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6版《西游记》到《黑神话:悟空》,深埋于血液里的文化基因

文摘   文化   2024-08-25 08:00   江苏  

如果说《黑神话:悟空》追求的是古穆雄壮的神话史诗,那么86版《西游记》则是极尽浪漫写意的飘逸传说。

小时候最喜欢的几个场景:花果山的水帘洞空灵幽静,龙王的水晶宫瑰丽斑斓,方寸山、五庄观仙家洞府的缥缈空寂,天庭的每一处场景都是仙气飘飘,雷音寺如来的宝殿辉煌灿烂。最喜欢各种灯光效果,闪闪的,觉得极为好看。

当然86版也贡献了很多童年阴影。

《三打白骨精》开场,取景自大名鼎鼎的张家界,深山怪林,开场就瘆人。下一集《智激美猴王》,唐僧一人走在石林中,配乐是紧张的电子乐,充满不安,直到掉入洞中,黄袍怪一声怪笑总算打破了这段压抑。

《扫塔辨奇冤》,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取景,古老佛窟散发破败之感,把僧人冤情很好衬托出,那个被吊着的和尚为小时候的我留下巨大心灵冲击。

《误入小雷音》也是重头戏,前面木仙庵谈诗还是风月无边,阴森的小雷音寺里,那些罗汉佛祖突然动一下真是吓死人。

《错坠盘丝洞》开场九寨沟瀑布令人心旷神怡,春光浪漫中蜘蛛精们嬉闹也算养眼,给唐僧上了那些菜就又让人头皮发麻。

《四探无底洞》老鼠精在喇嘛庙吃人比《聊斋》吓人,倒是后面的无底洞颇有仙家情致,令人神往不已。

还有平顶山“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车迟国“今天神仙不在家”、朱紫国孙悟空当医生这种从头到尾都欢乐无比的剧集。

老西游把神话之浪漫、妖魔之恐怖、世情之诙谐平衡得极好。真正西游取经的故事其实从第五集才开始,到最后不过21集,看完却有经历千山万水之感,不得不钦佩老一辈艺术家们的艰苦创作的精神。

《黑神话》火了,不玩游戏的我勾起了在看老《西游》的性质,毕竟告别暑假也很多年了。而看着弹幕大军发现也有很多从游戏中赶来回忆的。而我在微信读书看原著时,同样发现好多评论也是关于《黑神话》的。

原著小说,86版《西游》,后来各种改编再创作,再到如今游戏,一部《西游》成为了中国人共有的文化交流工具。

以前经常有人说,86版《西游》对原著小说进行了净化,好多血腥阴暗的部分都和谐了,比如讲的最多的就是“狮驼岭如按原著来拍根本没法过审”。诚然,原著是有很多大尺度情节,不过从来不是小说重要部分。比如前面提到的小雷音寺,书中写到是“红尘不到真仙境,静土招提好道场”,远不及电视剧中阴森恐怖。

还有被营销号提到最多的狮驼岭,原书中这么写:

骷髅若岭,骸骨如林。人头发成毡片,人皮肤烂作泥尘。人筋缠在树上,干焦晃亮如银。真个是尸山血海,果然腥臭难闻。东边小妖,将活人拿了剐肉;西下泼魔,把人肉鲜煮鲜烹。

这不过明清小说中常见的景物描写诗,和剧情根本没太大联系。过狮驼岭这段,悟空钻入青狮精肚子、假装夜游神吓唬八戒、在蒸屉里弄神通,热闹欢乐得很。

《西游记》的基调就是一部欢乐的趣书。猴子和八戒斗嘴最为精彩,老实的沙和尚不时也会来点冷幽默补刀。各路仙家佛祖没事也能贡献点幽默段子。

《西游记》是世俗讽喻之书,既有官贼勾连、吏治腐败的揭露,也有对嘉靖帝“崇道灭佛”的腐朽极尽讽刺挖苦、揶揄嘲弄。因此全书语言是活泼的、生动的、通俗的。它不是宗教教化之作,尽管自然也有众多悟道之语,也只是情节发展需要。

再看86版《西游记》,孙悟空无疑是第一主角,它英勇无畏,用《大圣歌》里的歌词讲就是“说什么艰险磨难,怕什么鬼怪神仙”,此外他有勇有谋,更有仁有义。

此外,86版还丰满了唐僧的形象。很多细节,小时候注意到却领悟不到。剧中讲诉唐僧童年放生一条鱼,画面中是小唐僧纯真虔诚,联想道日后的十万八千里西行之路,此处其实表达的非是宗教意义上的博爱,而是一种坚定信仰的从小修持。

唐僧辞别唐王,骑着白马在夕阳中离开长安,是一个满腔热情的孤勇者形象。第六集,悟空受不了他怪责弃而离去,白马又被鹰愁涧小白龙吃了,他依然选择上路;在西梁女国,面对美丽多情的女王,剧中的表现是唐僧动心了。因为动心了,才显得最终选择继续西行的可敬可佩。

小时候没看懂唐僧扫塔这一段。电视剧中配上《晴空月儿明》的歌,长大后瞬间理解唐僧信念可贵。同样,最后一集菩提树下打坐,以前为何不理解为何加这么一段。大了,听《青青菩提树》的歌词:愿此身化作菩提,护众生光照千古至此,《西游记》不是孙悟空的个人英雄叙事,而是取经师徒追求真理、护佑众生的传奇记录。

86版对唐僧的刻画,代表着这部剧的风格:既是浪漫神话,也是华夏颂歌。这是主旋律的最强音,后来者只能从猴子身上做文章。

86版中,猴子无所不能,但设定上更像是顽皮的孩子,唐僧则是父亲在相处不断约束其行为。而原著中,悟空也可以点化唐僧:

行者道:不消说了。心静孤明独照,心存万境皆清。差错些儿成[插图]懈,千年万载不成功。但要一片志诚,雷音只在眼下。似你这般恐惧惊惶,神思不安,大道远矣,雷音亦远矣。且莫胡疑,随我去。那长老闻言,心神顿爽,万虑皆休。


这就是长期以来悟空常被忽视的一层形象:原著中悟空还有灵台清明、心性通透的一面。对于《西游记》的各种改编,往往都刻意回避那个有智慧的猴子,而放大其桀骜不驯、嫉恶如仇的一面。

开始,齐天大圣代表了反抗权力、扫除奸邪的象征,到了新时代,他又化身为追求自由、抗争命运的古希腊式的英雄。

这么说,包括无厘头经典的《大话西游》和日漫《龙珠》在内的众多悟空的形象,都是改编合理、性格合情的存在,这就是这个人物的魅力。区别只是在所呈现的故事好坏。

说几句《黑神话:悟空》,猴子取经其实只是想回到花果山逍遥自在,却引来天兵天将的围剿,猴子再次反抗。这是一个“后西游”的故事,它的改编就是抹去了悟空求得正果的内心修行,依然保留最初野性。这种作为游戏设定,自没问题,但是,如果这是一部电影或者动画的设定,就未必吃香了,这是牵扯到影视改编的事,以后另说。

《黑神话》中大量借鉴现实中的古建设计的场景,精美绝伦。其中多是古刹、道观,尤其是里面的佛像和壁画,其实一直以来是大众美学普及的薄弱地方。

近些年,除了莫高窟外,如隰县小西天、蓝田水陆庵、山西永乐宫,这类宗艺术也算是频频出圈。尽管宗教并非是中国文化的主体,但其中蕴藏着对生命的体验也是我们血液里的重要基因。此外,还有三星堆、殷墟这类夏商时期文化也逐步蔓延到流行文化领域。同样也是这样。

《黑神话》中那段陕北说书的植入,是极为惊艳的。中国传统文化还包括我们以往常忽略了民俗部分。

要知道,我们曾经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印象大多还停留在明清时期,不管是淡雅空灵,还是精巧富丽,其实都偏向纤细阴柔,不能代表中华文化全部,因为这不是我们文化中充满昂扬生命力的一面。

《黑神话:悟空》难得的把中华文化挖掘并再现到一个新层次。他对西游故事的解构不算什么高明,但不妨碍唤醒受众的文化记忆。而86版《西游记》的影响可能更甚于原著小说。

《黑神话:悟空》改编两首经典音乐,《云宫迅音》和《敢问路在何方》。曾经十分前卫地应用电子音的《云宫迅音》经改编后,开头还只是“破阵乐”的味道,但进入熟悉的旋律后,正如很多网友所说的,“为何我眼里包含热泪”?

新的《敢问路在何方》前面由童声演唱,稚嫩的声音唱着古老传说,充满漫长的岁月感;后半部由杨洪基老师演唱,老前辈一开口,把《西游记》唱出了《三国演义》的味道。

Makara施鹏程
怪谈文学,电影动画,武侠演义,无聊文艺宅的日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