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022-02-10 14:37  
何以解忧


引导语:基于何道峰先生的《人的应当》,2021年8月发起了【应当共读计划】,连接了两百余位种子书友,共读《人的应当》,洞见人生智慧。


本文作者高卉书友便是【应当共读计划】的种子书友之一。高卉老师作为一名公益从业者,在共读计划结束后,志愿发起了【应当读书 · 郑风书友社群】,期望能建立一个不同于当下的互联网虚拟社群,让每个人在这个社群中都可以:回归个体,锚定价值,开启真实的对话


全文字数:1977

阅读时间:6分钟




各位好,我是【应当读书 · 郑风书友社群】的共读发起人高卉,正在招募能够一起读书的郑州伙伴。



01

“应当”是在不自由中自由追问


2021年郑州水灾后,我加入了【应当共读计划】,和几十位来自全球各地的书友,与作者何道峰老师一起,共同阅读《人的应当:三千年人类思想简史》这本著述。


这是一本用问题贯穿的思想史作品,人的“应当”,作为在不自由境地中,需要永恒练习的自由追问,是在时代枷锁中,追求永恒烛照的精神思考。


在当下,现代性建构尚未完成,可我们的一只脚却被拖进了后现代。反应在文化与舆论上,则是深度思考和结构性追问严重匮乏,但同时,却也永远不缺鼎沸的声音和饱满的情绪。这所有的一切,会把人的肉身禁锢在当下,精神禁锢在无明。所以,此时此地的我们,需要进行“应当”的追问,需要这样的熊熊火把,引领我们走出认知的符号洞穴


我想给身边的人推荐这本书,但同时发现,荐书的对象,非常模糊,难以确定,这或许意味着生活的割裂,社群的虚假,附近的消失,这引发了一系列涟漪式的思考,于是我写下了这篇文章《回到附近,但与未来对话》



02

社群悖论须用真实的行动来打破


在共读过程中,何老师反复提醒我们,要警惕宏大叙事,避免被概念吞没;要突破血缘、单位等物理社群,回归个体,在此基础上,再寻找以共同价值观建立的真实社群。


这个我非常认同,并且之前在有意无意中,就这样一路从“应该”和“必须”中,跌跌撞撞挣脱而出。



可是接下来呢?如果不建立周边社群,对回归个体者来讲,大概率是条死寂之路。这样背过身不肯面对世界的个体,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固步自封,做一个纯粹的原子;要么凌驾于一切之上,做宏观的评论,这显然并非“回归个体”活泼生命状态的初衷。


那么,如何建立真实社群呢,还需要切实地探索:因为,“回归为一个纯粹的个体”的这种经验,其实对于一个在东亚文化里成长起来的人而言,是非常稀有且陌生的。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寻找和建立共同社群”的路径,其实相当复杂,同时也会因创建途径和思路,产生一些悖论


有人或许会乐观的认为,在当下,这种社群的建立,其实相当便利,因为我们可以轻易通过互联网来突破固有的物理社群,来建立基于共同价值观的理想社群。


但是这种基于互联网的虚拟社群链接,却很难形成一种物理空间上“附近”,“周边”的真实体验。这样的话,我们是不是又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互联网巨机器的工具?丧失了过“具体生活”的能力?沉溺在虚拟社群同温层营造出的人的“能够”,是不是反而对于真实世界,对真实的沟通,会更加丧失兴趣?


展开来讲:其实当下只要愿意稍稍进行反思的人,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同感:感觉自己有些轻度精神分裂:占据一个肉身,但同时还会有很多个互联网分身。


目前,很多人更大比例的注意力和情绪,似乎都倾注在互联网分身以及其所从属的社群上了,整个人被割裂开,再难体会到身心合一的状态。所以,这样的虚拟社群真的值得我们长期投入情感吗?它能给我们的日常带来真实支撑么?


我和同城的几位朋友,经过几次共同思考和讨论,希望以阅读为契机,建立起一个真实的、附近的,能够进行具体沟通、讨论,甚至一起实践、扎根的社群,共同做日拱一卒的阅读&教育实践


这个社群,可以在同一时空共读一本人类思想史开始。


于是,我在朋友圈写了这么一段话,尝试开始真实社群的搭建,同时取了个名字:应当读书 · 郑风书友社群。



03

【应当读书 · 郑风书友社群】构思


《人的应当》用问题串起的理论及逻辑框架,非常宏大。


作者本人是资深的社会建设者和研究者,诸多领域的优秀实践者,在此基础上,他又经历了十几年的心无旁骛的阅读与思考,才得以成书。


所以,对于刚刚踏入社会,欠缺这些实践背景,或者困于时代而缺少阅读体验的人来讲,阅读这本书,体验如同密码本:每个人名,每个概念,每行文字中都有大量的背景信息需要梳理和了解。故需要和共读者共建一个探讨的空间。


此外,对于缺少观念弹性训练的人而言,本书的一些观点,还可能会有一定的冒犯性,因为尝试去理解这些观点,可能意味着:要从熟悉的洞穴走出,面对令人眩晕的阳光。


所以,单纯从文本切入,很多人难以完成这本著作的阅读。


为此在【郑风书友社群】中,我们划分了小组,列出了哲学&思维、思想&文化、历史&写作以及社会&当下等四个辅助专题,以及12本共读书单来分组阅读,定期分享。


而《人的应当》则作为共读过程的全程索引,其阅读和讨论,和辅助书单同步进行,贯穿始终。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必须与多维度的阅读经验、真实的社会观察相呼应,阅读《人的应当》的意义才能得以凸显。


同时,由于大家在同一个城市,我们还希望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共同实践的尝试,把阅读从个体无知无觉的饿鬼饕餮,变成有规划的理性输出,有步骤的自我建构,有实践的社群养分。


在众生喧嚣实则意义荒芜的当下,如何穿越思想的荒原?如何说服自己满怀兴致地走下去?如何在意义层面获得自身的“应当”?我暂时还没有获得完整的答案,但第一步一定是:回归个体,锚定价值,开启真实的对话


愿大家能在寻找信仰的路上发现彼此,然后互相支持,一路同行。



发起人高卉书友邀您加入

【郑风书友招募群】


招募时间:2.10 — 2.17



- THE END -



【应当读书】平台矩阵

微店+喜马拉雅

扫码购书

读史明今

洞见人生智慧

扫码听书

沉浸听书 

探寻“人的应当” 


视频号

公众号





【分享 点赞 在看】点一点  让我们的距离更近

代号深井
非阅读友好型不知名反流量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