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分高血糖危象类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病理机制:
绝对胰岛素缺乏。
不受控制的脂肪分解和酮体生成,导致酮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关键特征:
酮症(酮尿/血清酮体阳性)。
酸中毒(pH < 7.0,碳酸氢盐 < 18 mmol/L)。
诊断要点:D-K-A:
D (Diabetes):血糖 > 250 mg/dL。
K (Ketosis):酮尿/血清酮体阳性。
A (Acidosis):酸中毒(pH < 7.0)。
高渗性高血糖综合征(HHS)
病理机制:
相对胰岛素缺乏。
高血糖引起严重脱水和高渗状态,但无显著酮症和酸中毒。
关键特征:
极高血糖(> 600 mg/dL)。
血浆渗透压 > 320 mOsm/kg。
诊断要点:H-H-H:
H (Hyperglycemia):血糖 > 600 mg/dL。
H (Hyperosmolarity):血浆渗透压 > 320 mOsm/kg。
H (Hypo-ketosis):无显著酮症。
共同机制
高血糖 → 渗透性利尿 → 脱水和电解质失衡。
反调节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升高,加重代谢紊乱。
二、症状表现
DKA 症状谱:
泌尿系统(GU):多尿、脱水。
胃肠道(GI):恶心、呕吐、腹痛。
中枢神经系统(CNS):意识改变(AMS,包括嗜睡、昏迷)。
HHS 症状:
脱水严重:皮肤干燥、心动过速、低血压。
意识障碍:精神状态改变更常见,可发展为昏迷。
无显著酸中毒症状。
三、实验室检查
共同检查:
血糖:DKA > 250 mg/dL;HHS > 600 mg/dL。
血浆渗透压:HHS > 320 mOsm/kg。
公式:2 × [Na⁺] + 血糖/18 + BUN/2.8。
酸碱状态:通过 VBG/ABG 评估。
DKA 特异性:
酸中毒:pH < 7.0,碳酸氢盐 < 18 mmol/L。
酮症:尿酮阳性或血清酮体升高。
HHS 特异性:
无显著酮症或酸中毒,但血浆高渗。
四、治疗管理
1. 液体复苏
目标:纠正脱水、改善组织灌注、恢复肾功能。
方案:
初始:使用等渗盐水(0.9% NaCl),速率为 15-20 mL/kg/h(通常1小时输注1-1.5 L)。
血钠正常或升高时:改为低渗液(0.45% NaCl)。
血糖降至 DKA < 200-250 mg/dL 或 HHS < 250 mg/dL 时,需要在液体中加入5%或10%的葡萄糖溶液。
2. 胰岛素治疗
持续静脉输注短效胰岛素:
起始剂量:0.1 U/kg/h。
目标血糖下降速率:50-70 mg/dL/h。
血糖降至目标值后:切换至皮下注射胰岛素,逐渐停用静脉胰岛素。
3. 电解质管理
钾补充:
血钾 < 3.3 mmol/L:在开始胰岛素治疗前补钾(40 mEq/L)。
血钾 3.3–5.3 mmol/L:持续补钾(20-30 mEq/L)。
血钾 > 5.3 mmol/L:暂不补钾,但密切监测。
碳酸氢盐:
仅在 pH < 6.8 的严重酸中毒时使用。
4. 处理诱因
感染:使用抗生素。
药物:调整可能诱发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
非依从性:加强患者教育。
五、监测与并发症防治
持续监测:
血糖:每小时监测。
血气分析:评估酸碱平衡状态。
血钾、钠和渗透压:定期评估。
并发症防治:
脑水肿:多见于 DKA,尤其是快速补液或降糖时。
低血糖:需警惕胰岛素治疗过量。
低血钾:胰岛素治疗可导致血钾转移至细胞内,需及时补充。
六、研究亮点
等渗盐水作用:
降低血浆渗透压(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减少血管收缩,改善器官灌注。
减少应激激素分泌(如皮质醇)。
七、关键提醒
DKA 和 HHS 的治疗核心是纠正代谢紊乱,而非单纯降低血糖水平。
必须明确并处理诱因,以避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