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桃花源记》是两个梦中人的梦中梦,一个摆烂者和一个躺平者的时空对话:梦里,想咋就咋……
高中必修上第三单元第8课学习提示:“《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浪漫瑰丽的想象,描绘了一个迷离惝恍的梦境。诗作以七言为主,不受诗律限制,笔随兴至,在奇特的梦境中寄寓着深沉的慨叹。学习时要在诵读中发挥想象,品味组成梦境的意象以及梦境所隐含的精神追求。”
好诗的标准是什么?“浪漫瑰丽”“迷离惝恍”?
“深沉的感叹”是什么?“梦境意象”和“精神追求”是什么?是当时读书人的榜样,还是今天青少年的人生追求?
我们无法为历史负责,但必须为现在和未来负责。衡量传统文化的标准,就是有益于当下和未来。于今天没有价值甚至有害,过去再好,且留在过去,不应该盲目被圈粉。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第一节 我是太阳,我怕谁。
一入梦,就像第二颗豌豆一样飞进太阳里去了(安徒生《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小学四年级课文)。和《将进酒》一样,直接入戏,挑过《桃花源记》的前戏。
“烟涛微茫”是心的迷茫,“云霞明灭”是仕途的诱惑,“天姥连天”,“拔五岳掩赤城”,是梦想雄视天下,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霸气多了。
这就是李白日思夜想,摆烂撒酒疯又心有不甘,心有不甘又撒酒疯摆烂的梦想,梦想全世界都“倾倒”在他的脚下。
和陶渊明的遮遮掩掩、羞羞答答不同,“梦游”“桃花源”还要假托武陵渔翁。李白从来都很直接,在《将进酒》里以陈王曹植自比,在这里干脆以神仙自居。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第二节 更深入梦,梦一程,又一程。
李太白喝酒是喝一轮,再一轮,做梦也是梦一程,又一程。但节奏比《桃花源记》快多了,也不是远远地窥探,而是直接下场,自导自演。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第三节 又深入梦,不能自拔。
“列缺霹雳”,“洞天中开”,“日月照耀”。想必吴承恩写《西游记》大圣现世,是受了这个场景的启发。但李太白比孙大圣排场多了,“霓衣风马云君”“虎鸾仙人”恭恭敬敬地来迎接或者说朝觐“太白金星”。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醉酒的李白,以为自己是王子;做梦的李白,又以自己为神仙。新时代的少年,应该学醉酒的李太白,还是做梦的李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