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胖:她逆行,她打人,可她是个好姑娘……

文摘   社会   2024-09-04 16:38   北京  



青岛多个官号关闭评论,我说“这集我看过了……”


凡是被舆情冲击到关评,就说明影响太大、太恶劣。


昨天官媒报道青岛警方的一则通报,让社会舆情终于到达了高峰。


这是个很危险的信息,在一桩显而易见的事情上,有关部门处理的结果看来不能服众。


在此期间,《中国退役军人》官号也发布消息称:


崂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已于第一时间与战友取得联系,将免费提供法律服务,全力维护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



这位战友,就是青岛逆行打人事件中的受害者,司机林某某,今年26岁,退伍军人。


打人的王某,女,38岁。


对于这位连续痛击自己面部多次的女士,目前林某某表示不打算和解。


我支持他的决定,希望继续保持这种态度,继续追究王某的相关责任。



1


青岛警方在情况通报中就逆行打人一事在网上的相关言论进行一一说明,客观地看警方已经把案情经过以及相关问题阐述得很清晰。


问题是客观事实和主观情绪存在冲突:


“客观事实”是事发当天,女司机王某逆行,对向驶来的林某某没有“让”她有进一步的并道空间,导致她与其他车辆发生剐蹭。王某怒极,处理完纠纷后,对林某某进行呵骂,看到林某某打电话时随即对其面部殴打,使其口鼻流血。警方对王某做出行政拘留十天,罚款1000元的处罚。照法律法规,林某某可以继续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求王某赔偿自己的相应损失。


至此,这件事理论上会循序渐进。


“主观情绪”是大家在视频中看到女司机王某情绪失控,并对林某某的连续击打。这种场景极易引发舆论对王某“处罚过轻”的印象。加上网传的“王某的真实身份”“现场疏导的神秘黑衣人”“居家拘留”等信息,人们没有办法从情绪中走出来,从而导致舆论开始发酵。“青岛逆行打人”事件让民众质疑相关部门的执法公正性。



有人例举2018年“20年后学生当街打老师”的判例,认为同样是打人,施暴者却被判了一年零六个月,故有“同案不同罚”的质疑。


另外,同样在八月,青岛五一广场治安督导大爷驱逐大学生小贩一事,就曾在网上引发舆论关注。关注的不是大爷阴阳怪气的嘲笑和居高临下的威胁,而是视频拍摄者把视频传到网上后,不断有人要求其下架视频,理由是“影响青岛的城市形象”。



根据网民曝光的聊天记录,显然“劝导者”与治安督导大爷有密切关系,错认为视频发布者就是大学生本人,想给予一定赔偿以便下架视频,见不能达到目的,就开始威胁扣帽子,见所有手段不见效,终于不演了,表明自己的身份……



最后治安督导大爷“被处罚”,算是勉强给到了一个交代。


“热度太高影响XX形象”,这是某些人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第一时间的反应。


因此,网民有理由相信在“逆行打人”事件中,同样存在个中隐情。


这就是这起事件引发舆情高度关注的原因:


这次又是哪位仙家的坐骑,竟能得到如此庇佑?



2


王某究竟从事什么样的事业,能让她在视频曝光的情况下依然仅以行拘罚款了事?


当地有关部门在该事件的处理上是否真的存在偏袒?


这些在通报中尽管已经做出书面说明,对网传流言一一批驳,依然无法平息网民怒火。


总体上来说,目前全网质疑处罚不公的根本情绪,是对当地执法部门公信力及社会秩序感到失望。



当然,能搬得上台面的话是:


“担心此事对社会和法律体系的影响,更担心会因此损害城市形象”。


不过据此认为是部分网民对女司机逆行打人带节奏的话,我认为有失偏颇。



2024年,青岛陆续发生了一些影响重大的社会事件,此前我讲过青岛旅游区拍照被某些人垄断一事,直言不讳地说,这种现象早就存在,有关部门不可能完全不知晓。那么为什么非要等到外地游客发视频吐槽才能暂时引起回应呢?


甚至在当时的评论区中,有青岛本地网民护短,持“曝光就是抹黑”的奇特立场,否定外界舆论监督的正当性与必要性。一个全国知名旅游城市在“小事情”上尚且如此反应,那么涉及其它问题可想而知,神秘人士以“影响城市形象”为名维护治安督导大爷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这次同样有声音为逆行打人的王某辩护,认为是其在逆行时面对向司机林某某的咄咄逼人,导致发生车祸。但这次挨打的是一名退伍军人,让事情显得有些“棘手”——


一、无论何种职业,什么身份,逆行不对,打人更不对,这是社会共识。


二、参照治安督导大爷一事,人们很难相信在处理该事件时不存在问题。


三、在熟人社会里,双方几斤几两都是处理冲突时必须考量的因素。


四、同案不同判,这个问题目前无解。


因此,当客观理性的事实摆在面前依然无法消除民众质疑时,主观感性的情绪必然占据舆论上风:


我不相信你。


这种情绪不是网民的问题。



结 语


依赖时间,认为时间可以“抚平”一切,等热度过去之后马照跑舞照跳的处理问题的逻辑,建立在掩耳盗铃的基础之上,


民众对于一件事的记忆依然存在,讨论的热度褪去不代表意见消失,只是等待下一起事件到来时“复盘经典”,由此产生定论。


今天上午这个事件的话题热度很高,6.5亿人次阅读。



我认为王某确实不存在“肇事逃逸”的事实——


但围绕在王某痛击林某某面部致其口鼻流血的事实存在。无关谁是“卖茶叶的”,谁是退伍军人,也无关“她逆行,她打人,因为对方咄咄逼人”这种状态描述。


人们有对任何事件的处理结果产生质疑的权利,更有致电、留言、请求解释的权利。


当评论区被关闭后,只留下情况说明,势必会让矛盾更加激化。


也许再过几天,人们的兴趣会转移到其他地方,可读取记忆时会发现:


对于一座城市、一种环境、一种印象已经定性。


几亿人的话题关注度,不是一句“抹黑城市形象”就能形成闭环。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图片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END~
  • 往期回顾:

欢迎你在文章下留言

也可以打开“靠你了谭胖”
直接给我发微信。

除了这里,
还有以上方式可以找到谭胖

欢迎搜索并关注,
都可以给我留言。

在你能看到的任何地方,
我都愿意成为你
靠得住的谭胖。

靠你了谭胖
有事问谭胖,没事看谭胖,无论你有什么困扰,靠得住的谭胖都会听你唠叨、为你解惑。谭胖还会拉来名人大拿专业解答,也有明星好友担任客座嘉宾。作为一枚不仅了解娱乐行业、懂影视圈,更懂社会和人生百态的大叔,大家都可以放心的对他说:靠你了!谭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