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人用极其简短的总结概括过一种很不好的“教育”心态:
讨厌甚至期待杜绝一切和享受有关的行为。
关于这种心态,大概源于一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古老道理,仿佛只要能做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以后必然能出人头地。
要命的是,真的有人拿这种话当了真。
曾经的旧闻里,有军营安装空调被一群人吐槽的奇葩故事:
吐槽的人认为子弟兵一旦有了好的生活条件战斗力就会下降云云……这还是发生在2010年代左右的事情,说起来时间也不远,国人基本上吃饱穿暖,冬天知道生炉子,夏天知道盖被子。却依然对“吃苦耐劳”有种莫名的执念,看着最可爱的人们冬凉夏暖,不由得赞叹一声“好样的!”
不止如此,这类人无缘无故地缅怀过去的一切,而且必须是那种“苦到黄连吃了都觉得甜”的时代里的一切,人家换新服装,这种人说还是以前的服装好,有一种质朴的感觉。人家能喝上咖啡了,这种人说粗茶淡饭不丢人,不能忘记“传统”……
有意思的是,这种人往往宽以待人、严于律人。以上所有的赞美大可以奉送给别人,自己沾不得一点苦。
更要命的是,这种人要是当上了领导,主管一代人的教育,那孩子们就真的会遭罪。
“山河四省,没苦硬吃”,这句调侃就来自于这些地方某些学校陆续被报道、被曝光的“站饭”现象——
在学校食堂里,你能看到许多孩子吃饭时纷纷围在桌子边站着,每吃一口饭都要弯腰,然后直起身子把饭咽下去。学生们身边是没有椅子的。有的学校更绝,把男生和女生分开,很有一种“防患于未然”的先见之明。于是,男生女生分群而食,拼的是耐力,吃的是辛苦。
有记者采访过这些学校领导,但领导们讲话响亮,听着也没啥毛病:
饭是可以吃的,站是孩子们自愿的。
人是要培养的,苦是没有也硬吃的。
反正一旦曝光,都是“自愿”,再者说了,站着吃饭怎么了?又不是没给饭吃。
然后我试验了一下,我也站着吃饭。桌面离我还有些距离的情况下,我弯腰吃饭,咀嚼几口,生理构造让我不得不直起腰把饭咽下去。接着反复……然后没两下我就麻了——
腰麻了,心也麻了,觉得这饭不吃也罢。
真不知道这些年,这帮孩子是怎么熬过来的。
我想孩子们也是心大,竟把时光浪费在“吃饭”上。可恼的是有些学校不以为耻,不觉得祸祸学生们的身体有什么错,也不觉得形式主义和“奴化”教育有什么问题,更不觉得只是在吃饭时把男女生分开这种行为不但有些“脱裤子放屁”,还显得腐朽到不可思议。
他们可能真的认为站着吃饭效率高,会鞭策学生们读书读到上头,谁都不愿意在吃饭上浪费时间。然后在“圣贤”教导下,人人吃得起苦,以后必然有一番大作为。
不过,这些学校的领导好像没一个带头亲自陪着学生们站在食堂里吃饭。
所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种话只适用于孩子。
或者说,只是上位者喂给下位者的“鸡汤”。
还是有毒的鸡汤。
“毒鸡汤”讲究一个“送死你去,享乐我来”,还有察人不察己:
早两年部分学校三令五申学生不得在寝室挂床帘,如今据说还有学校在施行,一旦发现不但通报全校还要记过。媒体来了也没戏,当地教育局先挡一下,校领导再遮一下,这事就过去了。事后人家还挺委屈,总觉得坚守一些“传统”没错,人家反问:
“隐私?凭什么要有隐私?为什么要有隐私?学生也配有隐私?他们也配坐着吃饭?”
这种思维根深蒂固,等孩子长大成了大人,大人们变老成了“祖训”,一种“见不得人好”的氛围就形成了,然后上一代继续告诉下一代:
“我们当年……你们不如我们。”
有人说三流学校抓纪律。我觉得不妨大而化之——
三流文化讲吃苦。
从站着吃饭、男女分开到禁止寝室挂窗帘。
有谁质疑过合理性?
有。
但没用。
领导们宁愿花时间琢磨如何体面地“驯化”学生,也不愿意真心地和学生一起验证一下站着吃饭的合理性。更不愿意承认孩子的隐私和大人一样需要尊重。
有谁能撼动这种该死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没有。
没了氛围感,领导和“你我”一样,下指令说纪律还要跟别人商量着办,那这“领导”当着有啥意思?
我说,是这个意思吧?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图片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往期回顾:
谭胖:深圳消防员的“黑人脸”让什么人有了应激反应? 谭胖:齐齐哈尔——万家灯火变清幽,只有网红在作秀 谭胖:大闹新加坡的女网红二度爆雷,让“小龙女”成了摆在台面上的羞耻 谭胖:巨婴的炫耀,是上海“小姑姑”的难言之痛 谭胖: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在地铁上喝水很合理? 谭胖:即便在国外,“采生折割”也只敢用来残害自己的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