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一等”,这种自我意识不可取,且相当危险。
不少职场新鲜人和一些行业的从业者,特别喜欢陷入自我感动的意识中,以为自己从事的行业就是比贩夫走卒“高贵”,哪怕薪资待遇很一般,但架不住氛围感实在诱人。
因此这里要“戳”一下痛点:
任何行业,除非站在行业顶端,否则都是日子人。
任何工作,除非自己能说了算,否则都是打工人。
三教九流,“围城”内外,都是一个道理。
当一个行业有一定从业人员基数时,难免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产生的纠纷经过放大,很容易引发社会关注。如果不经过仔细判断,更容易让人对一个行业产生误解和偏见。
比如今天媒体报道河南某医院ICU病房外拍微短剧引发的纠纷,涉事的从业者装神弄鬼,先“要求病人家属哭的声音小点”,后扮“医院负责人”联系病人家属说“你们的哭声影响拍摄,剧组要告医院”,这种事情正规剧组干不出来。
医院和当地卫健委的反馈也很有意思:
记者问医院,医院说“你自己来查吧”。记者问卫健委,人家反问“他(拍摄者)想干嘛?”话里话外透着一种“你们在找事”的意味。
其实大家都懂,无非就是当地一家公司借场地拍微短剧,和病人家属有了矛盾,被后者录了视频发到网上引起议论。文化公司被扒出企业详细信息,连带着承接拍摄了的微短剧名称也被曝光。
医院在主营业务之外搞创收,两者关于拍摄事宜没有沟通好时段,结果事发后医院脸面挂不住,毕竟是创收行为,ICU病房外的家属情绪没有照顾好,或者说压根就没考虑过。事情发生后剧组人员只想着联系家属“劝删视频”,医院则采取冷处理方式想躲过议论。
但媒体报道后,这个事情的关键元素让人看了就颇感愤慨:
拍戏、微短剧、ICU病房、压制家属情绪、娱乐至死不顾群众生死。
结合网络特质,发酵出来的不只是“没人味”,而是“这个行业有问题”。
所以先说剧组外联的工作内容:
一般按照拍摄程序,剧组一定由外联人员和涉拍场地的有关部门提前沟通协调,安排好拍摄时间和拍摄场地,固定拍摄时间段后,相关道具布景进场,然后是导演和演员在拍摄场所展开工作。双方就拍摄时段、时长、场地限制、器材配置、防火安全及人员配置、现场工作出入证明等都有要求。
期间,涉拍场地的有关部门一定会,也必须有义务提前以公告形式告知群众所涉拍摄工作,避免“撞期”。在拍摄时段前后,协调派遣安保及其他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疏导,防止可能产生的矛盾,直到拍摄工作结束。
这是个完整的沟通实施内容。
根据新闻报道,我们可以看到涉事病人家属从头到尾都不知道在ICU病房外有拍摄这回事,现场也没有相关安保或工作人员等参与维持秩序。
再加上某位剧组工作人员扮神扮鬼的“神助攻”,以及事后媒体采访医院及相关部门的回应,让人产生对一类影视文化新生事物、影视行业的负面行为。
但我认为自始至终剧组同病人家属的矛盾是次要的,他们之间按照正规的拍摄工作流程,不该发生直接接触。问题还是要回到医院方:
为什么不提前发布公告告知病患群众此地有拍摄活动?
为什么拍摄期间没有安保人员及医院方工作人员在场?
为什么矛盾发生后到网上发酵这段时间医院不闻不问?
为什么在记者电话采访时还摆出不怕开水烫的混不吝?
综上所述,我认为剧组有问题,医院的问题更大。
只是鉴于“文娱”的话题性太强,以至于盖过了医院方不专业不作为的主要责任。
剧组该不该道歉?应该。
你拍戏就拍戏,要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切实生活和客观情绪,拍什么都要知道是在“借场地”,这里不是棚拍,人家也不是围观群众,ICU门后是人家生死一线的亲人。又扮“医院工作人员”又“劝删”,行为十分丢人。
医院该不该道歉?更应该。
由于院方对病人和整个医院运营时段乃至救死扶伤这个基本理念的漠视,导致完全可以避免的冲突发生。冲突发生后不安慰病人家属情绪,面对媒体追问傲慢无礼,非要摆出一副“龟缩”之姿。
骨子里视病人如“下人”,视舆情如无物,观之令人发指,思之朽臭不堪。
所以我讲些,发现还是“高人一等”的思维在作怪。
明明有了错漏,出现失误,第一时间想的不是面对错误道歉,而是“怎么遮过去”,甚至把提出问题的人当作“敌人”对待。剧组工作人员假充院方工作人员,卫健委工作人员反问“他想干嘛?”都源于这种思维。
我们一直倡导各行各业要弘扬正能量,但说的和做的多少有些出入,教的和学的也总是打破次元壁。结果连一句道歉都难以启齿,姿态照旧高高在上。
如此弘扬,多少有些大可不必。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图片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往期回顾:
谭胖:深圳消防员的“黑人脸”让什么人有了应激反应? 谭胖:齐齐哈尔——万家灯火变清幽,只有网红在作秀 谭胖:大闹新加坡的女网红二度爆雷,让“小龙女”成了摆在台面上的羞耻 谭胖:巨婴的炫耀,是上海“小姑姑”的难言之痛 谭胖: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在地铁上喝水很合理? 谭胖:即便在国外,“采生折割”也只敢用来残害自己的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