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II】锐评锐评还是锐评(吉登斯、阿格尔、詹姆逊……)。

文摘   2024-11-03 17:09   四川  


点击蓝字,立即关注


【生产关系与阶级结构】

吉登斯

吉登斯非常强调马克思思想的历史相对性,马克思的社会分析严格意义上地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不是一切历史阶段。

其中,有许多是对马克思自己历史唯物主义关键概念的梳理,帮助我们克服教科书式教条主义带给我们的马克思的刻板印象。

以下几个说法可以注意:

阶级是生产关系的一个面向,不能仅仅从流通的/社会的领域或生产的/经济的领域去定位阶级。

在两分法的阶级理论(一种建构性理论)之外,马克思其实也察觉到了阶级社会中复杂的关系体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它们主要表现为(自由农民等)小资产阶级、管理层中的干事、失业者大军。

阶级起着纽带作用(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阶级关系是政治权力分配所围绕的轴心,经济与政治紧密联系。

从后思索法是克服历史相对主义的钥匙(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并不排斥根据理性的原则来做回溯性解读,你不能因为癌症尚未得名就认为之前的人不会患上癌症,理性把握本来就总是姗姗来迟)。

新的历史阶段中,更大的生机和绝望是并存的。每一个时代既是最好的时代,又是最坏的时代(这不是一种庸俗的矛盾修辞术,马克思的意思其实是,质变要么不被承认,要么总是早已经被承认,历史的终结和进步是一回事,无非是历史的归零和新母体中的再定位,吉登斯这里似乎没有意识到马克思的这一点,仍然在指责马克思的进化论底色,可是,哪里有一个真正纯洁的非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立足点呢?)。

【作为“西方”的资本主义】

吉登斯

马克思并不是一个历史进化论的支持者(可见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中关于马克思的历史观的讨论),可是,吉登斯屈从于流行的偏见来提出自己的意见。

吉登斯提出的历史考察方法是“片断考察法”,结构主义式的方法。任何一个“片断”都不仅仅是表示一种残缺,还会表达出不同类型物间的共时性和交互性。

如果吉登斯真的有仔细阅读马恩原著,应该不会忘记恩格斯曾经在某处明确指出的对于马克思的“虚假褒扬”(马克思从未有过以纯粹经济视角或生产力视角审视人类历史的一切社会类型的想法,相反,马克思和他都承认在前资本主义阶段,政治的和宗教的因素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更何况吉登斯自己也在文章中提到过马克思的历史科学并非一种无条件的大一统科学,为什么又要为了自己的观点而给马克思扣“进化论”的帽子呢?

至于对马克思思想中“欧洲中心主义”色彩的批评可以一看,马克思受孟德斯鸠、黑格尔等欧洲思想家的影响,确实没有仔细考察所谓“亚细亚的生产方式”,在一些地方断言东方社会停滞不前,是历史的“死胡同”。可是,吉登斯难道忘记在那样一个自由主义和启蒙思想甚嚣尘上的时代是谁说出了具有真正世界视野的良心话,又是谁在面对一个俄国女革命家的来信时保持自己对陌生事物的审慎并予以鼓励?

作为一个社会学家,想把马克思踩在脚下也许并不见怪,作为一门学问,马克思和他的思想一直以来都在遭受不必要的赞扬和同等分量的侮辱。

我并不觉得马克思的观点“骂不得”,我恰恰坚决支持反对教条主义,让马克思为我们负责,而不是我们去捍卫一个代表了我们私心的纯洁的马克思主义源泉。但是,如果按照吉登斯的简单标签化解说:因为一个人公开出版或私下发表的部分观点不当,我们就可以直接认定他是一个“头脑简单的进化论支持者”“白人至上的欧洲中心主义”(至于什么是欧洲中心主义那就完全是一个学院派的标准或者要么就是纯粹私人的标准了,这些标准是不具有反思性而完全把自己置身事外的/幻想在这个时代存在着一些可以通过学术训练或者所谓的个人交往来克服的纯粹负面的立场,其心里话就是“我是这个文明时代中的文明人,至于这个时代以及以前的不文明者,一定是犯了什么可以克服的错误的”。严酷主义的道德家在历史的紧要时刻/革命时刻一定会作壁上观,只有在历史呈现出延迟感、死气沉沉的时候喜欢出来叫嚣),那么我们可真就上了“学术政治正确”的当了。

目前,毫无疑问的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和躲进学院里的这些西方马克思研究者划清界限——和他们所谓的“新阅读”划清界限。那种阅读的口号是典型的“消费主义”式的——原来XXX是一个XXX主义者!(比如指责马克思、列宁和猫骨子里是一个男权主义者等等)那种阅读叫嚷着从客观上看,XXX仍然有某种不足,这种不足已经不是观点的不足,而是其立场的邪恶(问题不在于选择一种纯洁的立场,而在于选择那种彻底有罪却无法审判的立场;问题不在于我们通过洁身自好来净化世界,而在于通过付出超越生命的代价来重塑净化本身。我反对过度审判历史中的罪恶,并不是认为我们真的可以完全理解他们,我支持的乃是通过我们自己的无处可去的实践来扬弃他们的罪恶,这种扬弃意味着我们愉快地同过去的革命和革命者告别,一并与它们的失望、激动、得意忘形以及粗暴告别;在最终的和解发生之前,我们对它们的任何指控都只是自身对历史责任恐惧的反映)。

让这些解构主义小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本身是一种斗争策略,而不是拿来像吉登斯这等货色用来去做所谓“学术探讨”的)去打碎他们面前的镜子吧,我们面对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生活。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走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阿格尔

一种新的危机理论(生态危机而非经济危机会终结资本主义,骨子里是悲观主义的,意思就是“要么社会主义,要么野蛮状态”)、斗争策略(为了生态而反对资本主义——社会面,更易于宣传?)。

空洞、无聊、狡诈、没有读懂马克思的劳动观,劳动从来不是一个超历史的范畴,空想一种积极劳动,把资本作为一种时间组织模式的恐怖给逃避了,空想所谓作为抵抗的消费行为也很荒谬(至少忽视了几个问题,比如如何使得“觉醒了的有着正确消费行为”的消费者团结起来成为更大的社会力量,再比如看不见政治方面的考虑以及经济成本问题,而且似乎视现代犬儒主义意识形态为无物,多数人只要蚂蚁种树上显示他种了树他就安心了,许多人也不愿意消费明显溢价的所谓环保产品,这种所谓的消费者自觉也因为全球资本主义体系发展的内部不平衡而导致呈现出一种错位状况,欧美确实存在这种抵制“不环保商品”的运动,但是结果难道不是很讽刺吗?没有了塑料吸管,取而代之的却是塑料包装的纸吸管)。

靠消费来斗争和纯粹的靠罢工来斗争都是病急乱投医,几乎没有可复制性和长期性。

你在理论上提出所谓的需求理论和混合技术方案远远不够,关键是你这个所谓的理论研究如何影响政府、民众。我完全平等地厌恶国内外一切试图从抽象的词语出发给出一些看似没有阻拦的道路的任何学者(他们自己也明知是放了一个响屁)。

【生态学】

福斯特

马克思并不是没有生态意识。

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和生态学结合起来(生态学严格意义上高于环保主义者的理论阶次,它把人这个生态群落和其生态环境视作一体)。

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级论述,返璞归真的唯物主义哲学。

做做研究可以,揭穿资本主义环保的虚伪,离实践太远。现实中还是朴素的环保主义政党更容易吸引民众,你要从这个角度出发搞出一套长期斗争策略基本上没戏,最后只是变成意识形态光谱上的一盘菜。

【历史与自然】

奥康纳

指出了环境不可能被纯粹利用而一定被影响,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生产关系的影响自然的模式。没有一个完全的第一自然的模式。

这条路径作者自己也承认了,主要是弥补英美学界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严肃研究的空白,仅此而已。

【一切物种皆为平等】

彼得·辛格

傻逼 纯粹学院派话题,和马克思主义有半毛钱关系?(马理论的研究价值也分大小,这个基本上没有价值)

研究这东西和欧美政治正确环境关系很大,基本上可以看作投机,好捞经费。小资镀金必备,也算是小资购买的人类赎罪券的一种。

文化的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与消费社会】

詹姆逊

前不久去世了,很可惜,算是一个有良心的美国马克思主义者,后现代主义最杰出的研究者之一。

很难懂,用了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

将后现代主义视作资本主义的新动向而不是任何一种解放的可能,很聪明。

后现代主义的两个特点——现实转化为影像;时间割裂为一连串的当下。这些实际上也符合资本主义的新生活的特点,并不是真的“超越现代”的生活。而且后现代主义也已经过时了,以前搞这个是对时代变化的敏锐,现在搞/主张这个纯粹品味低劣,研究另说。

【文化的观念】

伊格尔顿

文化工业——文化;文化——政治;文化——反极权;后现代状况中的文化;

文化战争或者美学战争之类的如果没有政治的和社会的集体行动的配合,陷入孤立,那基本上也会被商业化。

考察了文化的观念的历史,呼吁将文化的观念放到它应有的位置上,写的可以,至少明白文化的庸俗政治盗用会导致进入一个无法行动的第三空间(上世纪的文化左派,这些人与自由派知识分子一线之隔,区别在于,前者想象权力在自己手上得到充分运用;后者想象自己在权力手上能够充分发挥)。

【现代性与现代主义】

大卫·哈维

美国另一个有良心的马克思主义者

选文很短,关键词是启蒙运动。现代性的特点是偶然、转瞬即逝、分裂、短暂、混乱。

【社会革命和文化革命】

阿明

选文较短

主张文化革命和社会革命并存,相互促进,也分析了上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比较正常。

没有思考到革命的重复问题,高估了“社会主义”概念的内涵。焕然一新恰恰是最靠不住,最容易被摧毁的,不要试图卸下历史的重担。

政治的马克思主义

【科学化的政治和公共领域】

哈贝马斯

反对技术统治论(注意,韦伯施密特传统的技术官僚之类的说法和马列主义讲的有区别哈),认为其不该坚持专家和政治家的对立,无法提供合法性基础。

反思性地引入了实用主义思想,认为从中可以找到一条技术的辅助决断和开明决策共存的道路(倒数第三段集中讲了下,我不感兴趣这里就不提)。

最后认为美国是政治科学化最好的(那段时间是不是都有滤镜啊?)。这篇文章和马克思主义屁关系都没有。

【帝国主权】

哈特、奈格里

帝国(主义)的第一张假面是恃强凌弱,第二张假面是构建平等(消除外部性,市场在这个意义上完全是一个庞大的帝国,它完全消灭自身的外部性)。

揭露了白左真面目,一种崭新的帝国种族主义(隔离存在却颁发所谓入场券,通过客套和礼貌保持真正的种族距离)

帝国的三项控制手段:

包容阶段(无差异的同一,差别不是本质,黑人和白人本质上平等的)——区别阶段(被接纳的差异的肯定,多元主义,利用差异,将政治冲突和利益冲突说成文化多元的和平局面,)——操控阶段(根据“差异”开始区别对待,造成工人阶级内部分裂,便利资本对劳工控制;帝国也采取别的做法,在需要操控的时候,任何能够奏效的做法都可以做,帝国没有原则,只看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帝国并不真的制造差异,而是先包容再肯定,最后赞颂,在总体的控制经济中控制它们)

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空间:社会产物和使用价值】

列斐伏尔

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潜在祖师爷。

关注点不是空间中的生产,而是空间的生产。这个空间不是物理空间,人不可能完全生活在物理空间中,这个空间乃是社会空间。就像马克思所说的,第一自然(物理空间/自然空间)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分析了资本主义抽象空间的功能、矛盾、内爆、以及诱发的社会运动;设计了社会主义的抽象空间——差异的空间而非同质的空间。这种空间是由社会运动(多方利益的合力)设置的而非(工作空间和商品空间的分离导致的)强制安置;在这个空间中,存在的是普遍的自我管理,重要的是取用和需要而不是命令和支配;在这个空间中,人们因为宣称自己对空间的占有(土地、自然及其资源的私人占有)而感到羞耻。

【生命政治与人权】

阿甘本

人权、公民权、民族国家等关键概念及其关系的考察。

难民是“真正享有权利之人”,所以他们的形象难以定义。

极权政治对生命的表转化和集体性的对人生命的组织。

这篇较短,不过瘾,可看原书《生命的政治化》

【霸权之后——当代世界的权力结构】

佩里·安德森

之前b站十分钟讲过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可以看作一个综述,并不难懂。

以下是简要提纲:

·霸权——列宁(对敌人的专政)

·葛兰西——文化霸权

不只是武力压服,更是道德同意,争夺文化领导权

·特里佩尔

霸权位于支配和影响之间(国际关系)

·阿瑞吉

中国将标志着人类霸权时代的一去不返。更加公正平等的时代来了。

本书选编的文章全部锐评完毕,有两篇(阿尔都塞和列斐伏尔的两篇)之前锐评过。完工!




END
Ether人文社
微信号:Ether-or
本期负责:莎佰







Ether 人文社
哲学家们用不充分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并负责到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