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未派”的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小随笔

文摘   2024-10-15 19:59   四川  


点击蓝字,立即关注


黑格尔法哲学环节:

所有权——道德——伦理(家庭—市民社会—国家<内部制度-国际法-世界历史>)

黑格尔:法(right)哲学是人类资本主义精神建制的一系列的范畴运动

马克思:从自由精神的发生学——所有制入手,揭穿黑格尔的精神无非是资本主义精神(法哲学视角)

然后从他所判断的伦理最高实体——市民社会展开批判(政治经济学视角



只不过马克思那个时代的国家本身的只能还没有理性化,职能不够充分(比如市民社会里有时只需要同业公会就行了,轮不到国家)。所以马克思认为“国家”是具有欺骗性的一环,因此他早年认为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而不是相反。

但是在今天,国家已经成为相当现实化的精神建制,已经成为市民社会的真相,是市民社会的真正实现,是市民社会的高级形式。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黑格尔的那本书可以说是悲剧性地预言了现在。

在黑格尔那里,国家自洽运转(普遍性:立法;特殊性:行政权;个别性:王权),立宪君王有形式自由,但没有实质权力,他作为个别性的权威性的存在恰恰彰显了国际机器的整个理性化,这种理性化意味着国家运转会极大地减少内部权力的倾轧、职权不清的行为。

反观今天西方国家的党派争斗实际上浪费了很多精力,这些时间成本原可以用来改善国家制度;西方国家少有什么“剥夺政治权利终生”这种处理方法,导致很多势力派能东山再起,使得国家内部再度陷入这种权利倾轧的乱象。这种党派间的争斗看似民主自由,实质上只是资产阶级较为低级的政治模式,并不高明和优越,这也是黑格尔多次提到极力反对的。(插一句,与其说美国是最大的宗主国,不如说是最大的殖民地)真正的理性国家能自决于自己的走向和命运。 

今天的“立宪君王”不在王座上,而是在社会中普遍存在,我们很多人都感受到的是“形式自由”而非“实质自由”;换句话说,我们很多人都成了这种立宪君王。何也?这便是二阶意识形态:明知其假却照旧这样做:骂学校制度的不合理,但是对学分学业还是很上心;苏联一些贫苦农民明知道你斯大林在画大饼,但为了生计却还是劳苦作业。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因为不管是口头上顺从还是发怨言,最后还是要拥抱国家制度、社会承认体系的稳态,因为这能让人安心,能活得下去。

相比于一阶意识形态:统治阶级对被统治者的纯粹蒙骗,二阶意识形态的这种形式自由更普遍地存在于当下的社会中,我想说这其实是历史运动的进步。

马克思第一次拆穿了意识形态的假象,他影响的共产主义运动实际上努力去除一阶意识形态的蒙骗。

但人不能持续生活在去掉意识形态的环境中,斯大林主义的意识形态是这种历史运动的一个结果。斯大林主义创造了新的教条:什么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以及解释马列的一些教条,这些都成为新的权威。

并不是所有苏联民众都相信这些,尤其是底层生活很堪忧的农民,但正是画大饼确实创造了生产力奇迹,推动了必要的现代化进程。在历史中,正是这种做法也推动了西方世界同样也去画大饼,加入到意识形态的争夺,产生了gc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对垒。这是历史的进步,因为至少形式自由普遍化了,不再是以前野蛮的单纯的蒙骗了。

形式自由的普及,二阶意识形态的转变,也体现了国家这个伦理实体的复杂化。

国家现在有一种自反性:不仅是统治阶级在国家中表达他们的意识形态诉求,同时国家又能自己规定自己的意识形态。

因此我说,要追求到更高的环节,现实伦理的理性世界是更复杂的。我们不得不认真面临国家这一个高阶的伦理实体,去尊重、运用、组织国家的现实力量(家庭中承担基本的责任;市民社会中遵守契约道德,遵循司法裁判;作为公民做到守法)来行动,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之前的环节(所有权--争权夺利,秘密暗杀;道德--愤世嫉俗,把抽象的价值推而广之)。

道德上的愤世嫉俗可以追溯到前一环节,即所有权。换句话说,道德上的愤世嫉俗是一种奢侈,背后有路可退,有钱可撑,被上一个环节——所有权豢养着,没有真正考虑到无声的、无意识的生存性困境的沉默。这就是我们讨厌环保女孩的原因。

从环保女孩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虚假的“国际主义”。他们本身还只是道德的一环,却想要跳跃到更高阶次去团结世人,迎来的只有第三世界的不满,不只是,很多人都不支持这种做法。这些言辞在伦理世界面前什么都不是。

(附加例子:校园里的情爱并不比婚姻家庭里承担物质利益责任的爱更质朴,更本真。)

我们当然不能丢弃到道德,但是仅仅从道德环节出发是会碰壁的。而从所有权出发则是更阴险和作呕的。

在黑格尔那里(黑格尔参照的是德意志内部王国之间的争斗),国际法(right)不是一种法律(law),而是国家之间的权利争斗、正当性、主权的博弈。黑格尔不同意原则建国,而是先有对外主权后有对内主权。战争这种形式恰恰使得内部市民社会不至于腐败堕落。

因此,私以为“国际法”恰恰是资本主义精神建制走到国际这一环时的短路。我们恰恰应该去坚持这一环——国际主义,这也是马克思曾勠力追求的。

一定要重视国家这一伦理实体;把国际主义原则坚持到底;坚定而不激进;

追求现实中看起来最“不可能”的、在现实中遭遇失败短路的那一环;

用未来重塑过去,一直扬弃掉前面所有的环节。那一天,人类的历史才真正开始。






















END
Ether人文社
微信号:Ether-or
本期负责:莎佰







Ether 人文社
哲学家们用不充分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并负责到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