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vWF功能
主要功能:
vWF连接血小板至内皮下胶原,启动凝血反应。
vWF携带凝血因子VIII(FVIII),防止其被降解,并在需要时递送至损伤部位。
关键作用:
形成初始止血栓。
通过与血小板GpIb和胶原结合促进血小板聚集。
维持FVIII稳定性,增强凝血过程。
Type 2 vWD(vWF异常亚型)分类
Type 2A:多聚体丢失导致功能不足
机制:
大分子和中分子vWF多聚体的缺失。
vWF更易被ADAMTS13酶裂解。
结果:
vWF与血小板的结合能力显著降低。
vWF活性下降。
关键表现:
失去功能性多聚体(LMWM,低分子量vWF)。
vWF:Activity水平显著降低。
Type 2B:与血小板GpIb结合过强
机制:
vWF与血小板GpIb的亲和力显著增强。
过强结合导致大分子vWF多聚体从血浆中丢失(但血小板中仍保留)。
结果:
血小板过度聚集(甚至在没有血管损伤时)。
血小板减少症可能出现。
关键表现:
血浆中缺乏大分子vWF。
血小板GpIb结合过强,vWF:Activity水平降低。
Type 2M:结合功能异常
机制:
vWF的结合能力显著下降,但多聚体结构正常。
分为两种亚型:
GpIb亚型:vWF与血小板GpIb的亲和力显著降低。
胶原亚型:vWF与胶原的亲和力显著降低。
结果:
虽然多聚体正常,但功能不足。
vWF:Activity(活性水平)或vWF:CB(胶原结合水平)下降。
关键表现:
多聚体正常,但活性低下。
Type 2N:FVIII稳定性不足
机制:
vWF与FVIII的亲和力显著降低。
导致FVIII游离在血液中并被快速分解,半衰期缩短。
结果:
FVIII水平显著降低,导致凝血障碍。
vWF多聚体正常,但失去保护FVIII的功能。
关键表现:
正常vWF多聚体,FVIII:C(功能水平)降低。
快速记忆
亚型 | 特点 | 机制记忆 | 表现记忆 |
2A | 多聚体缺失,活性下降 | Aggregates lost (大分子丢失) | vWF活性低,血小板结合减少 |
2B | 与GpIb结合过强,血浆多聚体丢失 | Bind too strong (结合过强) | 血小板减少,血浆中缺少大分子多聚体 |
2M-GpIb | 与GpIb亲和力降低,活性下降 | Mild binding defect (GpIb问题) | 多聚体正常,但血小板结合显著减少 |
2M-胶原 | 与胶原结合能力降低 | Mild collagen defect (胶原问题) | 多聚体正常,但无法附着到胶原 |
2N | FVIII保护不足,FVIII水平低 | No FVIII support (FVIII保护缺乏) | 凝血因子VIII不足,凝血障碍 |
临床意义
诊断提示:
2A:活性低,大分子缺失,易裂解。
2B:血小板减少,过度聚集,大分子丢失。
2M:多聚体正常但结合活性不足(GpIb或胶原)。
2N:FVIII低,需区分血友病A。
治疗:不同亚型需要针对性治疗(如替代疗法、避免特定药物等)。
通过了解每种亚型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可有效指导诊断和治疗选择。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2-024-005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