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2》:肯定不是“太空版权游”

文摘   电影   2024-03-20 21:56   江苏  

保罗成为弗里曼人的仪式是骑上沙虫,这桥段熟悉得很,好像《阿凡达》里用过。

主人公骑上某种异兽,以表现不凡命运,是人类文明故事中的一个“元叙事”,往前捯饬,历史有亚历山大大帝小时候降服色雷斯的烈马,往后看还有哈利·波特骑上鹰头马身有翼兽(传说中鹰头马身有翼兽是查理曼大帝坐骑),还有琼恩·雪诺骑上了飞龙。

影视作品中,主人公骑上这些神奇生物后,往往给一个很浪漫的长镜头,有壮丽的景色,主人公幸福的面庞,背景音乐大多是昂扬抒情的管弦乐。

但是《沙丘2》中,只看到无尽的黄沙,沙虫的全貌都没有展现,但是依然能感受到它的巨大。也没有对主人公面部特写,但即使戴着面罩也能感受他紧张情绪。而在旁的围观的一众弗里曼人则露出宗教崇拜似的狂热表情。

大概从这处情节就能看出,《沙丘》系列,不是歌颂弥赛亚的荣耀,而是讲述一个“弥赛亚”诞生的故事。

把《沙丘》描述为一个“王子复仇”或者是“太空歌剧”,其实都比较片面。

目前出的两部《沙丘》电影,主人公的父亲是为仁义有威望的公爵,离开封地来到另一个领地任职,却死于政治斗争中,主人公是天选之子,预言中的救世主,后来成为异族领袖,最终得报大仇。怎么看都像《权游》中的琼恩·雪诺,后面征服的故事也有点龙妈的影子。

但是,《沙丘》和《权游》是两部截然不同的作品。《权游》故事背景虽然广大,不过也就是中世纪欧洲的翻版,加点东方元素。一个是过去,一个未来,而未来的故事要多了更多科技的设定。

《沙丘》的“相似体”还有很多。比如原著中保罗预见未来,契妮将会死于难产,后来契妮真的是生下对双胞胎就死去。这不特么就是天行者安纳金吗,因为预见妻子死亡堕入黑暗,帕拉梅拉生下卢克和莱雅后死去。

《沙丘》作者赫伯特至死也没原谅乔治·卢卡斯,因为《星球大战》抄了太多《沙丘》中的设定:银河帝国,沙漠星球,超能力组织(姐妹会与绝地武士会),冷兵器对决,等等。

此外,宫崎骏的《风之谷》中所表达的生态观,沙漠、绿洲、王虫之间的关系,这似乎也是从《沙丘》那儿得来的灵感。

《沙丘》继承了很多历史母体故事,却滋养了后世诸多文学影视作品,所以只看两部电影的话,嗯,情节挺俗套的。

再说一些设定。小说中的一个重要元素,香料,对故事有重要影响。香料可以延长人类寿命,升人类大脑的算力,使大脑获得进化,并做到开发自身的超能力(门泰特);可以预见未来,洞悉历史(姐妹会)。而我们都知道,现实中的香料在欧洲历史的影响。香料在古代西方,不仅是可以作为调味品,还被视为药剂,又说有催情作用,在宗教中也有着特殊意义。欧洲对香料的巨大需求,后来推动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导致新大陆发现。

在《沙丘》中,香料还有一个重要用途,是星际旅行的重要燃料。嗯,这不就是指石油嘛。如此,再看弗里曼人,活脱脱中东人民的翻版。

保罗的另一个历史原型就明显了:阿拉伯的劳伦斯。而弗里曼人则从一个备受压迫的民族,最后在“圣战”感召下,成为战争的发动者。

故事中的香料兼具了现实中古代香料和现代石油的双重作用,也就是说这个未来科幻故事有着深刻的人类历史文明烙印。

再看主人公的姓氏,厄崔迪(Atreides),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阿特柔斯(Atreus),一个备受诅咒的家族。阿特柔斯的祖父坦塔罗斯为招待宙斯众神,把自己的儿子佩罗普斯杀死做成菜肴献给宙斯,众神知道真相,坦塔罗斯遭受永世折磨,他的后代也被下了毒咒。

而阿特柔斯后来和两个弟弟的故事也是各种人伦悲剧,阴谋背叛。阿特柔斯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阿伽门农,一个叫墨涅拉奥斯,墨涅拉奥斯的妻子是绝代美人海伦,这哥俩后来发动了特洛伊战争。

坦塔罗斯一族的诅咒最后被阿伽门农的儿子化解。厄崔迪家族设定就是一个悲剧家族。

古希腊式的悲剧,莎翁历史剧式的冲突,对西方对香料石油掠夺及阿拉伯宗教战争的影射,现代自然生态危机的推延,这些是《沙丘》的基本盘。

现在我们再聊电影。

原著中有句话:不要让你的人民落进某个英雄的手里,再没有比这更可怕的灾难了。

保罗预知自己的未来,成为弗里曼人相信的李桑·阿尔-盖布,将带来生灵涂炭。但经过推演,又明白这又是最合理的一种结局。而他自己本身就是姐妹会的几个世纪谋划的一部分,只不过他的母亲擅自修改了计划,他本应是“她”,最后从过程变成结果。

保罗对成为救世主开始是抗拒的,但斯第尔格则表示,“我不管你自己信不信,我肯定信你”这种造神崇拜背后是弗里曼人几世以来,对星球绿化的渴望。为此,他们在地底存了几亿加仑的水,只为家园恢复生态而准备。

虔诚、坚韧、勇敢、淳朴的弗里曼人,最后成为战争狂热分子。“反抗”最后变为“侵略”。

《沙丘》不是个人英雄史诗,进行影视改编的话,不是一个有“爽点”的作品,这也是电影显得沉闷的原因。

同样是史诗风格作品,但《指环王》显得很轻盈,《沙丘》就太沉重了。这种沉重首先就体现在视觉呈现上。

维导早年作品,如《焦土之城》《宿敌》《囚徒》这样的剧情片,其影像风格已然卓然自成一家。2015年作品《边境杀手》最后那大片如血残阳极为惊艳,2017年《银翼杀手2049》更是将赛博朋克演绎至极致,不过这两部的视效一般都把功劳记在有“摄影之神”之称的罗杰·狄金斯。

最能体现维导审美的,还得是《降临》。

巨大且造型简洁的飞船,幽深的飞船内部空间,水墨般的外星文字符号,清冷的自然色调,让观众感受到这才是科幻电影应该有的模样。

至于《沙丘》,可以说给了维导一个更丰富、更深刻的题材,得以展示他的影像美学。

之前讲过DC电影宇宙和扎克·施耐德,也是一位极度追求个人化视觉影像的导演,但是如今扎导慢慢成为渣导,而韦导则被称为“韦神”。

区别在于,扎导的视觉呈现是忽略电影故事本身的,而维导的影像画面则永远是为故事服务。

电影中,并没有用旁白或者人物对话,去介绍故事背景,留有大量空白给观众自己理解。而那些巨大、静默的景象,就是激发观众思考的最好媒介。

两部《沙丘》并非毫无瑕疵,维导的手法相当考验观众,但是他仍然给了很多观众一个去影院的理由,非影院大银幕不能够感受其视效音效。而这点,也是众多电影人肯定的。

前几日,诺兰在奥斯卡加冕,如今大家也因为《沙丘2》开始憧憬明年奥斯卡。毕竟,当世导演,能与诺神并称的,也就维神了。

他们能够在影迷心中“封神”,很不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不仅仅是拍电影,还在革新着电影表达理念。诺兰凭借的非线性叙事、极限反转、情感内核,在梦境中建构迷宫,在星际中穿越维度,把时间游戏玩得明明白白。

诺兰是理工男,而维导是文艺男:诺兰喜欢挑战观众的逻辑思考,维导则乐于刷新观众审美认知;诺兰的故事中女性往往表现工具属性,维导则是把女性力量放在很重要地位;诺兰的电影最后轻轻巧巧落在亲情关怀上,韦导却会留一下一个无尽空虚的念想。

诺神和韦神之间还有一个交集,被称为“寂寞大神”配乐大师汉斯·基默,《沙丘》的配乐出自其手。基默凭借《沙丘1》的配乐获得奥斯卡最佳配乐,而他上一次获奖还是《狮子王》。

维神和摄影之神罗杰·迪金斯成功合作两次后,选择分开;基默与诺兰长期合作后也选择不再绑定。大概,“神”与“神”的对话,还真是微妙。



往期文章:



Makara施鹏程
怪谈文学,电影动画,武侠演义,无聊文艺宅的日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