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巴之趣,回味无穷
与泥巴做好朋友,来一次精彩的邂逅吧
活动起源
一场大雪过后,孩子们在生活区玩起了铲雪,这时,景昱和果果蹲在地上发现了被雪覆盖的泥巴后便玩了起来,这一举动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注意。
思睿:这泥巴肯定像冰淇淋一样凉凉的。
霖霖:这泥巴为什么上面是黑的,下面是黄的。
禾禾:它看起来好像很软,我感觉像果冻一样。
桐瑶:雪下面是不是都是这样的泥巴呢。
投
票
环
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经常带领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陈鹤琴先生曾说过:让大自然、大社会成为孩子们的鲜活教材。泥巴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天然材料,孩子们能深入其中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
依据生成课程的九大原则以及课程审议,幼儿对感兴趣的三个主题“清洁”"洞洞"以及"泥巴"分别进行投票,最终确定了本学期我班的生成课程主题——我和泥巴做朋友。
主题脉络
主题确定后,老师与小朋友们围绕泥巴展开了讨论,关于泥巴,你想知道什么?
星宇:泥巴到底是什么味道的。
向彤:泥巴除了让我们玩还能做什么呢。
霖霖:泥巴里面到底有什么呢,我猜里面有很多小虫子。
经过大家的激烈讨论,结合孩子们的想法,我们梳理出了初步的主题脉络。
活动一:寻泥之旅
小朋友们对泥巴的兴趣越来越浓烈,有的小朋友发出了疑问:幼儿园里有哪些地方会有泥巴?为了满足小朋友们探索泥巴的欲望,老师与小朋友们一起走到了户外寻找泥巴。
蕊蕊:老师,轮胎里有好多泥巴啊。
子豪:我们的土坡上也有泥巴。
雨霏:我找到了桃子树下的泥巴。
小朋友们用闪亮的小眼睛仔细观察,找到了幼儿园里许许多多的泥巴,并把它们装进了小盒子里,带回了教室。
从各个地方搜集来的泥巴被放进了一个个的塑料小盒子里,小朋友们看着摆在桌子上的泥巴犯了难,一个个愁眉苦脸。
向向:这些泥巴都长一个样子,我都快记不清了。
瑶瑶:我只记得我自己找的泥巴。
嘉潞:怎么样才能把这些泥巴都分开呢,我们得想想办法。
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这时,凯凯大笑着说:我有办法了,我们把自己找到的泥土做个标记就行啦,就像咱们班的白柜子一样。
小朋友们觉得这个提议非常好,一致赞同凯凯的说法。
紧接着,小朋友们到美工区拿出了画笔和纸片,对自己找到的泥土进行了标记,这样就知道这些泥土是从哪里找到的了。
泥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雨霏:桃子树下的泥巴有一股桃子味。
家茵:泥巴摸起来冷冷的。
彦希:泥巴明明是软乎乎的。
思睿:我怎么没有闻到泥巴是没有味的。
小朋友们带着好奇与兴趣继续探究,他们捏起泥巴,感受它的触感,用灵巧的小鼻子去感受它的味道,用小眼睛去感受它的色彩。
教师思考
《纲要》中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幼儿对泥巴的兴趣非常浓厚,教师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深入其中去感知、探索,不断发展其探究能力、观察能力。
活动二:下雨天玩泥巴
区域活动时,在图书区看书的凯凯像是发现了宝藏一样,激动地叫了起来:“快看,我找到了一本关于泥巴的书。”小朋友们被吸引住了,纷纷围了过来。
《下雨天玩泥巴》
大家坐在图书区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有的小朋友看完后还意犹未尽,趁着自主喝水时间,大家又将绘本拿了出来,想让老师讲一讲。
绘本时光
收获满满
通过倾听绘本故事《下雨天玩泥巴》,小朋友们了解了下雨时雨滴滴落在泥巴里产生的独特现象,激发了小朋友们想要在不同环境下玩泥巴的欲望。
恰逢一个雨天,小朋友们提出想要去户外玩泥巴,基于前期绘本已经给予了小朋友们一些经验支持,待小朋友们做好防护准备后,师幼一起前往户外泥巴区,感受下雨天玩泥巴的快乐。
沐熙:我要开泥巴餐厅,用泥巴做出好多好吃的。
景昱:看,我用夹子夹起了一个泥巴球。
雨霏:我要挖埋在泥巴下面的宝藏。
蕊蕊:快来,我们来当小猪佩奇踩泥坑吧。
小朋友们与泥巴尽情的互动着,在下雨天环境的衬托下,这场游戏增添了一丝别样的韵味。
教师思考
《指南》中指出:“要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基于幼儿的兴趣之下,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很多关于泥巴的绘本,尽可能去满足幼儿对探索泥巴的欲望。同时,幼儿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表达自己对绘本故事的理解,体会绘本故事表达的情绪情感。
活动三:泥巴里面有什么
小朋友们在后院泥巴区玩泥巴的时候,家旗拿着小铲子挖出了一棵“小人参”,小朋友们看到后又惊讶又羡慕,纷纷在泥巴里面挖了起来,整个泥巴区变成了小朋友们探寻宝藏的场地。
硕硕:看,我找到了很多洞洞。
星宇:我在泥巴里挖出了一颗玻璃球。
惇成:我挖出了好多西瓜虫。
没过一会儿,小朋友们的手里就攥满了“战利品”。
根据小朋友们的挖宝行动,我们进行了分类,将树根、萱草、树枝、树叶列为了植物一类,将蚂蚁、西瓜虫、蚯蚓等列为了动物一类,将塑料袋、玻璃球、笔盖、瓶盖列为了其他一类。同时,小朋友们在游戏的时候,把埋在土里的东西清理出来,间接培养了环保意识。
教师思考
活动中,幼儿对泥巴里面有什么感兴趣,我们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让他们进行挖掘探索,从而进一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活动四:泥水的变化
“泥巴里面有什么”活动后,大家意犹未尽,提出想要用不同的方法再次看看泥巴里面有什么,小朋友们进行了头脑风暴,最后大家一致同意用水进行探究。
老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向向:可以把水放进土里,泥土里面的东西就会被水冲出来。
凯凯:把泥和水混合,用筷子搅一搅。
小朋友们提出的方法多种多样,大家决定尝试一下。
[
材料准备 ]
做实验需要哪些材料呢?小朋友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茹涵:我需要用到小木棍和纸杯。
惇成:应该会用到筷子这样的工具。
乐祎:我要用一些瓶子,这样看得更清楚。
那从哪里才能找到这些工具呢?大家各抒己见,最终决定先从家里找一找。作为一个口头小任务,希望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工具。但第二天,只有一小部分小朋友带来了工具,实验并没有进行下去。
[
带工具材料的任务记不住怎么办 ]
“探究”因材料工具的不齐全而停滞不前,我问小朋友们为什么没有把工具带来幼儿园,大家纷纷表示回家后玩得太开心了,都把这个小任务抛到脑后去了。
老师:那怎样可以记住这个小任务呢?
雨霏:可以在放学的时候大家都互相提醒一遍。
滢滢:可以在美工区画一个小标记,这样我回家的时候就能记起来了。
接下来,小朋友们开始画起了材料工具任务图。
[
实验操作 ]
在任务清单的辅助下,小朋友们顺利的把工具带来了幼儿园,实验正式开始,孩子们纷纷行动……
第一步:小朋友们先将泥土放进了透明的瓶子中。
第二步:往瓶子里灌水。
第三步:使用工具进行搅拌。
第四步:静置观察现象。
[
结论分享 ]
通过实验观察,小朋友们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接下来我们一起听一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家茵:泥巴里面有树叶。
禾禾:有一股臭的味道,还有一些小蚂蚁。
凯凯:上面是混水,有些泥巴沉在瓶子下面。
滢滢:水里有些黑泡泡,干泥巴变成湿泥巴。
通过泥水实验,小朋友们亲身感知、实际操作,直观的看到了泥巴和水混合之后发生的变化,进一步激发了对泥巴进行探究的欲望。
区域活动中,硕硕发现之前做的“泥水实验”有了新的变化,他叫来了其他小伙伴一起观察。
硕硕:泥水怎么分层了?
瑶瑶:上面有一层干净的水,泥巴都沉到下面去了。
这时,思睿灵光一现:怎么才能把泥水变成干净的水呢?
思睿的问题,引起了小朋友们的思考,于是我们围绕“怎么才能把泥水变成干净的水?”展开了讨论。
硕硕:把瓶子分成两半,放上湿巾,放上干燥剂,还有沙子和石头。
乐祎:准备一个盒子,放一张滤纸,再倒在另一个盒子里。
彦泽:可以用吸水器,也可以让毛毛虫把土吃了。
家茵:可以用一个过滤的东西把泥水弄出来。
小朋友们对实验探究充满期盼,那我们就动手试试看吧,只有自己亲手做了才能感受到科学的奇妙之处。
大家从教室里找到了纸巾、石头、沙子、瓶子等工具,展开了实验,并根据不同方式自由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1
实验一:
准备一个带有泥水的瓶子和一个空瓶子,将纸巾卷起来,纸巾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瓶子中,等待一段时间。
结论:发现纸巾在慢慢吸收泥水,并把过滤好的清水慢慢输送到空瓶子中。
2
实验二:
将瓶子裁成两半,在像漏斗的那一半中,铺上一层纸巾,放上一层沙子和石头,并把这个装置放到另一个瓶子上面,倒入泥水,静置观察。
结论:泥水经过沙子、石头和纸巾的层层过滤,慢慢变得干净起来。
沙区玩耍时,淑婷的水壶不小心掉进了沙子里,水洒了一地,这时,小朋友们发现,水在沙子里很快就消失不见了。向向提出了疑问:“水在沙子里怎么跑的那么快,那在泥土中是不是跑的也很快呢。”小朋友们都想一探究竟,于是,我们搜索了实验视频,搜集了实验材料,一起利用前期寻找的泥土进行了泥土渗水实验。
[
折滤纸 ]
滤纸怎样折才能放进漏斗里?小朋友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家茵:要把滤纸使劲对折。
铭洋:我觉得要把滤纸卷一卷。
豪豪:把滤纸绕着手指头卷起来,里面留点缝隙。
我鼓励小朋友进行尝试,但是滤纸并没有成功的放进漏斗里。
在小朋友犯难的时候,我为小朋友示范了折滤纸的方法,并指导小朋友们进行滤纸的折叠,三次折叠后,滤纸经历了圆形--半园形--锥形的变化,小朋友们掌握了正确方法后,又再一次进行了尝试,滤纸终于可以放进漏斗里了。
[
量杯接水 ]
渗水装置完成后,我们需要在量杯里放30ml的水,小朋友们先对量杯进行观察,发现量杯上面多了一些数字和横线。
哲辰:怎样才能在量杯里装30ml的水呢?
雨霏:应该和量杯上的数字有关系。
铭洋:是不是要把水和这些数字对齐呢?
一连串的疑问让小朋友们尝试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我为他们讲解了量杯的用法,量杯上数字标注的位置就是水的高度位置,小朋友们拿着量杯去接水,可是水不是多了就是少了,但是大家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尝试,他们集中注意力,眼睛紧盯刻度线,慢慢接水,最后终于成功的接到了30ml的水。
[
实验 ]
小朋友们分组将壤土、沙土、黏土放进了装有滤纸的量杯里,倒入水后进行观察,我们发现,水在沙土里渗透的很快,在壤土里渗透适中,在黏土里渗透最慢。
到底是什么原因会造成这样的现象,为了满足小朋友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们搜到了科学小视频,一起了解泥土渗水快慢的原因,学习后得知,沙子的颗粒很大,所以渗水快,黏土的颗粒很小,所以渗水慢。
教师思考
《指南》指出:“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幼儿在实验活动中,通过观察发现各种有趣的现象,并与同伴讨论为什么泥水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幼儿能够大胆猜测问题的答案,并通过实际操作进行验证,求知欲望、观察力得到明显提升。
活动五:保护泥土
“泥土渗水实验”活动中,有的小朋友发现,为什么把水倒入泥土里,有的流出了干净的水,有的却流出了脏脏的泥水。经过网络搜索得知,这种流出泥水的现象叫做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小朋友们带着疑问来到了户外生活区,探寻水土流失的秘密。
一场大雨过后,幼儿园的水泥路上到处都是泥土,这些泥土都从哪里来?有的小朋友发现,草茂盛的路边没有泥土,而没有草的路边泥土非常多,基于前期经验,他们很快就能对这种现象做出判断。
❤
为了帮助小朋友们更深入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我们提供了水土流失的图片和科普小视频,让小朋友们继续观察、寻找、讨论。很快,小朋友们就得出了结论:水土流失的原因是泥土上的植物太少了,泥土暴露在表面,经过大雨冲刷,泥土就会“跑”出来。另外,砍伐树木也会导致泥土资源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原因已经找到了,小朋友们的新问题又出现了。
豪豪:我们怎样才能保护泥土,不让他们跑出来呢?
沐熙:有小草的地方泥土就不会跑出来。
伯伯:我们可以种小花和小草保护泥土。
雨霏:我们以后不能拔小草和踩小草,小草是保护泥土的。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最后,大家都决定以后不能随便摘花摘草,也要互相监督不随便踩草坪,更要在光秃秃的泥土里种一些小植物保护泥土,防止水土流失。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水土流失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学习,了解了水土流失的原因,学习了避免水土流失的措施,幼儿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并能从日常生活中主动去保护泥土资源。
教师思考
《指南》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活动中,幼儿意外发现种子后,提出想要种植的想法,教师鼓励幼儿进行尝试,并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支持幼儿的种植活动,通过种植活动,幼儿了解了各种各样的种子,学习了种种子的方法,见证了种子的成长过程,获得了种植的生活经验,体验到了种植的辛苦、快乐和幸福感。
活动六:各种各样的泥巴
一天清晨,哲辰与小朋友们讨论着今天的神奇发现:“我今天在小区里发现了红色的泥巴。”大家围绕这个话题讨论的热乎朝天,我也被这浓烈的氛围所感染,也一起加入了他们。
老师: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泥巴?
沐熙:我在万达那发现了黄色的泥巴。
乐祎:我在奶奶家花园里见过蓝色的泥巴,一浇水就变成蓝色的了。
禾禾:我在工地上见过黏黏的泥巴,像混凝土一样。
果果:我见过美工区里的橡皮泥。
小朋友们对泥巴的经验已经不再局限于幼儿园后院里的普通泥巴,而是更多地倾向于不同种类的泥巴。于是,我们共同制作了调查问卷,让爸爸妈妈利用周末时间带着他们一起寻找生活中都有哪些种类的泥巴,它们的名称是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
❤
周一一早,小朋友们将调查问卷带来了幼儿园,我们针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了一个分享活动。
铭洋:我找到了黑泥,妈妈说她的面膜就是黑泥做的。
凯凯:我找到了陶泥,可以捏一些小动物。
彦希:我在小卖部里找到了水晶泥,摸起来像果冻一样。
梦希:爸爸跟我说白泥可以用来画斑马线。
看来这份调查问卷小朋友们下了不少功夫,都是满满的收获啊。
分享中...
结合调查问卷,我与小朋友们进行了总结,发现小朋友们找到的泥巴都有:白泥、黄泥、黑泥、水晶泥、橡皮泥、水泥、陶泥等。那这些泥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他们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于是,根据小朋友们的需求,我们提供了各种泥巴的标本,并通过视频讲解帮助他们深入了解泥巴,例如:白泥可以用做树干涂白剂,帮助树木抵御酷暑和寒冬以及防止蚊虫、陶泥可以制作陶器和泥塑、水泥可以搭建楼房、黄泥可以制作美食等等。通过学习,小朋友们对泥巴的了解更进一步,并对他们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教师思考
《指南》指出:“要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并与他人交流分享。”除了户外的泥巴外,幼儿还对各种颜色、用途等方面的泥巴起了兴趣,在幼儿的提议和教师的指导下,幼儿绘制了调查问卷,对各种各样的泥巴进行了调查,用画图、做标记等方式进行记录,并愿意将调查结果分享给其他同伴,从中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活动七:有趣的白泥
通过回顾泥巴调查问卷,发现小朋友们最感兴趣的是白泥,于是,我们围绕白泥展开了讨论。
老师:你们从哪里见过白泥?
景昱:我妈妈有白泥面膜。
果果:马路上的斑马线就是白泥画的。
沐熙:我从手机上看到白泥还可以给树画衣服。
有的小朋友发出了疑问:为什么幼儿园里的树没有穿衣服呢?针对小朋友的问题,我们一起计划了第二天的活动——“树干涂白剂”。
寻找大树上的涂白剂
[
树上白白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要给树涂白? ]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小朋友们去咨询了幼儿园里见多识广的马爷爷,马爷爷向小朋友介绍了树上白色的东西叫做“树干涂白剂”。
向向:那为什么要给树涂这个呢?
滢滢:是不是为了让树变漂亮呢?
小朋友一连串的疑问逗得马爷爷哈哈大笑,他耐心的给小朋友解释了涂白的原因。
原来,给树涂白是要保护树,涂白剂的作用可以防虫、防寒、防暑,被涂白的大树可以健康的成长。
[
树干涂白剂怎么用 ?]
梦希: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给幼儿园里的小树涂白呢?
硕硕:幼儿园里的小树太可怜了,都没有衣服穿,会被小虫子咬的。
小朋友们都想给幼儿园里的大树涂白,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我给他们提供了一批树干涂白剂。可是问题来了,涂白剂怎么用呢?
乐祎:要加点水,变得黏黏的,才能给树涂上。
彦希:给大树涂上胶水,再把粉粘上去。
彦泽:要用刷子涂。
凯凯:像和泥巴一样。
小朋友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于是,我与小朋友们约定从家中寻找工具,第二天一早便开展树干涂白活动。
[
涂白剂要涂在大树的什么地方? ]
开展涂白活动之前,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树干涂白剂要涂在大树的哪个部位?
家茵:要涂在树干上,必须涂均匀才行。
沐熙:从大树的根一直向上涂到像我一样高就行了。
为了验证小朋友们的猜想,我从网络中搜集了一些资料,对小朋友进行了科普。
大树结构
通过学习得知,树干涂白剂要涂在大树的主要枝干上,才能真正的起作用。
接下来,我与小朋友一起走到了户外,为幼儿园里的大树进行了涂白。
[
树干涂白 ]
小朋友们拿起了事先准备好的刷子,沾上了满满的涂白剂,分组对大树进行了涂白,他们将涂白剂均匀的涂到了大树的树干上,乐此不疲。
通过大树涂白活动,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提高,同时,幼儿也感受到了自己参与行动的价值,培养了责任感。活动结束后,幼儿也会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感到自豪,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结合“泥巴”的生成课程,家长们也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在家长驻岗阶段,家长朋友们带来了很多白泥石膏娃娃,小朋友们挑选了自己喜欢的图案后进行了涂色活动。
在小朋友们灵活小手的运用下,毛笔和颜料发挥了它们的极致作用,给白泥石膏娃娃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活动中,幼儿通过运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涂色,形成了自己的审美偏好,并逐步锻炼艺术欣赏能力,同时,涂色的过程更发展了幼儿的专注力、手部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
教师思考
《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发现了白泥的作用,尤其是注意到马路边的树上有“树干涂白剂”。基于幼儿的兴趣点,我们对幼儿进行了树干涂白剂相关知识的普及,并为其提供了涂料,鼓励他们去尝试。活动中,幼儿萌发了保护树木的意识,并且在成功保护树木的过程中逐渐树立了自信,也因看到劳动成功后获得了满满的自豪感。
活动八:泥巴塑型
自主游戏时间,小朋友们来到泥巴区探索泥巴,有的小朋友玩起了挖宝游戏,有的小朋友与好朋友玩起了过家家,还有的小朋友捏起了泥巴,泥巴在他们手中被塑造了各种各样的造型,看着可真有趣。
我鼓励小朋友继续捏出更多的造型,不一会儿,泥巴区的小石桌上就摆满了小朋友的作品,可是在捏泥的过程中,小朋友大多都用拍、打、插的方式,对于其他方式了解甚少,于是,我们一起探索捏泥巴的方式,准备创作出更多好看的泥塑作品。
[
捏泥技巧 ]
针对第一次泥塑作品,我们展开了讨论:你的泥塑作品是怎么制作出来的,用了什么方法?
思睿:我弄成了一个球,在上面插上了很多小花。
禾禾:我把泥巴拍扁了,做成一个大饼。
淑婷:我做了很多长条条和小圆球。
老师:那你们都知道哪些泥塑技巧?
家茵:我知道泥条是搓出来的。
铭洋:我的恐龙脑袋是圆球团出来的。
为了帮助小朋友们更好的掌握捏泥技巧,在小朋友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我为他们提供了各种泥塑视频,通过观看学习,小朋友们了解了团、揉、搓、捏、拼插、压、剪、切等技巧,还知道了可以利用各种自然资源装饰泥塑作品。有了经验的支持,小朋友们信心大增,准备“大干一场”。
[
泥塑设计图 ]
第一次泥塑是无目的、无计划的进行的,有的小朋友并没有做出自己很满意的作品,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小朋友们提出了绘制泥塑设计图的想法。
那设计图里需要有哪些东西呢?小朋友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决定在设计图中呈现泥塑作品的各个步骤。
[
绘本《小泥人》 ]
小朋友们带着设计图来到户外泥巴区进行第二次泥塑制作,虽然有了设计图的支持,可是泥塑制作还是不顺利,因为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泥塑不成型。
淑婷:为什么泥巴捏不起来?
哲辰:我的泥巴搓起来干干的。
瑶瑶:可是我觉得我的泥巴软软的,还特别黏。
带着疑问,我们阅读了绘本故事《小泥人》,让小朋友在故事中寻找答案。《小泥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原来可以通过加水或者加土的方式,改变泥巴的软硬,接下来,我们再来试一试、验证一下吧。
《小泥人》
[
制作泥塑 ]
通过绘本《小泥人》,小朋友们了解了和泥的方法,在泥塑制作的前期准备中,他们运用水多了就加土,泥多了就加水,不断用手试探摸索的方式成功和好了泥巴。紧接着,泥巴在小朋友的手中不停变换各种造型,有的被搓成了条,有的被团成了球,有的被塑料小工具压出了各种各样的图案,还有的被小花小草装饰了一下,最后,一个个生动的泥塑作品就这样在小朋友的不懈努力和奇思妙想下诞生啦。
教师思考
《指南》指出:“要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泥塑进行了尝试,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作品图片、视频、绘本等,指导幼儿学习掌握和泥、捏泥等方式方法。幼儿在不断试误的过程中逐渐制作出自己满意的泥塑作品,并利用自然资源对泥塑进行美化,泥塑活动的开展不仅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让幼儿在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获得了提升。
活动九:创意玩泥
泥巴可以画画吗?画出来的画好看吗?这是小朋友们在美工区进行游戏时发出的疑问。为了找到答案,我鼓励小朋友们进行尝试,看看泥巴究竟会不会画出好看的画。
小朋友们在美工区找到了毛笔、卡纸等工具,又根据前期和泥的经验调制出泥浆,准备工作完成后,“泥浆画”活动正式开始了。
小朋友们有着不一样的绘画想法,他们有的以泥为墨,用画笔在卡纸上画出了一个个富有创意的图案,还有的小朋友把手沾满泥浆在卡纸上印出一个个可爱的小手印,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泥浆画仿佛有了“生命”一样,生动有趣。
[
了解扎染知识 ]
孩子们看见大班的哥哥姐姐用颜料进行扎染后觉得很漂亮,也发出了疑问:泥巴能不能扎染呢?
茹涵:用泥巴扎染肯定很好看。
淑婷:我想把扎染的东西送给妈妈。
凯凯:什么是扎染呢?
首先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小朋友们了解了什么是扎染、扎染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又借助大班小朋友制作的扎染作品直观的让小朋友看到扎染的图案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
扎染制作 ]
小朋友们通过分组合作、找齐所有的工具后,便满心期待的进行了泥浆扎染。整个活动中,小朋友们都在认真的用皮筋扎布、染布,还有的小朋友将布轻轻地捏起了小角去沾泥浆,也能弄出好看的图案。活动结束后,我们将扎染后的布进行了晾晒,一幅幅的扎染作品带给了小朋友们满满的惊喜。
摔泥作为一种民间传统游戏,可谓是趣味满满。一次户外活动中,乐祎将一团泥巴“啪”的一声扔到了墙上,泥巴瞬间变成了一朵“泥巴花”,其他小朋友见状后纷纷效仿起来,一个接一个的扔着。
伯伯:我们来比比谁扔的高。说完伯伯高高的举起手,用力将泥巴扔了出去。
嘉潞:我扔的虽然不高,但我印在墙上的泥巴最大。
凯凯:我扔的泥巴最多了,你看墙上很多都是我扔的。
小朋友们的玩法越来越多,玩的也越来越开心,转眼间,涂鸦墙就变成了泥巴墙。
不断重复地捡泥扔泥,让小朋友们筋疲力尽,但兴趣仍不减。看到满墙的泥巴,思睿提议:不如我们一起来把墙上泥巴清理一下吧,要不然都没办法画画了。
小朋友们一致同意,他们从教室找了很多抹布,主动分工合作,一组小朋友负责洗抹布,二组小朋友负责把抹布运送至水池边,三组小朋友负责擦墙面。就在小朋友们的齐心协力下,不一会儿,墙面就如之前一样干干净净了。
教师思考
《指南》指出:“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幼儿一直对玩泥巴非常感兴趣,甚至能与同伴一起创造出新颖的玩法。在本次活动中,幼儿进行了泥浆扎染、泥浆画等美术活动,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同时,幼儿将艺术与体育元素结合,开展了摔泥活动,锻炼了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和力量,体验到了民间传统游戏的趣味性。
活动十:清洁泥巴
每次玩完泥巴后,有的小朋友就发现泥巴都嵌进雨鞋里了,小朋友们在换鞋的路途中,就会踩得满地都是泥巴,老师打扫起来也会很辛苦。
沐熙:满地的泥巴,等会我们的鞋子也会踩上很多泥巴,这样都会带进教室了。
彦希:马爷爷打扫起来会很累的。
凯凯:不如,我们把泥巴打扫干净吧。
小朋友们凑在一起商量着“怎样才能将泥巴清理干净”?有的小朋友提出要用扫把,有的小朋友提出要用刷子,还有的小朋友提出要用小铲子、废弃牙刷和湿纸巾等材料。
我们来到教室寻找工具,有着前期当小值日生的经验,小朋友们很快就在教室的各个地方找到了工具。这时,问题却来了,硕硕发现每种工具的数量实在太少了,大家人太多不够用呀。硕硕的话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思考,看着小朋友们绞尽脑汁的样子,我鼓励他们可以寻求别的班级帮助。
就这样小朋友们分组走进中班其他班级,向老师们借了很多清洁工具,他们拿着工具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后院水池旁。
小朋友们拿着清洁工具,分别对衣服、雨鞋、和地面进行了清洁。他们用刷子将雨鞋刷的亮亮的,用扫把将地面扫的干干净净的,用湿纸巾将衣服擦得一尘不染。清洁结束后,小朋友们满头大汗,但一点也没有感觉到疲倦,真实的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和看到自己劳动成果的自豪感。
教师思考
《指南》指出:“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活动中,幼儿发现泥巴把周围环境和个人衣物弄脏后,主动提出要进行清洁,并能运用刷、扫、擦等方式进行清洁活动。整个清洁过程中,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和自我整理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时培养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学习与发展
学习品质
活动中,幼儿对泥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主动与材料进行互动。幼儿会观察,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究,也能发挥想象对泥巴进行创作,并学会欣赏美的事物。从中发展了幼儿善于观察和探究、善于想象和创造、勇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良好学习品质。
健康领域
在“清洁泥巴”的活动中,幼儿能够主动提出并通过擦、扫、刷等方式进行清洁。在清洁过程中,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得到发展,爱干净、讲卫生的意识得到提高,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手的动作也有所发展。
语言领域
主题课程中,幼儿一直对泥巴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充分借助泥巴相关的绘本,通过绘本故事集体教学及图书角自主阅读等形式,幼儿获得大量关于泥巴的知识,能体会到故事情节中所表达的情绪情感,同时,也愿意把绘本故事的主要内容分享给其他同伴。
社会领域
幼儿在活动中能与同伴友好相处,面对困难时,愿意接受同伴的建议或与同伴协商解决。在“保护泥土”的活动中,幼儿了解了水土流失的原因后,能够积极思考,主动提出在泥土上进行种植保护泥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和社会性发展均得到提高。
科学领域
在“寻找泥巴”“各种各样的泥巴”等活动中,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绘制调查问卷进行简单的信息收集和记录。在各种泥土实验中,幼儿能动手动脑进行探究,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提出自己的疑惑,并大胆进行验证,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所发展。
艺术领域
《指南》中指出:“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活动中,师幼共同收集了丰富的泥巴材料,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制作泥塑作品,还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对作品进行美化,幼儿能在艺术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均得到提升。
教学反思
优点
1.材料提供充足,幼儿能在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中与材料充分互动,从中感受到各种活动的趣味性。
2.整个课程中,我们以幼儿的兴趣为主,用心观察和倾听幼儿的想法,尊重幼儿的意愿,并鼓励他们勇于尝试。
3.活动中,我们不仅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还注重他们情感和技能方面的发展,并结合五大领域,合理制定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同时,还会依据幼儿的兴趣点,灵活调整,确保活动多样化。
4.本次生成课程的操作性较强,师幼互动、幼儿与同伴的互动、家园互动的几率增大,更好的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不足
1.虽然结合五大领域开展课程,但艺术领域的音乐活动几乎没有。
2.课程故事撰写不及时,部分课程环节遗忘,个别活动材料缺失。
3.课程中缺乏对个别幼儿的关注,幼儿的游戏需求未得到满足。
改进方向
1.多多关注幼儿的兴趣点,结合生成课程补充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让五大领域均衡的同时也能让幼儿获得均衡发展,增加音乐和数学相关预设活动。
2.及时跟进课程故事,做到每开展完一次活动就记录一次课程故事,活动材料要及时保存,做到一课一档。
3.活动过程中,多关注和倾听个别幼儿,考虑他们的想法能否与课程结合或在区域中呈现,照顾和调动个别幼儿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活动。
文编:祝思琪、张鸿雁、曹雯
美编:曹雯
审核:于泉
威海市环翠区望岛幼儿园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电话
园长室 0631-5377507
园务室 0631-5377506
招生电话、食品安全热线
0631-5321837
食品安全监督邮箱:3634946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