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偏见合辑(2)

文摘   2024-10-08 22:20   河南  


定期整理一些片段思考,在此分享给各位。

关于这个合辑的前情提要,请阅读:偏见就是此刻的你看待世界的观点




01


要求弱者进行“建设性对话”,是一种傲慢,俗称站着说话不腰疼。


因为,弱者能向强者提出建议的前提,首先是双方互相了解各自利益,其次要有受保护的完善议程。从来不存在空对空的“建设性对话”,弱者受到太多限制,除了缺乏以上前提,还有受限于弱者的认知,以及与认知高度相关的表达能力。


缺乏公共知识的社会,怎么可能凭空出现“建设性对话”?


经常会有人在听到批判之声时跳出来,试图用“建设性”来堵住批判者的嘴。


但,最具建设性的,恰恰是批判性,把上述现状揭示出来的批判,才是建设性的根源和地基。


综上,批判性就是建设性。




02


不要把“不科学”当成负面词汇。爱不科学,美不科学,甚至善良真诚都不科学,对底线的坚持,对热爱的投入,对信仰的执着,都不科学。


科学确实带来了很多价值,但科学并非价值本身,只是人类与世界的连接方式之一。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大胆地说:“这不科学,但很值得”。


在一些情况中,“不科学”甚至是一种赞美。因为伦理、道德、感受、审美、艺术、信仰这些都无法装进工具理性的容器,但跳出因果和计量,反而开启了通往价值的大门。




03


能够给人带来确定感和内驱力的道理,一般都非常残忍。


只有残忍到家,才会割舍额大量冗余,放弃依赖,放弃纠缠,放弃和解,甚至也放弃无谓的对抗……放弃所有伪装成某种可能性的幻想,尽可能保持清醒、诚恳、专注,因无限接近自我,而无接近自由。


或许毁灭诞生自虚无,但虚无并不必然导向毁灭。放弃多余的“意义”,更有利于聚焦,所以,有时虚无反而会通往更多自由。




配图仅供参考



04


一定要小心张嘴闭嘴宏观大词,站在金光闪闪的立场里挥斥方遒的人。对宏观抽象的概念共鸣越强烈,作为个体的活人味儿就越少,言辞的偏激转化为残酷行为的可能性就越高。


对于这些人,不要听其言,要观其行。他们说得多高尚多伟大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一直回避不说什么,或者说他们一直试图在暗示什么。


魔术里最重要的永远是被藏起来的部分。




05


权力的独大,有时的确能营造出它无所不能的假象,我们的认知也会因果倒置,认为是能力在先,权力在后。


但一旦遇到社会危机,人们就往往会发现掌权者们忽然变得虚弱和无能。


这是因为,在日常的情形中,权力高踞于整个社会之上,扮演的是掌控者,要求的是公众的服从,所以大家扮演好角色即可,无需动真章。但而在危机状态下,公众却需要掌权者更多地履行他们并不胜任的公共服务的职能。


而当真的需要能力时,这一切就露馅了。




06



因智能手机而到来,或者说因智能手机而呈现的视觉时代,意味着人类阅读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普遍而全面地降低。


规范的读写系统经过漫长的建立,几代人的努力下沉和普及,突然间土崩瓦解。《被压迫者教育学》的作者早已断言:技术发展带来的是更深刻的驯化,现如今,系统的纸质阅读甚至已经成为一种特权。


压制语言这件事,现如今根本用不着阶级出面,只需要一个闪光的屏幕。




07


听课式学习,体验观察学习,追随群体的学习,貌似是成长进步,其实很多时候对建立自身认知体系会起到反作用。


但基本上好多人也就靠二手材料和公众号维系自己“满腹经纶”“人间懂王”的幻觉了,有多少人报报书名就当看完了一本书,人云亦云几句就觉得自己能搞讲座了。


还是会劝人读书,自由、孤独且持续地阅读。读书也没啥用,目前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少受点蒙蔽,避开那种用一个词,一点概念,一些陈词滥调就开始指点世界的人。


当然,这个作用未必人人认可。因为,能把这些“指指点点”听进脑子里,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人们不就喜欢在虚空中抓住所谓的洪流中的“历史规律”,喜欢在复杂中创造出连蒙带猜的简单归因,喜欢回避惨淡坚持歌颂的大型幻术,喜欢娱乐至死的声色犬马,喜欢坚称信仰的名利双收,很多人觉得这些都是快乐,那也无妨,快乐谁不喜欢呢?


但一旦曾经穿透这些“快乐”的虚妄,就很难再回头。也有人借着批评我的时机劝过我:“我看你的思想不太稳定”。


我答:“幸好不稳定,不稳定才能进步,三观常毁常新,我劝你也别太稳定,太稳定就要当工具人了。”




08


如果你长期都在很舒服的状态(这里的舒服并非“没有烦恼”,而是“无需思考”,只需“简单重复”而无需付出“真实的创造性劳动”),那就需要提高警惕,因为你的心智状态和意志品质,可能已经与飞速发展的世界,拉开很大的差距了。


我们普遍认为,压力是不好的,它会带来焦虑和恐惧,影响我们的发挥和表现 —— 但真的如此吗?


事实上,许多研究发现:慢性压力才是有害的,而急性压力不但无害,反而是有利的。


因为它能够给大脑一个刺激,推动大脑进入应激状态,让大脑发现已有的“心智世界”跟现实世界不契合之处,从而更好地修补它。只要这种刺激不是长期的慢性压力,它就是有利的。


而很多时候,有害的慢性压力,其源泉不不在于直面困难,反而在于长期“简单重复”、“无需思考”的“舒服”,给人带来的虚无和惶恐。


所以,做点困难的事情,会有益于你的未来,假如你还以人类自居的话。


毕竟,只有人类这种生物并非仅仅活在当下,还会在意“未来”。







09


对大佬祛魅很容易,骂大佬的人,会得到很多喝彩。


对小人物祛魅却很难,不仅不能骂,针对小人物的问题,讲点实话都很难。


但大佬和小人物本质上都是人类,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存在问题的地方,但后者的人数比前者多太多,恰流量饭的人当然是不会客观的。


代号深井
非阅读友好型不知名反流量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