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之家族》中,黑绿两党的斗争,参考了英国历史上的玫瑰战争,兰开斯特家族是红玫瑰,约克家族是白玫瑰。
不过雷妮丝继承权被挑战这事儿,还可以在英国历史上往上追溯。
诺曼王朝的第三位英格兰国王、“征服者威廉”幼子亨利一世晚年遭遇了继承者问题。
1120年继承人威廉·艾德林去世。亨利一世的情妇无数,私生子众多,但婚内子女除了已逝的威廉意外,只有玛蒂尔达,而女儿则远嫁罗马人皇帝亨利五世。
亨利一世期望通过再婚,再拥有合法继承人,然而第二次婚姻也未给他带来子嗣。他试图在外甥、侄子中选择继承人,他开始选中了自己姐姐的儿子布洛瓦的斯蒂芬。但事情迎来转机,女儿玛蒂尔达的夫君病逝,于是在1126年亨利一世指定其女玛蒂尔达为新继承人。
父女俩关系后来也逐步恶化,但亨利一世依然没有改变玛蒂尔达的继承权。但他死后,布洛瓦的斯蒂芬反动叛变,加冕为为王。马蒂尔达后来改嫁安茹伯爵之子,生子亨利。
为了争夺英格兰王位继承权,1153年,玛蒂尔达的儿子——安茹伯爵亨利率领军队在英格兰登陆。经过几场战斗,他与斯蒂芬达成协议,斯蒂芬继续担任国王,死后由亨利继承王位。1154年10月25日斯蒂芬驾崩,亨利即位(称亨利二世),开启了金雀花王朝。
女性王位继承人遭遇男性挑战,是不是很像《龙之家族》里的雷妮丝公主的故事。马丁虚构的冰火世界,其实就是一部欧洲中世纪微缩史。
《龙之家族》,相比于《权力的游戏》,更担得起“权力的游戏”这个名字。
《权力的游戏》中,“铁王座的争夺”是一条主线(另一条是人类对抗异鬼),大部分人物是不得已卷入其中,有为家族、有为信仰、有为爱情、有为荣誉。
故事最后活跃的那些角色:侏儒提利昂、背负“弑君者”骂名的詹姆·兰尼斯特、样貌丑陋的女战士布蕾妮、自小被父亲嘲笑懦弱的胖子山姆、私生子詹德利、阉人瓦里斯、无垢者灰虫子、流亡骑士乔拉·莫尔蒙、塞外野人托蒙德、蔑视骑士精神的“猎狗”桑铎、走私犯出生的“洋葱骑士”、被阉割后重新振作的席恩、侍女弥桑黛、侍从波德瑞克……
尽是社会边缘人物或饱受非议之人,以及雪诺、艾丽娅、珊莎、布兰这些主要角色,他们在故事中动因也不是“权力的争夺”。
而《龙之家族》是纯粹的权力斗争,铁王座是故事的焦点,权力的众生的渴望。刚出的第二季第三集,雷妮丝最后告诉阿莉森韦赛里斯的遗言是个误会,可没办法,战争已经开始了。权力面前,双方都无法让步。
戴蒙王子、伊蒙德王子、奥拓·海塔尔、“弯足”这些本来就是野心家,看似睿智的“无冕女王”和“海蛇”夫妇,走到现在也是在追逐权力的结果。
如此,就故事而言,它没有《权游》那样荡气回肠,有充满光辉理想和高贵精神的个人篇章。
《龙之家族》人物整体上的魅力是远逊于《权游》的。
对比那些权谋家,奥拓·海塔尔哪有泰温公爵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同样搞情报的“弯足”拉里,哪有“八爪蜘蛛”华丽诡谲;同样是反派,克里斯·科尔哪有小指头那种长袖善舞的从容风范。
我不喜欢《龙之家族》的故事,里面有太多的亲族相残的悲剧,第二季第二集双胞胎兄弟相残还可以说带有些骑士精神的高贵,但第一集里的“以子换子”则是令人产生极度不适的人伦惨剧。
但这些不代表《龙之家族》不是部好剧。他它的故事更接近真实的中世纪王权斗争。
中国人喜欢权力斗争故事,从《三国演义》《红楼梦》,到现在的《雍正王朝》《甄嬛传》《琅琊榜》《人民的名义》《狂飙》,这些get到大众爽点的电视剧也不了解真实的政治。
中国观众一般是把政治斗争等同于厚黑术,等同于成功学。
所以,中国观众会吐槽《权游》《龙之家族》就是些贵族故事,政治手段无非是联姻、人质加些情报工作,这其实就是人家的历史传统。而真实历史中,权力斗争最后博弈的就是人口、财力、土地,只是这些元素很难通过大众语言传递。
另一方便,国人还喜欢草根逆袭的故事,一个平凡百姓之子,在乱世纷争当中,凭借自身才智和善良,一路开挂,平定天下。
不过这种故事到并非自嗨,毕竟我们有刘邦、朱元璋这样的草根天子,我们还有很多布衣出生的名臣良相。
这种情况,在注重血统家族的欧洲,基本不会存在。欧洲喜欢那些传奇的骑士传说,但事实上很多人讲不出几个真实的骑士故事。
这倒也解释了,《权游》的一个特色:一方面讽刺那些贵族骑士的虚伪残忍,一方面又肯定高贵的骑士精神,只是把这些赋予了那些边缘人物。
再说回剧集,如果《权游》的魅力在于人物不可预料的命运走向,那么《龙之家族》的核心魅力,则是变化莫测的战场局势变化。根据出版了《血与火》,黑绿两党优势将反复交替,而双方这种情况大多并非某一位英雄人物的力挽狂澜,个中原因多是背叛、自私、腐化。
《龙之家族》的基调过于晦暗幽冷。有一点肯定的是,它像《权游》那样烂尾的几率不大,因为故事结局已然写就,而那漫长纷乱的欧洲中世纪历史也在映照着龙之家族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