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紧跟高考步伐,全阅读命题将常态化,突出应用价值,更切合“让知识创造价值”的时代需求。
2.整合“综合性学习”与“积累和运用”,规避了之前试卷两部分之间考点的交叉,未来将进一步优化试卷结构,分值向思维品质倾斜。
3.全情景默写题,是2024年重要突破。因为有作品名称提示,难度增加不大,但取消了选择项,有相应难度提升。由6个空增加至8个空,分值增加了5分,平衡了相应难度,默写在全卷的分值比偏高。2025年预计回归6空6分。
2024年取消了语法、标点、和写字三个考点。语法和标点是初中语文的重点,预计2025年会在语段中考查语法、标点,分值3分左右。
4.2024年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分值和题型相对稳定,2025年预计会新题型。
2024年实用文本阅读,均为历史题材,对考生而言相对陌生,但命题比去年简单。预计2025年阅读材料关注时事热点可能性更大。
文学文本阅读,2023年是记叙性散文,2024年是小说。就选文本身而言,2023年的《爆花》更接近考生生活,更好理解。2024《赳赳老秦》是个历史题材,情节跳跃性较大,多段落,都有相应挑战。
5个命题,11、14、15都在考查人物形象,12题考查细节描写,13题考查故事情节,而情节的作用又回到了人物形象。总体看,考点比较模糊。2025年命题预计为“思辨性阅读”,大阅读(完整文本)+小阅读(片断)。
2024年考点模糊的另一表现就是“标准答案”。“无限多答案”说明对命题定位,概念不精准,思维不精简。孟将军的哭和名著阅读“多选一”记事,都是典型的表现。2025年重点关注概念精准,思维精简。
13题“小说所写孟将军三次拔刀的情节,有什么不同?写他三次拔刀有何作用?(6分)”
“下意识抽刀”不完整,应该突出“表现出孟将军的警觉以及当时战况下的不冷静,为最终误杀老秦铺垫”;“抽刀打算出击”应该突出“军人的血性被唤醒,再次表现了当时战况下的不冷静,继续为最终误杀老秦铺垫”;第三次抽刀也是孟将军重兵强压下不冷静的表现,最终酿成误杀老秦的悲剧。
情节发展的作用就是为人物形象服务,目的在于刻画孟将军的形象:有军人的警觉、血性,但在重兵强压面前不够冷静(“孟”谐“猛”,应该是作者对这个人物性格的定位),以反衬老秦武艺高强、胆识过人、足智多谋等性格特点。(“秦”姓,在文中不是“陕西”的简称,秦朝一统天下,奠定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文化基础,“老秦”的形象更多寓示了一种民族精神)
14题“小说结尾,孟将军“放声大哭”,他究竟因何而哭?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案给出了7个要点,要全回答呢,还是回答2点或4点即给4分?问题是7个要点之间缺乏认知逻辑。换个角度来理解,此时并非反思检讨的时候,真要哭这么多点,那可就做秀了,背离小说主题了。
其实孟将军的哭有两个方面的思想反映(爆发),一是哭老秦,死的太冤,老秦的武艺、胆识和智谋让他脑洞大开,他却误杀了老秦,表现了对老秦的敬重和悔恨。二是哭自己,为自己的不冷静、不理智被动应战和鲁莽失手误杀老秦而哭。
5.文言文阅读,文字上生涩了些,命题难度与2023年持平;古诗鉴赏题目,难度相比2023年稍低。
6.试卷整体内容,既突出了秦文化的价值,又能把秦文化融入民族文化之中。
7.古今结合在“积累和运用”中体现较好,但在说明文阅读中单方面强调古代文明,未涉及现代发展内容,有点小缺憾。
8.关于古代文明和文言文阅读,生涩的语言障碍偏多,可能影响考生的状态发挥。
9.2022-2024相对于2019-2021两个三年的风格区别较大,近三年材料的选择和命题,和前三年有差距。最直观的表现一是阅读材料选择,二是作文命题。
就作文命题而言,阳光、合唱、节奏,包括2018年的诚实,简明而不简单。近三年命题文字冗长、概念繁复,存在模糊性或不确定性。
2022年“令人欣喜的改变”和“挺管用”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角度;2023年“运动场上的风采”只是个话题,算不上主题,和材料里的背景文字完全可以没有关联。2024年“建立和维护”“亲子关系”主导方是父母,对于未成年人教育应给予更多鼓励,引导他们理解沟通对于人生、生活、事业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而不是对立或者提出难于实现的要求。
最近三年的作文命题在学高考命题,但对高考命题的理解存在偏差。2025年作文命题预计会更简明,简明的命题好写,但不容易写好,这才是考场作文应该有状态,这个方面上海中、高考命题都做得相当好。繁复的命题,因为命题本身的模糊,所以作文粘点边就可以,给写好作文留有更大空间。
2024陕西中考作文命题全面解读暨三年命题关联透析:没有难度就是最大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