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常识

文摘   社会   2023-11-14 11:17   河南  

今天读到了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河南老基会“吸储”始末:数亿资金经由个人账户,流入房地产》,一些比较活跃的行业微信群也有讨论,但更多的微信群保持常态化缄默。

点击可查看原文

前两年,意识到喧嚣旁这种更为广阔的沉默,或许才是真相。

也意识到所谓公益慈善行业,只是一小部分躬身入局者的“想象共同体”。

而共享着同一套“名称”的其他大多数组织,是天差地别的存在,压根语言不通,目的不一,更谈不上共同的伦理底线和行动逻辑。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行业大会越做越窄,靠谱的资助型基金会到最后翻来覆去只能资助同一批机构,本该吐故纳新,发展前进的行业看起来越来越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越来越像小圈子活动的原因之一

(无意批评小圈子,更想说的是,小圈子很可能一开始并非主动选择,而是很多客观原因促成的结果。此外,小圈子就算有诸多不好,也算横向联系,跟纵向一竿子插到底的大体系而言,我显然更认可多元对话的小圈子)

语言方式是最牢固的壁垒。

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上帝有空看看微博,大概会后悔当年费心搞什么巴别塔”。

时至今日,人手一个信息茧房的时代,巴别塔就是我们的日常。

能够建立有效横向联系的前提,是有一致目标、共同话语体系以及公共空间的存在。如果这些前提只在小范围内存在,那么横向联系就只能在小范围内发生。

当然也有不顾这些前提,“反正就是要办”的大规模盛会,热闹归热闹,但并非有效的横向联系。

说得刻薄点,很多时候,这些盛会甚至有点像赶尸会,一些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组织,被符咒、摄魂铃等法器召唤聚在一处,完成了某种仪典狂欢,仅此而已。

南方周末的报道后,有一个评论是:“善良的人经常被骗。”

具体到这件事,还真不能这样总结。

因为“基金会”在这里只是起到了一个“符号”的背书作用。整个过程中,甚至连“慈善”、“捐款”、“爱心”这样的字眼都没有出现过。

看完全篇会发现,其实还是2011年河南某基金会吸储事件的后续,那套顽强的“工作逻辑”和“工作团队”都还在,只是换了一家基金会“借尸还魂”而已。


在这里,“尸”这个词是名副其实的,因为这家基金会根本没做任何与公益慈善相关的事情,没有任何基金会应当有的内核,它就只是一个符号,却足以获取如此广泛的信任。

所谓“投资”的参与者们,从头到尾的决策驱动力,有出于对官方体系的信任,有出于对退休“乡绅”的期待,有出于对投资回报的渴望。唯独没有的,就是对公益慈善基础常识的了解,以及良善助人的动机。


尸: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所以这件事里,单靠行业自律可能远远不够。

因为人家虽然共享“基金会”之名,但对于“名”之下的实,对这个所谓的“行业”都是从未有过认同和代入的。

所以有个悖论就出现了,公益行业愿意反思的,基本上也不会做这些事;而做这些事的人根本没觉得自己属于这个行业,人家以前在做,以后还会做,只不过这个阶段,是拿公益慈善“借尸还魂”而已。

还记得上世纪末,我在读高中,有一天正在上课时,忽然听到外面J笛震天,群声鼎沸,整个县城都在一种惴惴不安的情绪里。后来才知道,是金融合作社非法集资,储户们钱取不出跑去京广线上一起躺着,把事情给闹大了。

所以,与其说是行业的问题,不如说在更广阔的时代洪流里,很多顽疾和病灶会呈现为各行各业的症状,按下葫芦起了瓢,但凡有机会就会沉渣泛起。

基金会这个符号,天然就很容易被利用,甚至或许是民众认知里最接近民间金融机构的“尸”。

所以甭管小圈子聚会里,大家的讨论如何“高级”,此类事件会把一切都打回原形:在基层最普通的老百姓眼里,基金会是可以存钱,可以挣钱的地方,至于别的,一概不知。

以前在某基金会工作时,有个高中同学来拜访。从行业到机构使命,具体工作,我讲了半个小时,口干舌燥。他一直耐着性子听,到最后来了一句:“行了,咱们都是自己人,也别藏着掖着,跟我说说你们到底咋挣钱的吧”。

那一瞬间,我用战术喝水掩饰破防,直到后来慢慢习惯了这一切。

再后来跟各地的同行交流,大家都有类似啼笑皆非的经历,这么多年过去了,基本盘的认知还是:这事要是不挣钱,你们忙活啥?

看看,事都不是我们干的,黑锅却扣了好几个

如果最后非要提一点能做的事情,落实到行动中,那么我们能做的,也是需要做的,首先是提高普通公众对行业这套符号的理解

基金会不是基金、劝募不是揽储、捐赠不是存钱、没有收益、没有返利,没有私益领域内的任何回报。

能许诺的,只有更好一点的社会愿景,如果你足够信任且愿为之努力,再考虑加入。

以上这些关于公益慈善基础概念的普及教育,需要日日和风细雨,天天正本清源。但更迫切需要的,可能是类似反诈App那种铺天盖地的宣传,无孔不入的注意力占领。

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信息茧房里的普通人悚然一惊,意识到基金会不是金融机构,是非营利性组织,不是“存钱进去”,而是“捐钱进去”。

别看这一点很基础,在我从业十几年的时间里,能靠自我学习直接明白这一点的人,真的没遇到几个。

甚至有不少基金会的发起人,都没明白。

代号深井
非阅读友好型不知名反流量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