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杯这个东西很实用,尤其是夏天。
这里我先自得一下:
我公司买了个制冰机,每天就听到“稀里哗啦”的声音,公司的小朋友们有享用不尽的冰块。这比每天出去买冰杯好,而且从长远看确实划算。
制造起来也不复杂,我闲得没事的时候还特地观察了它的制造原理:
制冷槽+饮用水+电力驱动,平均每五分钟就“稀里哗啦”一回,然后一堆冰块就出来了。
因为是自己人用,所以倒进去的都是纯净水。于是我脑子忽然又开始“暗黑”了:
你说街边小店里卖的那些冰杯,都是用什么水造的?
但随后我又抑郁了:
这样说搞得好像我买的饮用水就真的“纯净”一样。
话说回来:
谁能保证那装满纯净水的大桶还装过别的什么东西?(手动狗头)
言归正传——
我很少喝奶茶和糖分太高的饮料,总觉得里面有太多科技狠活。所以1元冰杯这种附带产品对我这种消费者没什么吸引力。
但对于广大打工人来说,1元冰杯实在太实惠了。一块钱如今能买个啥?寂寞?不,还有一杯满满的可以带来清凉的爽感。
问题是网上品牌推广说得好好的,门店产品推荐里没有这个东西。等消费者跑到实体店问,还被个别店员甩脸子嘲讽。
这个事就严重了。
它和1元冰杯存不存在没关系,它刺激到的是打工人的灵魂——
你们这头说送我明月清风,那头给我一顿无情嘲讽。
这还像做生意的样子吗?
然后这个事情就在网上发酵,接着品牌遭不住了,赶紧出来澄清道歉。
大意是说“我们错啦,对不住啦,这就赶紧弄一批冰杯送到各大加盟店去!”
但事情看似解决了,其实并没有解决,而且很糟糕:
一、得罪了一批以打工人为主体的消费者。
二、得罪了一批以加盟商为主体的打工人。
里外里等于得罪了两拨打工人。前者纠结于“说的好好的为啥没有,反倒落顿数落?”后者纠结于“你这独夫!好人都让你当了,我们没捞着钱还连带赔顿不是!”
所以这个事出来后,不少人才发现原来有些品牌看起来遍布全国,实际上并不直控,甚至99%以上都是加盟店。这种商业版图拼凑的纽带类似战国时代的周天子和诸侯国,1元冰杯相当于“天子的意志”被执行程度:
人家鸟你还行,不鸟你连朝贡都省了。
我之前看过一些商业案例,包括许多品牌加盟的负面案例也有所涉及,发现一个品牌开始急速扩张又没有资本能够控制加盟商,甚至只要求用品牌数量替代实际质量时就会有很多问题。
比如优惠政策是否适用于所在城市?能否保证阶段性策略符合加盟商利益?推出产品是否经过市场调研?品牌加盟店在当地行业中的生态位是否稳定?
经营状况不同,就代表着盈利收入不同。盈利收入不同,就意味着统合意志不同。统合意志不同,就说明了服从程度不同。
这次1元冰杯后续的找补,就说明品牌方与加盟商之间存在阶段性利益的分歧。
简单概括就是——
都是打工人,你照顾了外面的,就照顾不了内部的。
你能偏向打工人,就不能反过来打“工人”。
所以在市场推动上,1元冰杯要真的完全推动下去,就要看品牌方是纠结于眼下投入的成本还是选择消费者市场对品牌的长期信任。
一旦做出选择,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强化加盟商与品牌的纽带意识,痛陈其中的利害关系。告诉大家“打工人不要为难打工人,有问题内部解决,不要溢出到消费者那里,让人看了笑话,这样最后谁都没好处。记住,大家无论如何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铁桶围城,固若金汤,这样都有钱赚。”
归根结底,就是要杜绝一种“此乃矫诏、臣不奉诏”的军阀习气。
话说最近餐饮业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这些问题频频出现,我总觉得还是跟“人和人之间的利益”有很大的关系。
消费者没问题,问题出在消费者信了宣传,觉得自己真的能享受服务。
加盟商没问题,问题出在加盟商破了道心,认为自己死活都挣不到钱。
品牌方没问题,问题出在品牌方有了执念,感觉自己高低都要一言堂。
最后转来转去,万一真的让1元冰杯遍布大江南北,那么问题又回到了我的暗黑思想上:
都1元了,那制冰的水是什么水?
啥?内部质检?
嘿嘿……
所以“人和人之间的利益”很复杂,就像我这篇文章。看似字数不多,却涉及到权力架构、春秋国事、经济原理、消费心态、利益构架,还有……
“桶”
我们生活的世界本质上也是个“桶”,看似抬头一望就是苍天,实际上左冲右撞四周都还在这个“桶”里转悠。
这个礼拜讲的也都是和“利益”有关的话题。
利益也一样,为了谁都好,死活还是逃不出“桶”的禁锢。
它可以是人心,也可以是时代,还可以是挥之不去的“本该如此”。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图片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往期回顾:
谭胖:粗暴干涉“阴间经济”会导致什么后果? 谭胖:除了知道她没穿衣服外,我们还应该知道什么? 谭胖:关于燕郊,我希望再多几次冒犯“央视”的事发生 谭胖:在没有惩治恶人之前,我拒绝扶老人 谭胖:教授和那些女性的“隐私视频”到底有几个G? 谭胖:25岁的规培生一死了之及,没有人会记住她,和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