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让您了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全貌

教育   2025-01-05 07:02   北京  


以下哪些不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1. 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

2. 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下肢动脉硬化狭窄所致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以上都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那么,什么是动脉粥样

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卒中、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晚期阶段,常需要联合降压、调脂乃至血管重建治疗1


图1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的危害大,死亡率升高明显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上升,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升高,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升高更为明显(图2)2

图2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在心血管死亡中的占比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多且复杂,重点关注可干预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多且复杂,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白蛋白尿、吸烟饮酒3(图3)。


图3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与

2型糖尿病之间“关系密切”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斑块是“元凶”。

沉积:斑块的形成始于小胆固醇颗粒在血管内皮下的沉积。


生长:斑块随着纤维组织和周围平滑肌的增殖而生长,在动脉内隆起,减少血流量。


硬化:成纤维细胞产生的结缔组织和钙在病变中的沉积,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危害:动脉表面不平整导致血栓形成,可导致血流受阻,造成严重危害3(图4)。


图4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高达31.8%,该类患者的心血管结局事件和死亡风险均明显增加4。2型糖尿病患者还容易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 (图5)5-8。 一旦合并危险因素,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升高。


图5 2型糖尿病患者还容易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





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

疾病的治疗目标:综合管理,全面改善



国内外指南均推荐,对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10-12(图6)。

图6 2型糖尿病的综合管理目标





“ABCDE”原则,助力2型糖尿病合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ACC/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提出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遵循”ABCDE“原则(图9)13


图7 "ABCDE"原则





哪些降糖药物治疗能兼顾改善

险因素,改善心血管预后呢?





具有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2型糖尿病人群,应选择有心血管保护证据的GLP-1RA, 以进一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1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推荐起始使用具有明确心血管获益的GLP-1RA,不需考虑患者HbA1c水平和二甲双胍是否正在使用14。——《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防治成人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中国专家共识》


GLP-1RA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多种路径实现的,包括降糖、降压、降脂、减重、抗血小板、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抗动脉硬化及改善肾病指标等11,14-16


GLP-1RA在临床中适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患者用药前应了解其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医师也应了解随访观察项目,以便更好的管理疾病(图8)14


图8 GLP-1RA的临床应用






总 结







2型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常合并的高危因素,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会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和死亡风险。GLP-1RA是指南推荐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优选药物,已被证实具有明显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可查看)
1. 裴德根, 等.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3,32(05):483-487.
2. Zhao D,et al.Nat Rev Cardiol. 2019 Apr;16(4):203-212.
3. Rafieian-Kopaei M, et al. Int J Prev Med. 2014 Aug;5(8)
:927-46.
4. MOSENZON O, et al. Cardiovasc Diabetol. 2021,20(1):1
54.
5. 李智韬,等.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03)326-330.
6. Bragg F, et al. 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 2021 Jan 23.
7. Ji L,et al.Am J Med. 2013 Oct;126(10):925.e11-22.
8. Wen CP, et al. Kidney Int. 2017 Aug;92(2):388-396.
9.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中国全科医学,2017,20(3):251-261.
10. ADA. Diabetes Care. 2023;46(Suppl.1).
11. Samson SL, et al. Endocr Pract. 2023 May;29(5):305-340.
1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13(4):315-409.
13. Arnett DK, et al. Circulation. 2019 Sep 10;140(11):e59
6-e646.
14. 中国心血管代谢联盟.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23,39 (9):651-660
15. Berndt J, et al. Molecules,2021,26(16):4822.
16. Mancini GBJ. Can J Cardiol, 2022,38(8);1153-1167.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本文转载自糖医网


这,就是您的专属平台

    没时间解释了,快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个在看分享

护糖天使
护糖天使致力于打造中国糖尿病领域专业的护士线上教育平台。为护士提供继续教育培训、临床实用工具及咨询互动等专属贴心服务。本站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学习与交流使用,均不涉及诊疗及处方建议,诺和诺德公司不承担相应的有关责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