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无聊:如何应对无聊情绪对工作的影响

文摘   2024-07-21 19:43   北京  






无聊,是我们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的一种情绪。无论你是刚入职场的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无聊都会不时地侵袭我们的工作生活。有心理学研究广泛调查了超过一百万份情绪报告,发现无聊在工作环境中比在其他任何环境中都更为常见:员工每周在工作中感到无聊的时间平均超过10小时。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无聊是一种提醒机制,告诉我们当前的任务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认知资源,促使我们寻找更有意义的活动。然而,在工作环境中,员工往往无法轻易放弃无聊的任务去追求更有趣的事情。此时,员工通常会选择被动地压抑无聊情绪,试图继续完成手头的任务。由此看来,员工几乎没有什么脱离无聊的主动策略。

然而,压抑无聊是一种非常耗费精力且效果不佳的情绪应对方式,它无法解决无聊带来的“寻求替代目标”的需求,反而会让我们更加缺乏方向感。走神就是在试图对抗无聊过程中产生的自然反应,因为它帮助我们找到一些事情来让自己“忙起来”。但是,走神的特点是注意力从当前任务中转移开来。这种注意力的转移会中断我们导向任务的行为,影响任务的完成效果。综上,无聊情绪会使我们更容易分心,从而可能会对未来的任务产生持续的影响。


为了探讨无聊情绪对未来生产力的具体影响,研究者在多项研究中分析了无聊的具体作用过程:

1

研究一:利用经验采样数据,分析无聊与未来的走神及生产力(productivity)之间的关系。

2

研究二:通过实验设计,验证无聊与任务意义感如何相互作用,影响未来的走神。

3

研究三:在两个时间点上测量工作全过程,进一步探讨员工在工作中压抑无聊情绪对未来工作状态的影响。



这些研究共同揭示了无聊对员工未来生产力的负面影响及其机制:

01

压抑和未来的走神都可以在无聊和未来生产力起到中介作用。此外,抑制也会通过影响未来的走神进而在无聊和未来生产力起到链式中介作用。具体来说,在工作中感受到无聊的人更容易压抑这种情绪,也更容易在未来的工作中走神,并会由于自己试图压抑无聊情绪的努力而适得其反,从而造成更低的未来生产力。

02

任务意义感在链式中介中起到调节作用,它不仅削弱了无聊对未来的走神的正向影响,而且削弱了压抑对未来走神的正向影响。即当员工意识到自己必须完成的后续工作非常有意义时,这种任务的吸引力可以打破无聊与走神之间的联系,从而削弱了无聊对未来生产力的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无聊情绪在工作中是不可避免的。但工作场所的无聊之所以会给人留下如此长时间的阴影,一方面是因为是它会引发持续的走神,另一方面是因为员工试图压抑这种情绪。研究结论表明,员工经常在工作中压抑无聊,以“通过”无聊的任务和目标,这导致了在未来的持续走神,从而导致生产力的持续下降。

 

因此,抵消无聊的负面影响需要一种不同的方法——一种需要仔细考虑日常工作任务性质的方法,而不是“正面”对抗。事实上,试图直接控制无聊的尝试往往会事与愿违。相反,我们可以通过寻找任务的意义感来切断无聊作用的过程,进而增加未来的生产力。这意味着,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需要在工作中努力寻找和保持自我意识,而不是被工作的外部节奏裹挟着前进。

参考文献:

Belinda, C., Melwani, S., & Kapadia, C. (2024). Breaking boredom: Interrupting the residual effect of state boredom on future productivit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09(6), 829-849. https://doi.org/10.1037/apl0001161


者:审   阅

编辑:君念苏

排版:容   瑾

人事与组织心理
北京师范大学人事与组织心理实验室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