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合并7种不同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有“讲究”

教育   2024-10-27 07:01   北京  

REC



导读:

● 合并7种不同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建议

● 合理选择降糖药,控好血糖,减少并发症



本文共计3107字,阅读约需  6-8分钟





上一期糖医网2023年联合国糖尿病日专题系列内容中我们讲了“谨肾”对待,糖尿病患者尿中若出现泡沫,可能是肾在报警!这一期我们聊一聊合并不同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具体有哪些“讲究”。

运动锻炼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占重要地位。规律运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体成分及生活质量,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而且对糖尿病高危人群一级预防效果显著1。本文主要总结了合并7种不同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建议。


一、合并7种不同并发症糖尿

    病患者的运动治疗建议











1



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

患者运动治疗建议


 冠心病并非运动的绝对禁忌证。已确诊冠心病的患者最好能在有监督的心脏康复项目下进行运动训练2。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适当规律的运动比单纯药物治疗有更好的疗效2


 近年国内外一致认为,糖尿病合并心脏病患者锻炼的趋势是采用低强度,运动强度取决于病情,必须个体化2


 以较低的运动强度长期进行锻炼既安全又有效,持续时间、频率因人而异,一般每次20~45分钟,最长不超过1小时,每周3~4次。运动过程应循序渐进,并参考运动训练的反应,调整运动强度及持续时间2


 运动形式应选用节律比较缓慢,能使上、下肢大组肌群适当活动的项目,如太极拳、步行、骑车等。不宜进行强度过大,速度过快的剧烈运动,尤其不应参加激烈的竞赛运动2






2



合并高血压的糖尿

运动治疗建议


 血压≥180/120mmHg是未被控制的高血压,列入运动禁忌的范畴2


 当血压控制在≤160/100 mmHg时,建议在运动医学或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的监督下进行放松训练(如太极拳、瑜伽等)和有氧运动,如步行、功率自行车、游泳2


 运动强度应为低至中等(50%的最大摄氧量),避免憋气动作或高强度的运动,防止血压过度升高2


 一周中进行大于4天的运动,以每天都进行运动为最佳,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或一天中的运动时间累加达到30分钟亦可2


 运动处方的制定应当事先进行科学的评估或运动耐力的评定,以保证安全、有效并满足患者的需求2




3



合并脑血管病的糖尿

患者运动治疗建议


 合并新近发生脑血管意外并有肢体偏瘫的糖尿病患者,应先进行脑卒中常规肢体康复训练2


 脑卒中常规肢体康复训练通常采用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其运动强度多为低强度运动,一旦患者体能和运动耐力有所恢复后,再根据血糖及胰岛素情况按照糖尿病的运动处方进行调整,且整个运动治疗需要在运动医学或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的监督下进行2



4



合并下肢动脉闭塞尿病患者运动疗建议


建议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糖尿病患者进行上肢和躯干肌的运动锻炼,可采用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和等速运动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中等运动强度为主,每天一次。有研究表明,对下肢动脉闭塞症伴或不伴间歇性跛行的患者,进行监督下的平板训练和下肢抗阻训练,能增加患者的最大运动时间和距离,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对于伴有足部溃疡的患者参照糖尿病足病的运动方案2




5



合并神经病变的糖尿

病患者运动治疗建议


 原则上累及心血管系统自主神经病变较重的糖尿病患者列为运动禁忌,除非有良好的安全保障,因为运动中容易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累及其他脏器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应由康复医师进行心电图应激试验,筛查心脏血管异常,判断是否适合进行运动治疗,确定运动强度,制定运动处方。然后在运动医学或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下实施运动治疗2


 建议有周围神经病变而没有急性溃疡形成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参加中等强度的负重运动2


• 有足部损伤或开放性疮、溃疡的糖尿病患者建议进行非负重的上肢运动训练2





6



合并足病的糖尿病

患者运动治疗建议


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步行不会使外周神经病变的患者发生足部溃疡或再次溃疡的风险增加。所有外周神经病变的患者应穿合适的鞋子,每天检查足部有无损伤。任何有足部损伤或开放性伤口的患者应仅限做无负重运动。可以考虑进行上肢等长收缩训练或上肢渐进抗阻训练,增加骨骼肌数量,改善骨骼肌质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2




7



合并肾病的糖尿病

患者运动治疗建议


 有肾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在专业人员的监督下运动,且尽可能进行心电图应激试验检测心血管病、异常心率和血压反应2


 适当运动对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有积极作用2


 运动应从低强度、低运动量开始,以中、低强度运动为主,避免憋气动作或高强度的运动,防止血压过度升高,注意监测血压,定期尿检,关注肾功能、电解质和酸碱平衡2










二、合理选择降糖药,控

     好血糖,减少并发症



长期血糖过高,是糖尿病的表现,很有可能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合理选用降糖药是稳定血糖,控制糖尿病并发症最重要的方式。《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推荐无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否达标,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风险、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病,建议首先联合有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获益证据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1


司美格鲁肽是一种新型的长效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周制剂3,兼具强效、长效、多效的临床治疗优势。其强效体现在,糖化血红蛋白<7%达标率高达86.1%4;其长效体现在,一周一次,7天长效5;其多效体现在,能够改善代谢综合征4-15,改善血脂谱4,15,降低血压7,8,11,13,14,降低体重4-14,能够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达26%16,降低非致死性卒中风险达39%16。利拉鲁肽作为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日制剂,是第一种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具有强效降糖,多重获益的临床优势;其强效降糖,糖化血红蛋白降幅达1.6%17,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达22%18,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达13%18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13(4):315-383.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M].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3:63-87.
3. 金勇君.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2,14(Z1) : 27-30.
4. Ji L,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21 Feb:23(2):404-414.
5. Kapitza C, et al. Diabetologia. 2017;60: 1390-9.
6. Sorli C,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7;5:251-60.
7. Ahrén B,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7;5:341-54.
8. Ahmann AJ, et al. Diabetes Care. 2018;41:258-66.
9. Pratlev RE et al Lancet Diahetes Endocrinol 2018-6-275-86.
10. Lingvay I,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9 Nov:7(11):834-844.
11. ZINMAN R et al L ancet Diahetes Endocrinol 2019-7151356-367.
12. Capehorn MS, et al. Diabetes Metab. 2020:46(2):100-109.
13. Aroda VR,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7;5(5):355-66.
14. Rodbard HW,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8;103:2291-301.
15. Aroda VR, et al. Diabetes Metab, 2019 Oct;45(5):409-418.
16. Marso SP, et al. NEIM 2016; 375(19):1834-1844.
17. Garber et al. Lancet. 2009;373:473–481 (LEAD-3).
18. Steven P. Marso, et al. N Engl J Med2016;375:311-22.
‍‍‍‍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本文转载自糖医网

这,就是您的专属平台

    没时间解释了,快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个在看分享

护糖天使
护糖天使致力于打造中国糖尿病领域专业的护士线上教育平台。为护士提供继续教育培训、临床实用工具及咨询互动等专属贴心服务。本站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学习与交流使用,均不涉及诊疗及处方建议,诺和诺德公司不承担相应的有关责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