚麻布 140×180cm 2002年 加拿大Macdonald Stewart Art Centre藏
冯斌《2006-6》中国国颜料、丙烯、宣纸、亚麻布 230×280cm 2006年 广东美术馆藏
作为一名“从材料到观念”的中国画探索者和思想敏锐的艺术家,冯斌的艺术创作并未止步于“西藏”系列,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他开启了“舞动的人影”系列的长期创作实践。在这个系列的创作中,他脱离传统中国画,迈开的步伐更大。
评论家认为,从“西藏”系列到“舞动的人影”系列,是冯斌从追问“短暂灵魂的永恒之所”到探索“人与人的内心际遇”的过程。冯斌则认为,这就是他的“天上人间”——从形而上的天上到活色生香的人间。
创作中的冯斌
冯斌《2021-2》丙烯、绵绸 290×480cm 2021年
冯斌《黑白探戈之3》丙烯、亚麻布 140×180cm 2012 山艺术基金藏
冯斌表示,他希望通过跳舞这种形式,对当代都市的生存问题以及人性的内在提问,并探索中国画的更新和它在当代的可能性。他通过改变材料,用丝绸、化纤薄布和丙烯颜料作画,以书写性用笔,追求笔趣、笔意和水墨渲染的浸润效果,使最终完成的画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呈现出水墨画特有的效果。
冯斌的创作,被有的艺评家批评:没有遵守国画的“底线”。不过,台湾收藏家林明哲却认为:“他是具有国际性面貌的,他已经跳脱出了中国水墨画的思维与风格”,林明哲表示,中国画也有新的改革者与创作者,可以把原来中国画的面貌全部抛开,画他自己想要,为中国画重新做一些改革与创作,冯斌就是其中之一。
《相遇》手稿
冯斌《相遇》丙烯、绵绸 200×150cm×2 2022年
《相遇》之一
冯斌《2020-3》丙烯、亚麻布 60×48cm 2020年
冯斌《2018-24》丙烯、亚麻布 136×100cm 2018年
冯斌的绘画,从材料、技法、表达方式、形式、主题、风格等多方面呈现出二元性:真实与虚幻、永恒与瞬间、静与动、轻与重、薄与厚、写实与写意、入世与出世、人性与神性、尘世与天堂、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现象与本质、自我与他者、东方与西方……
他的创作,在对立中寻找平衡,在确定中探索变化,在传统中融合现代,从而创造出了一种介于绘画性和塑造感之间、水性材料和粉质材料之间、东方写意韵味和西方写实精神之间的独特造型风格。
冯斌《2023-22》丙烯、绵绸 60×50cm 2023年
冯斌《2018-24》丙烯、亚麻布 136×100cm 2018年
《2017-3》丙烯、亚麻布 85×70cm 2017年
冯斌《2016-6》丙烯、亚麻布 136×100cm 2016
冯斌《2012-9》 丙烯、亚麻布 70×85cm 2012年
《黑白探戈》( 之二) 丙烯、亚麻布 136×100cm 2012年
冯斌《2011-13》丙烯、亚麻布 100×120cm 2011年
展览海报
图片提供:艺术家本人
敬请关注
「新美学100人」
关于我们
邀请具有独创性、有思想、
有深度的艺术家、设计师、美学家,
分享他们的艺术创作,
对生活美学的观点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