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绩效工作系统”看HR的致胜秘籍

文摘   2024-12-08 19:00   北京  

职场中,你是否也遇到过这种困惑:公司人力资源(HR)政策做得很到位,招聘、培训、奖励一应俱全,而绩效却总是没有提升。你是不是也曾苦恼于怎么让这些HR实践组合,才能产生真正的“职场魔法”?

一项最新研究 (Kang et al., 2024) 深入探讨了高绩效工作系统(High-Performance Work System, HPWS) 是否能引发“系统效应”,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双重内部契合模型”。换句话说,这个模型告诉我们,HR实践不只是简单的堆叠,而是需要通过巧妙的组合来形成一种化学反应,才能真正激发其潜力。



1. 什么是“高绩效工作系统”?

HPWS是一组精心配置的HR实践,旨在提升员工能力、激发员工动机,并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最终推动企业的整体绩效。这个系统并非仅由独立的HR措施组成,而是通过各项措施的相互作用和配合,形成强大的“系统效应”。

HPWS基于“能力-动机-机会”(Ability-Motivation-Opportunity, AMO)模型,该模型认为,员工的表现取决于其能力、动机和机会。以下是模型的核心要素:

能力:招聘和培训等措施,旨在提升员工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动机:通过绩效管理、奖励等激励手段,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努力程度。

机会:通过赋权、信息共享等方式,增加员工参与决策的机会,提升其参与度和自主性。

仅仅依靠AMO中的某一领域来提高绩效,往往效果有限。要想真正激发HR实践的潜力,企业必须注重HR实践之间的协同作用



2. 协同效应如何产生?

研究提出了“双重内部契合模型”,解释HR实践在两个层面上如何实现协同效应:


实践内部的协同效应

比如,在“能力”领域,招聘与培训的配合至关重要。单纯的优秀招聘机制能吸引顶尖人才,但若没有针对性培训,员工的潜力可能无法充分发挥。同样,只重视培训而不选择“对的人”,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领域之间的协同效应

“能力-动机-机会”三个领域之间能形成一种连锁反应。例如,能力与动机的结合表明,具备技能的员工更需要被激励以发挥其能力;而机会与动机的结合则强调,有动机的员工需要明确的权限来施展才华。


3. 科学证据:系统效应真的存在!

这项研究历时六年,基于640家企业的调查数据,证明了“系统效应”的确存在:


内部契合的协同效应大于单独实践的加和效应:例如,招聘与培训的结合,比单独实施其中任何一项都能显著提高员工生产力。


绩效评估与奖励的互动效应:当绩效评估和奖励制度配合使用时,员工不仅更清楚自己的目标,还能通过奖励保持高水平的工作动力。


信息共享与赋权的联合效果:通过信息共享与赋权的双重机制,员工能更清楚地了解组织的战略方向,并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决策,从而提升了员工的参与感和工作满意度。


更重要的是,研究表明这些协同效应不仅提升了员工的生产力,还通过生产力间接推动了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换句话说,通过优化HR系统,企业可以实现员工和组织的双赢。


4. 如何打造属于你的高绩效工作系统?

这项研究给HR团队和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避免“单打独斗”: 避免将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HR实践当作独立的工具使用。相反,应根据组织的需求,精心设计不同HR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确保各项实践相互支持,形成强大的系统效应。


关注跨领域的协同作用:不仅要在同一领域内实现HR实践的契合(如招聘与培训),还要在不同领域间(如能力、动机与机会)形成互动效应。确保员工不仅具备完成工作所需的技能,还能获得足够的激励和参与机会。


数据驱动决策:通过持续收集与分析HR实践和员工绩效数据,动态调整实践的组合,以确保实现最佳的“内部契合”。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HR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尤为重要,有助于最大化发挥系统效应。


“高绩效工作系统”不仅是HR部门的战术手册,更是组织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工具。通过精心配置HR实践,使其在能力、动机和机会领域之间形成系统效应,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真正懂得如何利用AMO模型,更能让人力资源实践在复杂多变的职场中如虎添翼。


参考文献:

Kang, S., Han, J. H., Oh, I., Van Iddekinge, C., & Li, J. (2024). Do human resource systems indeed have “system” effects? The dual internal fit model of a high-performance work system.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https://doi.org/10.1037/apl0001241

作者:CRY

编辑:NKW

排版:CRY


人事与组织心理
北京师范大学人事与组织心理实验室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