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大话西游》是华语电影的神话,已是流行文化不朽的符号,但回到电影本身身,到底算什么级别电影?
上集《月光宝盒》其实质量很普通,更像是一部各种恶搞的元素的拼凑。故事开头,春十三娘手持桃花、一人一骑出现在大漠黄沙中,极具港产武侠片的洒脱韵味,可后面春十三娘现形为蜘蛛精又是鬼怪僵尸片的感觉。
孙悟空转世至尊宝,爱上白骨精白晶晶,这里也还好,但后面春十三娘和猪八戒转世的二当家生了个娃说是唐三藏转世,就显然是剧情硬凑,想到哪拍到哪。
最关键的是,这个故事当至尊宝从照妖镜中看见自己孙悟空的面庞时,故事戛然而止。等于热闹了半天,啥也没说清楚。
然后就是《大圣娶亲》了。
开头,紫霞仙子芦苇荡的出场与春十三娘那个前后辉映,一个孤寒萧疏,一个苍茫热烈。春十三娘是带着欲望来的,紫霞仙子是带着希望。
故事依然很恶搞,但相比上一部其实少了很多恶趣味,大部分笑点其实来自于啰嗦的唐僧。穿越至500年前的至尊宝不再是浑浑噩噩的山贼,他有心事,有目标,所以整个故事显得完整许多。
观众都知道,至尊宝最终选择戴上紧箍变回孙悟空,所以当他踩着七彩祥云、身披黄金铠甲登场时,是极度兴奋的;而不久紫霞为救悟空身死,悟空动了欲念忍受不住紧箍折磨,一瞬间又让情绪降到谷底。
故事最后,另一个时空中夕阳武士和与紫霞长相一样的女子在城墙相拥,孙悟空一行在黄沙中消失,歌曲《一生所爱》响起,留下无限唏嘘。
轻松,欢乐,兴奋,伤心,惆怅,这大概是看过电影中最令人情绪大起大落的一部。
也正是如此,观众往往忽略剧情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逻辑缜密。
500年前,孙悟空罪恶滔天,唐僧牺牲自己换取悟空转世机会。500年后,孙悟空转世为至尊宝,本应担起取经重任,却因为月光宝盒穿越至500年前,并结识紫霞仙子。
至尊宝目睹了当年唐僧为救悟空准备牺牲自己的事件,却因为自己破坏了原本历史进程,500年前的孙悟空被观音降服,唐僧则被月光宝盒打中,经历一系列时空穿越最后回到现实,并没有像原时间线那样牺牲。
经历一切以后,至尊宝大彻大悟变回孙悟空,最后关头再次借月光宝盒穿越,而他醒来后发现,之前经历的一切只有自己记得,唐僧也不再啰嗦了,八戒和沙僧也是相互友爱。说明此时,他已改变历史。
最后,城楼上的夕阳武士和酷似紫霞的女子,也不是悟空和紫霞的转世,豆腐西施也不是春十三娘和白晶晶,其实只是平行时空的另一群人。
不过电影其实还是有很多地方没交代清楚,甚至都没打算交代。比如,为何穿越至500年前的至尊宝,所有人都直接认为他就是孙悟空;紫霞仙子为何仅仅因为至尊宝拔出了她的紫青宝剑,便义无反顾爱上一无是处的至尊宝。
还有以前一直没看懂,至尊宝怎么最后就突然大彻大悟,选择了戴上紧箍。是因为发现穿越500年寻找自己爱人,最后发现其实真正所爱其实另有他人,感觉到了人世无常荒诞,还是因为看到春十三娘与白晶晶500年的纠缠,感受到世界仇恨难以化解所以领悟到唐僧的决心意志,又或是仅仅是他想去救紫霞。
这些到现在我其实都不是很理解得很透彻,也许周星驰就是想表达这种虚幻感。
话说当年《大话西游》口碑、票房双扑,为电影创作配乐的赵季平甚至不愿意自己名字出现在演职人员表上,一方面电影的创作理念有些超前让观众有些难以理解,另一方面电影本身也确实有所缺陷,让人感觉这是一部恶搞的电影。
到了本世纪初,随着BBS流行,北影学生用解构主义解读《大话西游》,并不断推荐本片,电影热度在网络不断提高,其中台词亦不断流行,以致成就如今神话。
当时票房受挫,乃时代所限;其后口碑逆袭,亦得益时代环境。遥想当初,那是个思维空前活跃、充满表达欲的时代,《大话西游》这种超越传统、颠覆经典的作品,正好成为那个时期网友们借以抒发情绪的一个重要道具。
话说,《大话西游》前,孙悟空在影视作品中的形象,从动画《大闹天宫》开始就被塑造为一个向往自由、反抗权威的伟光正形象;《大话西游》以后,以今何在的《悟空传》为代表,包括如今游戏《黑神话·悟空》,又常常被视为一位反英雄人物,
前者过于符合主流价值观,后者又过于“西化”,算起来倒是周星驰这版孙悟空真实。500年前,悟空的恶其实源于唐僧的啰嗦,原因就是那么简单,野性难驯,崇尚暴力;500年后的顿悟则源于爱欲,同样也生烦恼。
严格说,《大话西游》并不能算是对《西游记》重新解读,仅仅是借了几个名字讲了一个周星驰喜欢的故事,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史蒂芬·周、苏乞儿、包龙星还有《功夫》里的阿星。主人公从生活目标缺乏、是非观单薄最终肩负责任、功德圆满,这是周星驰喜欢讲述的故事。
不经意间,《大话西游》距今三十年了,太熟悉以致如今再看既不会太过欢乐,也不会过于悲伤。时间真是一剂良药,去除了曾经的火气,所有的缺陷和遗憾都成为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