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选择中医馆在公众号发布的
一
所谓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以宣肺散邪的方法。一般多认为,汗法是使在表之邪随汗而解的治法。那么,在里的之邪能不能用汗法呢?
我的思考是,只要是有邪气,不管邪在表还是在里,都有用汗法的可能。进一步说,邪之来路亦即邪之去路。只要是邪气侵袭,那么最高效的治法是,让邪气最好顺着原路退出去。让邪气退出去的治法,都可称之为汗法。
由此说,六淫病离不开汗法。六淫属于外邪,邪与正不两立。邪为阴,正则为阳。而汗法即是以阳祛邪。正如《内经》所说:“阳加于阴谓之汗。”
从医理来分析,得汗的要素有三点:一为阳气通达;二为阳气充足;三为阴津充足。当通畅的阳气足以蒸化充足的阴津时,汗便自出矣。在汗出的同时,不但阴津外泄,外感的六淫邪气亦随之而外出。
二
一般我们所认为的汗法,是需要用解表药的。但从临床来看,有时不用解表药亦有发汗之功。
明代大医张景岳曾治一伤寒患者,战而不汗。即于病人翌日发战之时,投以大剂八味地黄汤,须臾战而得汗。
八味地黄汤即六味地黄丸合桂附,方中并无解表之药,却能让病人发汗。为什么?我的思考是,此病人当属阳虚之人。因为阳虚,导致气化无力,即不能气化阴津以发汗。八味地黄汤可温补阳气,阳气得充,则阳能气化,故能汗出。
民国大医张锡纯常用白虎汤得汗退热。且认为三承气汤恒有发汗之能。
但就医理而言,白虎汤是解阳明之经热的;三承气汤是通畅阳明腑实证的。这两类药方中都没有发汗之药,为什么也能促进发汗呢?
关于白虎汤发汗,张锡纯自释为:“所以能汗者,为其内蕴燥热与凉润之药化合自能发汗也。”我的思考是,白虎汤属于寒凉药,而寒可助阴。当人体阳热亢盛时,服以阴寒之药,即可让人体达到阴阳相对平衡的效果。如此则阳热之邪可以充分气化阴津,自然可以发汗。
关于三承气汤之能发汗,张锡纯自释为:“因胃腑之实热即为承气冲开,其病极自外越也。”按其理念,若热结于胃腑,则阳气因之而闭郁,不能达于肌表,故不能汗。三承气汤均能荡涤胃腑结热,使结热开解,阳气通达,则表气畅通而汗自出。
以上理念让我对于汗法有了全新的理解。我的思考是:
其一,汗法是能让人体阴阳归于平衡的。所以,不管是外感太阳病,还是其他六经病,只要阴阳于不和谐的状态,都可通过取汗来获得平衡,从而促进疾病康复。
其二,发汗既需要阴津,也需要阳气。若阳气不足,则当温阳;若阴津不足,则当滋阴。只要让阴阳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不管是偏盛还是偏衰,都有发汗之功。
其三,热邪内郁则不能通达于外,此时如果能清泻热邪,则内外通过,亦有发汗之可能。
三
我们都知道,汗法主要是解表祛邪的。进一步说,凡是感受外邪,都有透表之机。由此说,不但太阳病有汗法,六经病都应该有汗法。阳明病当然也有汗法。
我们来看仲景《伤寒论》的条文。仲景关于阳明病热证误汗病瘥或向愈的原文有两条。
第203条:“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大便必硬故也……”
从条文来分析,阳明病热证,本当辛寒清热。而医生反而“更重发汗”。尽管属于误治,但病情却向好而愈,即“病已差”。此时虽然“尚微烦不了了”,但毕竟阳明燥热已经随汗退去。
第233条:“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
霜降节气为每年的阳历10月23日左右。此时天气已冷,北方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选择中医特此推出霜降养生专区。点击下方图片进入页面,了解更多养生知识。(广告)
从条文来分析,阳明病热证,本不该发汗。若经误汗,虽然疾病未瘥,但仅以导法治之而病瘥,可证其病势已经转轻。
仲景之所以强调“小便利”,我思考其意思是说:燥热之邪随汗得解,但尚有微热余邪,余热虽属强弩之末,仍可致津液偏渗。
分析以上两条经文,我的思考是,阳明病并非不能发汗,发汗亦有助于阳明病康复。但关键在于,不能伤损肠中津液。进一步说,只要肠中津液能迅速恢复,那么,阳明病即可迅速向愈。
从医理来分析,阳明燥热是不能用汗法的。一方面,汗法并不能清泄阳明燥热;另一方面,汗法反易伤津助热。由此说,以发汗之法治疗阳明热证当属误治无疑。
但换个角度来看,当阳明病郁热不得外越时,如果能适当发汗,则邪有出路,其阳明病亦当有转轻、转愈之可能。反之,若热不外越,则邪无出路,则有发生腑实证、血热证、湿热证之多种可能。
当然,阳明病发汗当适可而止。毕竟汗出亦会伤津,此时虽然热邪得以外越,但津耗严重,亦有转入阳明腑实的可能。
四
既然六经病皆可取汗,那万一误汗怎么办?我的思考是,只要津液不伤,误汗即不会伤人。
今时西医擅长输液,输液即可以迅速补充津液,这是中医不擅长的。而且,不少住院的病人往往反复输液,体内存在着阴津偏盛的状态。由此说,只要住院输液的病人,往往有取汗之法。
生命需要阴阳相对平衡。既然过度输液导致阴津偏盛,那就要祛除一部分阴津。除了利小便之法外,最简单,也最高效的莫过于发汗。
对于过度输液者如何发汗呢?我的思考是,过度输液后不少病人会出现水肿,特别是手脚浮肿,显然,这是阳虚气化不利的表现。因为输液过多,超过了人体阳气的气化能力,结果阴津积滞于体内,造成浮肿。
进一步说,多次输液后,即使从体表未看见水肿,亦必然存在着体内水湿积滞的病机。此时当考虑扶阳以助气化。使阳气健旺,则阳气能气化,即可使体内的阴津化而为汗,排出体外。
仲景明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也就是在提醒我们,对于水饮内滞诸病,当重视温阳通阳养阳,使阳气健旺,则阳能气化,自可促进阴霾水湿排出。
根据病机不同,我常采用不同的发汗法。比如,若表实,则直接用越婢加术汤,这是最高效的发汗方。亦可考虑用小青龙汤,皆有发汗之功。
若病人体质偏弱,不能耐受麻黄,亦可考虑用苓甘五味姜辛汤、五苓散之类药方。凡欲取汗,不管服何种方药,我都建议药后可服热米粥,以助发汗。
选择中医热门话题(广告)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联系我们~随时咨询健康问题
选择中医将一如既往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