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运动策略:哪些运动最适合?

教育   健康   2024-12-15 07:01   北京  


运动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体重及体脂率等多种代谢指标,还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但T2DM患者的健康状态依病程、并发症等存在较大差异,采取的运动干预也不一样1。那么糖尿病并发症患者该如何运动呢?


一、糖尿病肾脏病如何运动?








糖尿病肾脏病(DKD)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DKD患者未来发生肾功能衰竭以及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显著增加。DKD不是运动禁忌证,不同分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均应积极运动,建议患者从低强度运动起始,避免进行导致血压过度升高的活动(如举重、较大强度有氧运动),且在活动期间避免屏息1
根据个体的临床状态和功能能力,起始运动强度应从低强度开始[30%~39% 储备心率(HRR)]连续运动10~15 min,或患者能耐受的运动量,强度的运动如散步(总共2.2h/d)、做家务等。运动时间可以每周增加3~5 min,当可以连续运动30 min时再增加运动强度,可进行太极拳、骑自行车等中低强度运动1

DKD患者要注意监测血压,定期尿检,关注肾功能、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情况2。即使是透析期间,也可以进行低强度运动训练,建议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后2 h开始运动,运动时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二、糖尿病视网
病变如何运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高发的特异性血管并发症,是20~74岁成人新发失明中最常见的原因。轻度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不需要评估即可逐渐开始不超过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步行、太极拳、骑自行车、民族舞蹈等1

建议有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增殖前期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的糖尿病患者在开始运动前,进行细致的眼科筛查,并在专业人员的监督下运动2

存在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或严重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时,应避免较大及以上强度以及会明显升高血压的运动(如拳击、高海拔的登山、潜水等特殊运动)以降低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的风险,也需避免冲撞性运动(如篮球、足球、橄榄球)1



三、糖尿病合并
心病如何运动?








冠心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合并症,发作时可伴有眩晕、气促、出汗、寒战、恶心及昏厥,严重者可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2。心脏康复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多病综合管理的重要手段,应遵循心脏康复的指南制定运动处方。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以较低的运动强度长期进行锻炼为宜,持续时间、运动频率因人而异,一般每次20~45分钟,最长不超过1个小时,每周3~4次。运动过程应循序渐进,并参考运动训练的反应,调整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运动形式应选用节律比较缓慢,能使上、下肢大肌群适当活动的项目,如打太极拳、步行、骑车等。不宜进行强度过大、速度过快的剧烈运动,尤其不应参加激烈的竞赛类运动2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运动时需注意:

①运动前2小时内不饱餐或饮用令人兴奋的饮料;

②每次运动开始时应进行准备活动,结束时不应骤然停止;
③避免突然增加运动量;

④在运动中如出现腹痛、胸痛、呼吸困难、气短或气短加剧、头晕、恶心、呕吐、心悸、虚弱、出虚汗、极度乏力或心绞痛发作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运动,必要时就医;

⑤有不稳定性心绞痛者,应先到心脏病专科进行处理。




总结








总结:

不同分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均应积极运动,起始运动强度应从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做家务等开始,之后增加运动强度,可进行太极拳、骑自行车等中低强度运动。

轻度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可开始不超过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步行、太极拳、骑自行车、民族舞蹈等;存在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或严重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时,应避免较大及以上强度以及会明显升高血压的运动和冲撞性运动。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以较低的运动强度长期进行锻炼为宜,一般每次20~45分钟,最长不超过1个小时,每周3~4次,如打太极拳、步行、骑车等。



参考文献

1.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等.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6):616-647.

2. 梁晓春,等. 北京出版社,2015.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本文知识产权归属诺和诺德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CN2401806


‍‍‍



选择题:(多选题)下列关于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如何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A.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起始运动从低强度开始连续运动10~15min

B.轻度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可进行步行、太极拳、民族舞蹈等运动


C.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或严重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应避免较大强度的运动


D.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以较低的运动强度长期进行锻炼为宜

点击查看答案


这,就是您的专属平台

    没时间解释了,快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个在看分享

护糖天使
护糖天使致力于打造中国糖尿病领域专业的护士线上教育平台。为护士提供继续教育培训、临床实用工具及咨询互动等专属贴心服务。本站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学习与交流使用,均不涉及诊疗及处方建议,诺和诺德公司不承担相应的有关责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