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胖:从“老兵乞讨”到“女孩饿死”,20年来情绪总是胜于事实

文摘   社会   2024-08-22 19:03   北京  



33岁算不算“女孩”我不知道,但33岁一定是成年人。

成年人应对世界的态度,和世界教育成年人的结果,不以“内心状态”为转移。


从8月16日到现在,《一个外地女孩,死在了我出租的公寓里》经历了关注、删除、调查、反转四个阶段,原文刊载平台在删除原文的同时已经做出声明:


网友投稿,有这个事,为保护当事人并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删文。


但事情并没有结束,在前天和昨天经历了更猛烈的舆情:


是不是其中存在不公?


是不是受到外界干扰?


小民悲戚是不是煞风景?


网友各自展开心理描述,毕竟——


女孩、饿死、考公、断亲、贫困的原生家庭,等等,都是足够引发关注的元素。


比网民更热心的还有女孩的家乡和文中提及的事发地区,当地有关部门与警方也纷纷发布回应,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北京211高校毕业、考公笔试第一、借钱未果、死后骨灰被丢弃等这些纷纷被证伪——


这是一篇掺杂大量失实内容,充满主观情绪和猜测的文章,之所以当初选用它,是因为“女孩、饿死、考公、断亲、贫困的原生家庭”这些元素太吸引人了。



1


二十多年前,有一篇“安徽金寨县志愿军老兵在东北乞讨”的文章在网上流传,还被一些媒体转载引发各方关注,后来这事闹到金寨县全县排查才发现“查无此人”。


这件事影响范围和时间更深远:


2003年的文章, 2004年还在被转载,到2008年还有人为这事考据。


尤其是2008年调查人员与相关媒体联系后,对方说“即便人物不存在,这篇文章也是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


但杜撰的内容怎么能当成真事发出来呢?


无人解答。


《一个外地女孩,死在了我出租的公寓里》一文引起的反响,让我想起那年的“老兵乞讨”。



这篇文章我也看过,文中的“房东”在得知女孩死在自己出租的房子后,围绕旁人转述和自己对女孩的回忆开始侧写女孩生平,关于女孩的一切都是大量的“听说”,但最催泪的还是女孩的死因猜测,以及死者不同意尸检的理由:


当地习俗,人要全尸。


在此之前,女孩的人生在文中被拼凑如下——


农村出身,家庭贫困,学习优秀,考公不遂、亲友被删、心无生念,死因未知。


尤其是最后一点,在没有尸检的情况下,女孩被猜测是“饿死”的。


所以发布后不知道经过什么样的解读,“女孩饿死在出租屋里”形成定论。


8月16日到18日这三天网上很热闹,和当年读“老兵乞讨”一样,我被文中勾勒出的女孩的一生震撼到了,文中描述女孩死后她的骨灰和行李被父亲扔掉,世上好像从来没来过这么一个人。


所以让我们再梳理一下这几个情绪点:


33岁单身女性,贫困家庭,学习良好,多次考公笔试第一却被刷下来。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导致女孩在最困顿的时候连一千块都借不到,最后删掉了所有亲友,只留下房东的微信,在出租房默默死去。


经济欠发达地区民生观念、不可直言的考公“黑幕”、小镇做题家的悲催人生,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她是个女孩。


“集美文学”达成。



2


昨天媒体报道多方如下回应:


出租屋所属辖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初步排除他杀,因家属不愿尸检,难以判定死因。该县基层政府一官方人士20日称,女子父母称没有扔掉骨灰,在回宁夏的路上把骨灰撒进了河里。县委宣传部21日回应,女子3次考试笔试均未获得第一名,也未进入面试环节。


女孩毕业院校是否是211大学已经证实。女孩生前向父母借钱一事也被证实确有其事——


家境不算好,但也不算差,否则不至于供女孩读完大学。


死后骨灰被随意丢弃?这个问题当地村民作出解释:


“有些家属会把死者骨灰撒入江河,但这种处理方式与性别无关。”


至此女孩之死尚有疑问,但女孩生平和父母关系、考公“谜团”,还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人设,不能说完全不成立,只是和原文出入较大。


当然,不以恶意揣测原文作者的意图,只以“听说”勾勒出的女孩之死,和这些天网民被情绪调动起来的反应,能看出文章还是成功的。


但这就是我对“写小作文”者的厌恶。



一个“房东”是怎么构建出女孩生平遭遇的悲苦的?大多都是“听说”,文中用大量主观臆测和暗示性的笔法引导读者自行脑补女孩的一生。尤其是女孩之死,“房东”表示无法猜测女孩死前经历了什么,“贫困的女孩再优秀也不会被爱”倒成了全文聚焦的话题。


不过和二十年前“老兵乞讨”一文相比,这篇文章至少还有原型可以二创,“老兵”根本是子虚乌有,还被赞为“优美的文学作品”。要是搁现在,这种虚构文当真事的行为高低得被惩治一下吧?


那女孩之死算什么呢?



91年生人的女孩子,大学毕业也有十年了吧?


这十年里女孩除了考公还经历了什么?


她的父母、亲人和朋友对于她是怎样的存在?


太多想象空间,然而不能妄言。


按文章论调,“在绝望中死去的女孩”说明社会对她的恶意让她窒息。可连原文刊载平台都补充说明“就算是真的,也是小概率事件”。



女孩的死因有多种可能,我更倾向一种疑问:


饿死,这个事放在现在,除非外力强迫或自身精神有问题,否则出现的可能性很小。


但女孩已经去世了,所有人都无法猜测她临死前的状态。


只留下“贫困的女孩再优秀也不会被爱”的自说自话。


那么不妨也“鸡汤”一下:


没人爱,自己爱自己啊!


这个话题又衍生出极端主义,如性别对立、搞钱、断亲。


只要迎合读者阴暗心理,情绪价值拉满,女孩是怎么死的,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


可能这才是原文撰写的初衷吧?



结 语


本来我想说“除了遗憾,更多的是正视,正视心态和现实”。


当我觉得冷静的文字不会被重视。


人们在网络上渴望的都是情绪得到满足。


刷视频的爱看男女“菩萨”、读文章的想看“价值导向”,结合多方反馈从中找出真相的人和事变少了。


一篇没有任何事实佐证的文章,只要注入情绪点就能引发关注。


二十年前我看“老兵乞讨”时也会被文中描述的老兵凄惨境遇震撼,我也会愤怒,还会质问。后来当地回应与记者调查走访让我冷静下来,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只愿意听自己想听的话。


二十年来,从未改变。


任何人说任何事都有自己的立场。


我的立场就是去伪存真。


对任何人和任何事。


33岁算不算“女孩”我不知道,但33岁一定是成年人。


“孩子”看“孩子”和“孩子”看成年人的角度不同。


成年人看成年人的角度也不同。


女孩的死因有多种可能,如果真的重视,我希望不是仅仅因为“她是个女孩”。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图片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END~
  • 往期回顾:

欢迎你在文章下留言

也可以打开“靠你了谭胖”
直接给我发微信。

除了这里,
还有以上方式可以找到谭胖

欢迎搜索并关注,
都可以给我留言。

在你能看到的任何地方,
我都愿意成为你
靠得住的谭胖。

靠你了谭胖
有事问谭胖,没事看谭胖,无论你有什么困扰,靠得住的谭胖都会听你唠叨、为你解惑。谭胖还会拉来名人大拿专业解答,也有明星好友担任客座嘉宾。作为一枚不仅了解娱乐行业、懂影视圈,更懂社会和人生百态的大叔,大家都可以放心的对他说:靠你了!谭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