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发现
骨折风险
在慢性肾病(CKD)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中,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s,主要为阿哌沙班和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非椎体骨折和髋部骨折的风险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非椎体骨折:风险比(HR)为 1.12(95% CI:0.95–1.32),每千人年骨折发生率差(IRD)为 3.55(95% CI:-1.67–8.76)。
髋部骨折:风险比(HR)为 0.98(95% CI:0.68–1.41),每千人年骨折发生率差(IRD)为 -0.13(95% CI:-2.52–2.25)。
全因死亡率
与华法林相比,DOACs的使用显著降低了全因死亡率:
风险比(HR)为 0.91(95% CI:0.85–0.98)。
每千人年死亡率差(IRD)为 -17.23(95% CI:-29.49 至 -4.96)。
背景
骨折风险的特殊性:
CKD患者因矿物质代谢异常和骨转换紊乱而面临较高的骨折风险,包括非椎体骨折(如髋部、骨盆、桡尺骨、腕部和肱骨)和椎体骨折。心房颤动患者需要长期抗凝治疗,但传统药物华法林可能降低骨密度,增加骨折风险。研究空白:
尽管DOACs已被证明在心房颤动患者中具有较低的不良事件风险,但其在CKD患者中的骨折风险尚未被充分研究,尤其是中度到重度CKD患者(CKD 3–5期)。
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
研究类型:新用户、主动对照队列研究。
数据来源:2013–2020年美国商业保险数据库,涵盖所有50个州。
研究人群:确诊为CKD(3–5期)并合并心房颤动的首次抗凝治疗患者,排除既往骨折史和研究开始前使用抗凝剂的患者。
匹配方法
倾向评分匹配:1:1最近邻匹配,基于82项协变量(包括人口学特征、合并症、骨质疏松相关因素和医疗资源利用情况)。
主要终点
非椎体骨折风险(包括髋部、骨盆、桡尺骨、腕部和肱骨)。
次要终点:髋部骨折和全因死亡。
分析方法
主要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风险比(HR)及其95%置信区间(CI)。
利用事件率差(IRD)评估每千人年的发生率差异。
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
人口学特征
匹配后人群:14370例DOACs使用者与14370例华法林使用者。
平均年龄:77岁(标准差8岁)。
女性占比:45%。
CKD分期:DOACs组更多为CKD 3期(81%),而华法林组更多为CKD 4–5期(19%)。
骨折事件分析
非椎体骨折:
DOACs组事件率为每千人年33.14次骨折,华法林组为29.59次骨折。
风险比(HR):1.12(95% CI:0.95–1.32)。
髋部骨折:
DOACs组事件率为每千人年6.55次骨折,华法林组为6.68次骨折。
风险比(HR):0.98(95% CI:0.68–1.41)。
全因死亡率
DOACs组显著降低死亡风险:
DOACs组事件率为每千人年166.17次死亡,华法林组为183.40次死亡。
风险比(HR):0.91(95% CI:0.85–0.98)。
讨论
骨折风险的临床意义
DOACs和华法林的骨折风险相似,可能与CKD患者已有的高骨折基础风险有关。
DOACs组患者的年龄较大,跌倒史和骨关节炎病史更高,可能部分解释骨折风险的轻微增加。
全因死亡率的降低
DOACs降低死亡风险的可能原因:
CKD患者中,DOACs可能与更少的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相关。
华法林组患者更高的心血管合并症可能增加了死亡风险。
研究局限性
骨折事件较少,可能限制了统计能力。
数据基于ICD编码而非eGFR,可能存在分期偏倚。
未纳入钙、磷、甲状旁腺激素等重要骨代谢指标,可能有残余混杂。
研究仅观察了1年内的治疗影响,缺乏长期抗凝疗效和安全性的数据。
结论
在CKD(3–5期)和心房颤动患者中,DOACs和华法林在骨折风险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DOACs的使用与较低的全因死亡率相关。
临床实践中,对于需要抗凝治疗的CKD患者,应考虑DOACs的潜在益处,但需密切监测以预防不良事件。
此研究为DOACs在中重度CKD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进一步证据,但仍需更大规模和长期的研究以验证结果。
原文链接:
https://journals.lww.com/cjasn/fulltext/9900/fracture_in_association_with_anticoagulant_therapy.50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