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胖:面对孩子哭闹,要做到简单温情不加戏

文摘   社会   2024-08-28 16:47   北京  



给别人家孩子立规矩,在网上是大快人心的事情。


“别人家的孩子”有时不全是夸赞,尤其是“别人家的孩子”在密闭空间里哭闹的时候,“劝阻侠”就成了一些短视频里的英雄:


别人不说,我说。


家长不管,我管。


这类小视频往往获赞颇多。因为不少人都在出行时遭遇过孩子吵闹,大多数人不想惹事,也不想跟孩子家长起冲突,大家都盼着有义士及时出手,如果两边都能吵起来更好,打开手机录下视频,拿到网上一放,妥妥的点赞关注加收藏,再收割一波评论:


熊孩子和熊家长又闹事了。


涉及公共秩序的维护,人们往往把矛头指向对孩子放任不管的家长。


但如果有人真的给别人家的孩子立规矩呢?


情况又不一样了。



1


在某航班上出现陌生人把孩子关在洗手间里“教育”的事情,首先该追究孩子奶奶的问题:


孩子的奶奶在处理时仅仅听凭两位陌生女性说“帮着教育”,就同意别人把孩子带去洗手间,这个逻辑我不太理解。


视频中一岁多的女童被两位“教育者”连哄带吼,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一个吼“不准哭”,一个说“乖,不哭不哭”。女童是惊恐的,她可能不理解为什么妈妈和奶奶不见了,只有两个阿姨在她面前。


视频放出后,不少人对女童的遭遇表示同情:


教孩子这个事,还是家长亲力亲为比较好。


航空公司发布的声明中表示该女童是和祖父母一同出行的,这就更难以理解了:


当爷爷奶奶的人了,怎么会对带孩子没任何经验呢?


拍视频的女乘客在情况说明中首先提到一句“世间万物都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还说在把孩子带进洗手间后“不让奶奶进厕所”,这个举措倒合理——


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对于幼童而言,陌生人确实能够让其在感受未知的恐惧时发生噤声的本能反应,事后女童不哭了,大家还在一起吃了早餐表示很开心。


那么不开心的就是网友了。


大多数网友认为孩子哭闹就得家长管,这符合以往产生冲突时部分家长的言论:


“我的孩子我来管,轮不到你指手画脚”。



航空公司在做情况说明时提到“已通过电话与儿童母亲进行情况核实,儿童母亲表示已从祖母处知悉完整事件,同时对两名旅客在机上提供协助的行为表示理解。”机场公安也对孩子的爷爷奶奶进行了口头教育,并未对两名陌生女子做进一步处理。


注意,只是对孩子的爷爷奶奶口头教育,不涉及陌生女子。


在两位阿姨看来,这次是“好心办坏事”,教育孩童不能越俎代庖。有人干脆说这是“非法禁锢”,实际上当时的场面和所有人的心态都很复杂,所有人都没想到这种替家长管教孩子的行为会惹来这么大风波。



2


一岁大的孩子懂什么是人言可畏?


哭闹就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天性。


在一些类似的冲突中,我观察到当孩子哭闹时,周围的场景都是不探寻孩子哭闹的缘由,要么嫌弃,要么指责,碰到脾气硬的家长就会发生争执。


这次女童的奶奶把处置权交给陌生人的举动,按理说应和了此前网友对“熊孩子”的一刀切式的态度——


你管不好我来管。


那大家干嘛都要指责家长和陌生人呢?


这是矛盾的心态:


说和做,是两回事。



如果面对视频里哭泣的女童都会心生不忍,质疑家长为什么如此放任别人去管教孩子,说明矛盾的焦点从来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奶奶把孙女给外人管教,也许有她自己的理由。这个理由我们无从分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因为她是女孩,所以怎么处理都不重要”。


我们更不能擅以陌生人的连哄带吼就认为她们是坏人,她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全体乘客获得安静的权利。


问题是当她们和乘客的权利获得保障后,谁来保障女童的权益?


包括孩子哭闹的权益?


我提醒一下,女童只有一岁多点。


她理解不了那么多“规矩”。


这和“高铁上能不能吃泡面”“飞机上能不能开窗通风”一样,依赖的都是个人对集体权益的重视程度。但它是相互的,个人对集体重视,集体对个人也该有保障。


所以不妨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


某日某时某地,在某个密闭的空间里,幼童哭,家长哄,众人帮着哄。大家都在关心是不是孩子对陌生环境产生恐惧心理,这个场景温馨又感人……


算了,不文绉绉了,简单一句话:


我们作为成年人,对孩子缺乏耐心、对集体缺乏责任、对他人缺乏关怀。


而且处理方式往往极端,要么放任自流,要么粗暴指责。


不然的话为什么整个航班上只有两名陌生人站出来替家长“管教”孩子呢?


刚好方式还很欠妥(不少人觉得),于是成了热议话题。



3


都说孩子可怜,没人“教育”的时候,孩子就讨嫌了。


是不是这个道理?



并非我在指责谁,只是从人性角度理解,人们通常缺乏易位思考的能力。女童被陌生人教育这件事有一些不妥,但不能给女童“加戏”,至此真相只有一个:


一岁大的孩子没有分辨能力,她对自己的行为不能负责。


孩子的奶奶是个软性子,既不能哄劝(只能这样做)孩子,也无法保留管教权。迫于当时狼狈的形势把孩子交给外人。


陌生人秉承自己“一心为公”的思想和不妥的“教育”方式,落了个骂名,视频删了,人不回应,估计以后也不敢管闲事。


最后的结果是——


大家一起继续厌童,一起为“给别人的孩子立规矩”喝彩。


人文关怀、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保障孩子哭闹的权益,等等这些想都不要想。


善待孩子的出行权,采取相对温和的态度协助家长把孩子安置好,这种真实的举动在现实中有没有?


有,我还亲眼见过。


但这种场景不够“话题”,不能“加戏”,无法凸显矛盾载体与情绪价值,最后“孩子为什么哭闹”不重要,如何处理孩子哭闹,有没有看点、噱头,奶奶是否重男轻女、回去婆媳是否产生矛盾,就成了网友脑补出的大戏。



那孩子呢?


孩子真可怜。


哭出来是罪过,不被管教是罪过,被管教也是罪过。


不知道她下次在航班上哭闹的时候,大人们该怎么处理?


也许她身体不舒服,也许她只想要颗糖。


就这么简单。


这么简单的事情,不需要加戏。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图片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END~
  • 往期回顾:

欢迎你在文章下留言

也可以打开“靠你了谭胖”
直接给我发微信。

除了这里,
还有以上方式可以找到谭胖

欢迎搜索并关注,
都可以给我留言。

在你能看到的任何地方,
我都愿意成为你
靠得住的谭胖。

靠你了谭胖
有事问谭胖,没事看谭胖,无论你有什么困扰,靠得住的谭胖都会听你唠叨、为你解惑。谭胖还会拉来名人大拿专业解答,也有明星好友担任客座嘉宾。作为一枚不仅了解娱乐行业、懂影视圈,更懂社会和人生百态的大叔,大家都可以放心的对他说:靠你了!谭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