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概念】马克思:“生产力”的技术性解释

文摘   2024-11-22 10:44   四川  


点击蓝字,立即关注

说在前面:前半部分为读书会边读边写的提纲(欢迎私信加群进读书会),第五第六节是笔记。

“生产力的构成”一章

分析马的奠基人之一——柯恩(基于《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启发了威瑟利《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国家既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又是阶级较量的平等)

刚入门有一定基础,但是对于马克思的关键概念感到不清晰,

埃尔斯特的“共产主义”

特别抽象的角度去使用马克思的概念——经济决定论、教条主义

严肃的理论不会是抽象的,只是晦涩。(真正抽象的思考是常识的思考,不可理解,简单排斥它)

为了说明问题本身,我们必须付出

“力”——forceskill/abilitypower(准确但是狭隘,属人的)

【经济结构和生产力】

《序言》——教条主义大本营

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关系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经济基础(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总是已经错失了对于生产力的进展的真实情况的把握。

生产关系——一种外语,这种外语不能把生产力(资本主义时代中最外层的真相,“经济”理解得太抽象了,经济就是生命活动/感性对象化的活动。马克思之所以要强调)的真实含义完全给翻译出来)

经济——(市场)

适应——区隔开

(包含关系≠适应关系)

“基础”在你之内还是在你之外

piecemomentmoment不能独立的存在和被显示)

雕像(非构成性基础,上帝是人类历史的基础,奠基作用,上帝既在世界之中,又在世界之外)和房子(构成性基础)

提供充分的支撑

共时性、历时性

二分法穷尽社会现实——活生生的灵动的。

劳动者劳动资料/工具 劳动对象;——工具——原料(耗材,具体的劳动对象)/劳动对象(非自然的生产,未经加工的东西)——产品

马克思:劳动对象(自然的——原料;非自然的也被叫做劳动对象????)

(关键概念不能是含混的;劳动对象一般,劳动对象具体。)

柯恩(被开采、被运输、被改变)

这个例子不恰当

扩展解释(运输业和开采)

本身解释(狭义的解释)

人改造自然的能力

催化剂——社会条件

生产关系——所有制+分配制+人与人的关系

一种联系的结构

结构的瓦解不是累积/复杂的。

生产关系构成了社会的经济结构的同时也受到它的制约。

人和生产力——人的劳动能力是生产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人不能沦落为力(被人掌控/被人拥有,自我悖谬)

知识(人)

(科学技术不等同于生产力,掌握机器等于掌握生产力?)

劳动活动是生产力吗?

劳动活动是生产

劳动活动(劳动能力在其中发挥作用)和劳动能力并存会产生重合

超越李嘉图的地方——劳动≠劳动能力(《雇佣劳动与资本》)看不出来剩余价值,利润怎么解释

遇到解释不清楚的地方,需要自己去安排(说的能解释,不矛盾,表述不清,失误,)

生产出新世界的能力(特殊用法,马克思的关键概念的特殊用法)

生产力——知识捆绑到一起有点狭隘,作用——反击生产力=物质设施/GDP

唯生产力论——生产力的现状到底是如何理解的?是GDP吗?(可计算的量的累积,生产力还有不可计算的一面,生产力有复原性,知识是生产力,知识可以复兴一些东西)

意识形态(消极的经典的定义,感官获取的心灵感受的学问,随意性、不具有规律性)——科学(客观事物的规律)

费尔巴哈是错的,感性确定性的非语言的真理恰恰是建立正在语言层面的真理的基础上,是因为语言的暴力破坏了它心中感性确定性形象,所以这个形象是纯洁的(二阶的空中楼阁,这种幻想依赖着你的敌人存在)

层层递进。

生产——流通

物质——社会

科学不算生产力——科学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科学不是制度性存在也不是虚假的)

说服人(社会化),不是说明问题

哲学是说明问题(更好的问题/问题的本质)

第五节

辅助材料能算生产力吗?(是)

首先我们应当区分原料和生产工具。区分的方法是联系劳动过程的意向结构(目的性何在)。生产的目的是改变原料而不是生产工具。

辅助材料,如燃料,不是原料,而是工具,因为在生产中,我们对原料的要求是高效率(变化越快越好),而对燃料的要求却是“低效率”(消耗越慢越好)。(燃料用于防冷防潮时是生产资料)

房屋及其附属建筑能算生产力吗?(是)

柯恩此处所谓“房屋及其附属建筑”指的是“生产发生的场所或容器”。生产的目的不是它们,却有必要利用它们(“对建筑物的所有权必须在经济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马克思那里,建筑物也被归为生产工具。本来意义上的生产工具,如工具、机器和厂房——《工资、价格和利润》

空间能算生产力吗?(是)

柯恩定义的空间是“特定的空间容积”(不考虑空间包含的内容)。这样一来,“土地”就不仅包括空间(对一定容积的占有权利)还包括地面(空间中的内容)。

“对空间的所有权在经济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空间中即使什么都没有,也不可否认对空间的支配产生经济能力(放置生产性的东西/生产者必须经过)。

空间是绝对可靠的,并且无需不断再生产和维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认为空间未曾被使用过(因为不同的形状和位置使得空间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可大可小)。

关于空间的发展——扩大(新空间);改进空间的利用。

不过,空间不是原料,也不是一般的生产工具,它有独立地位。

生活资料能算生产力吗?(从生产的物质主义/技术性解读上算)

衣:服装在生产中绝不是多余的,我们绝不是简单的因为社会风俗习惯(或羞耻感)才穿衣服。和“住”一样,衣起着保障生产过程的作用,它也可以被看做生产资料(这是从应然层面论证衣的生产资料的地位是必备的)。

食:马克思否认食物是生产资料,柯恩则认为食物也可以看作具有生产资料的地位。(工作中)提神的咖啡和保护机器的润滑剂发挥着相似的作用。如果食物是为了维持人的工作能力(并非维持人的工作意愿),那么它就可以归为生产资料。(事实上,进入资本主义的秩序之中就意味着“人不但工作是为了吃,而且吃是为了工作”,所谓自由的个人生活完全是一种痴心妄想和讽刺,资本所宣传的“要自由,要做自己”无非是对于“你应该负债”的同义语)

72-73页,从马克思原文找依据(“生活资料……并不构成劳动过程的要素”“生活资料的消费实际上表现为劳动过程本身单纯的附属物,正象蒸汽机消费煤,轮子消费油或马消费草一样,正象劳动着的奴隶的全部私人消费一样”前者是考虑了生产的社会形式,后者则是从生产的物质特性出发,所以两种观点的不一致性是表面的)

第六节: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生产能力(参考可能的产量而非实际的产量)

改进生产资料的生产能力——第一,生产资料的更新换代;第二,改进对现成生产资料的用法。

生产能力的增长:产品的规模∶生产它所需要的直接劳动的总量

柯恩举了一个例子来论述社会的生产能力/生产力的发展的情况之复杂:

生产力发展中仍然有可能在某一行业某一方面生产能力下滑,但总体上(大致比较)看,如果我们评估各行各业的生产可能的产量,S2(新)比s1的表现要好。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情是,人们倾向于认为一个更能够生产满足个人所需的产品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更强。不过,我们必须考虑到个人所需具有历史性,需要和生产又总是处于不平衡不对称的关系;社会生产的资源可能被错误的分配,因而生产并不总是恰到其份的满足个人所需;需求的满足从共时性的层面讲还受到瘟疫、恶劣天气、婚姻状况等社会因素影响。

(齐泽克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本身就会不断重新定位关于自身的坐标系,所以历史之中没有一个线性的生产力发展曲线。)

为什么说虽然科学技术(知识)是生产力,但不是生产力的全部?

知识的发展是层叠性关联性累积,不会轻易地突然大量失去。理论上讲,只要我们重新关注尘封的知识,生产出接近的关于巴黎圣母院的彩色玻璃都是可能的。然而,我们不应该假设知识的绝对优先性,而忽视“能源危机”,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结构的形态有关,而后者不关心任何不可能的东西,只是被可能生产的东西决定(如果原料不复存在,那么这种生产出来的东西对于经济结构来说就是不可名状之恐怖眼泪。)

“生产力的标准只与这些主张有关。我们刚刚提到的命题是,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解释与它们同时存在的经济结构的性质。这种解释既依赖可获得的生产能力的质,也依赖可获得的生产能力的量。”

从第二种方式来解释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增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增长。




END
Ether人文社
微信号:Ether-or
本期负责:莎佰







Ether 人文社
哲学家们用不充分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并负责到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