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是一年一度的“包书皮日”,我家也多了两个新鲜出炉的小学生,按理说,这事值得高兴,但这两年对教育的观察、思考和参与越来越多,感受就越复杂,甚至忧心忡忡,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但又没有任何其他的选择,不是么?教育永远是与制度、文化和时代高度相关的存在。
进入小学,就像小溪汇入江海,生命中的某道闸门打开,似乎从此别无选择,只能汹涌奔流,只能泥沙俱下。
那句80后耳熟能详的感悟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据说出自古龙。
古龙是酒精成瘾者,对外物成瘾,确实是一种不自由,但同时,他也在自己的故事里,创造出了一种残缺但真实的自由。
但我们的身不由己,则与酒精依赖大不一样,酒精依赖多少还算是一种个体困境。
我们从小到大经历的,则是一路高歌猛进,刀劈斧凿,把你塑造得与周围严丝合缝,永远不思考自己的独特之处,进而完美融入时代。
为了获得安稳的口粮,甘心成为趁手的工具,并不在意工作背后的价值和意义。也或者,并不思考某些宏大的口号和标语是否空洞,是否言之无物,而直接将其认定为价值。
成长中,这个过程缓慢无知无觉,每个人都经历而不自觉,只有少数天性敏感的觉醒者。
林黛玉在《葬花吟》中写:“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当然会有人骂这纯属贵族小姐的矫情。
就像你尝试传递一些复杂的感受,也总有人直接给你贴上一系列的标签:“负能量”、“想得多”、“知识越多越反动”等等。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时候真的不比人与树容易。
这样的人离得越远越好,因为感受本身并不低级,感受有时是种需要解码的信号,如果能认识,并分析清楚,甚至可以成为人生的灯塔。
但即便没林黛玉那么敏感的人,譬如我,也总偶尔能碰到醒悟的契机,一本书,一部电影,某人的一句话,有时会让人心有所感,在河流中站定,努力逆流而上,开启自我发现。
而这个旅程一旦开启,你会开始有格格不入的感觉,你在很多场景中都会恍惚怀疑自己为何置身于此,同时,你会感受到,在这场漫长持续的洗刷中,要顽强坚持自己的一丁点独特,是艰难的事。
《编辑部的故事》
但其实反过来想想,真正能为自己所处的时代提供洞见的人,恰恰不能那么的严丝合缝,完美契合。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那些从未感受过“格格不入”的人,恰恰不属于当代。
因为这种严丝合缝,正是由于他们的眼神没有真正凝视时代,更无法站高一点,洞穿时代,所以只是存在于当下的完美肉身,无法从精神上实现对时代的关照。
《致命魔术》
人到中年的个体觉醒,正如鲁迅那句诗:“于无声处听惊雷”。
在我人生的20多岁到30多岁,这10年间,内心的惊雷声越来越大,直到有一天,这声音大到不容忽视,在严丝合缝的狭小空间里已无法承受,需要去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20多岁还在随波逐流的我,阴差阳错进入了公益慈善行业。
30岁的我,不愿接受现成答案的我,意识到或许公益慈善这件事,在很多区域,以及大多数人的心理,还真的只是一个不明晰的概念,根本不算是行业。
40岁的我,一直努力在纵向管理的严丝合缝中,拓展出一点横向连接的空间。这些年来,我看到很多具体的人需要帮助。
这些人,基本上都像我一样,不是那么完美的契合这个时代,多少有点格格不入。
Ta们有身陷困境的人,也有想去贡献和行动的人,有人是因为某些遭遇被高速旋转的时代车轮甩出,有人则是听到了来自内心的雷声。
Ta们不适合现有的严丝合缝,Ta们渴望以一种更合理的生活和互动,以便达成更有效的交流、互助,形成更有效的社群。
我感到这些人之间,迫切需要建立互信,才能产生有效的横向联系,进而合力发展。
秦晖曾论述,这些互信要由以非营利组织为主的第三部门和公益慈善行业来推动建立的。
但同时,我也看到,当下有些冠以“公益慈善”名义的所谓“非营利组织”,不仅没有创造互信,反而在竭泽而渔,破坏信任。
跨越社群与体制的个体间互信的建立,是非常精细的工作,沾染了一丝强迫的气息,可能都无法达到目的,更何况某些横扫一切、蛮横到底的做法。
这些年,也总有人鼓励我做点什么,包括我自己,也经常给自己鼓劲儿。
如果找不到坚持下去的信心,那就找到重新开始的信心,但之所以迟迟没有真正的付诸行动,有性格的原因,有性别的原因,但也是因为逐渐意识到:盲目播种或许并不可取。
很多时候,播下种子,并不是理所应当就会发芽,距离收获肯定还要有很远很远的路。
土壤很重要,时机很重要,播下什么种子很重要。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连接和社群,这就是土壤;
社群具备共同价值和共同相信时,这就是时机。
什么样的事情适合当下,适合帮你找到具备共同价值的人,这就是种子的筛选
退无可退,就是你感觉信任和连接正在被破坏殆尽,人文环境越来越沙化。
而附近、周边你可以触及的真实个体,又无可避免的,或陷入虚拟世界的海量信息,或遭遇强大力量的刀劈斧凿。
退无可退,就是必须得做点什么,如果再不行动,土壤、时机会离我们越来越远,即便找到了合适的种子,再种下也无济于事。
所以,去年年底,我和有共同理想的朋友一起发起成立了一家社会组织。
机构简介(点击了解,欢迎关注)
从今年开始,我们尝试在河南寻找价值共创和同行的伙伴,从服务困境儿童开始,开启联合行动。
招募 | 为河南故乡的孩子寻找爱心使者(项目详情,欢迎了解)
个人的阅读、感受和思考,我会在这里继续记录,再次感谢各位对野生古典纯文字账号的不离不弃。
邀请大家阅读以外,也关注我当下在做的事情,我们要联合10家认同我们的一线组织,在河南服务500名父母无法履行抚养义务的困境儿童——俗称事实孤儿。
扫码可关注项目详情
在9月上旬,几乎所有跟公益沾边的组织都在“共襄盛举”。
但其中能被定义为“公益筹资”的行为和活动,并不算多,我认为“故乡的孩子”这个项目,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联合社会筹资,是在改良土壤,创造信任,创造连接,可以为种子做好发芽的准备。
如果大家感兴趣,后续可以就我的工作也展开说说,
毕竟公益是个大问题,我们也应当对以公益组织为主的“第三部门”给予了厚望。
然而,很多概念,我们都要分实然和应然,我们说的是应然中的“第三部门”,而非当下的实然。
有些地方,政府的作风像非营利组织;而在另一些地方,非营利组织的作风像政府。
我想生活的,肯定前一种地方。
如果有更多的伙伴和我有一样的共同相信,也许我们会离这个理想,更近一点点。
因为,世界究竟走向何方,很多时候就取决于绝大多数人抱有何种共同相信,这往玄了讲,叫愿力;
朴素的理解是:你的世界塑造了你的相信,但你的相信也会反过来塑造你的世界。
退无可退,只能向前。
正文后的一点说明:
①本篇文章所有赞赏都将用于,在9月4日-9日期间捐赠腾讯公益平台-“关注河南故乡的孩子”公益项目,当然,您也可以直接翻到上文扫码直接支持项目,或者扫下图成为项目的爱心大使。
②请各位朋友多点右下角“在看”,多点右上角转发,做公益总是要尝试破圈的,不在陌生人之间建立互信,不好意思叫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