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胖:“厌男症”,溢出健身房的无知和丑陋
文摘
社会
2024-10-24 15:49
北京
“如果做不到这些又苛责“不帅”的异性对自己造成视觉骚扰,那么这个问题不是心理医生能解决的,而是通过社会教育告知其两种解决方式:
三、在家待着,与世隔绝。
四、闭嘴,做个正常人。
卖弄狭隘的、自私的、浮夸的思想,不会让自己显得很先进,它只会让一类群体的低素质暴露无遗。”
“厌男症”是一种心理疾病,狭义上的厌男症通常是患者因为原生家庭和个人经历的影响,对男性的肢体接触和近距离交流产生不适合厌恶的情绪。具体表现为不愿意待在男性多的地方、不愿意和男性说话、拒绝男性追求等。这种患症心态如果得不到心理疏导,通常会伴随终身。不过通常真正患有“厌男症”的女性群体占少数,大多数情况下所谓的“厌男症”并不存在,如有,那一定要和“恐女症”对应来看,后者是一种镜像症状,存在群体也占少数。如今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厌男症”和“恐女症”,基本可以和“密集恐惧症”的定义一样,都是无病呻吟的自我定义。所以换个角度看,对异性充满歧视言论和偏见的,大多都是现实中的底层群体——本身限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等限制,不能友好融入社会生活,从而导致在社交和恋爱机会等各方面持续保持低频生活状态,同时因社交状态直接影响职业和收入。久而久之陷入自我认定的循环中。无论“厌男症”还是“恐女症”,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善于臆想,对别人,包括异性缺乏基本尊重,并沉浸式认定这是“权利”。媒体在报道重庆某校部分女性要求独享健身房时,并不会明确表示谴责。多用学院回应作为事件收尾——然而从已经曝光的部分女性聊天群截图看,很多人被其中某位女生的“感觉我们学校帅的不多”吸引了过去。当然,广大的“吴彦祖”和“林志玲”们都知道,在类似的极端言论的背景中,最真实的诉求莫过于追求体面的、可能发生的交配场景。毕竟男性的诉求也是如此——少有人会对不帅、不美的异性感到面红耳赤,心跳加速。大家都会在内心追求一种假定的邂逅场景,但健身房如舞蹈学院的练功房一样,真实环境里充满各种体味和必须暴露身体部位的男男女女占多数,无论平时装扮得如何体面,真正投入健身状态的人无一不是大汗淋漓面红耳赤,至于在社交平台上无数的健身“美”图,其实做不得真,因为那不是人类锻炼状态下的真实样貌。所谓“锻炼五分钟,摆拍一小时”,才是个人社交发布的常态。回到现象本身,要求独占健身房资源的部分女性是否真的是为了健身?这个问题想必都有自己的定论。而对禁止男性进入健身房的要求,无论在任何社会中都是一种病态思维,更不用说聊天截图里出现的“女权”和“厌男症”定义——把不帅的,肌肉多的都拒之门外,其他帅的,肌肉量“适中”可以纳入考虑范围。如果是后者,“女权”与“厌男症”的标准大概会降低很多。只不过假设这种考量标准是把认定不够“帅”的男性禁足,不让他们出现在公共场合享受公共资源,那么大多数情况下,很多女性的父族都要窝在家里。反之,让“恐女症患者”有权做出限制的话,大多数男性的母族也都将不见天日。不过通常,这种极端言论在国内某些环境和某些群体中,并不被认定为极端。甚至会沾沾自喜,充满英雄(雌)主义和悲情主义。遗憾地说,即便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以自身舒适度为由试图抢占公共资源的论调都是罕见的,因为这是人类社会对公共道德、包括对他(她)人的尊重,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底线。原则上大家无论阶层、收入、职业、性别、年龄、美丑,都有使用公共资源的权利。你可以说这个权利在有些时候无法真正实现,但台面上一定要有。而且如果谁打破这个原则,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比如前段时间,某大型电商平台邀请某位知名脱口秀女演员代言活动,结果不但在网络上遭遇抵制和声讨,还面临许多男性会员的指责和拒绝消费。女性消费者如果遇到消费问题,使用一些促销手段是可以挽回的。男性消费者则多有一锤定音的特质,买多买少和买亏都无所谓,但“厌恶”意识形成,以后肯定不会消费。打折促销这一套在厌恶意识形成后基本无效。同理,公共资源包括健身房的使用也适用于男性消费者,当他们产生厌恶情绪并认定不再消费时,最终需要承担的是健身房和其他消费产品。当然,如果一定要说消费主体以女性为主,那不妨看一下女性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以及支撑女性经济的源头和载体。或者假设一个“女儿国”在某个特定区域内实现,看看这种生存模式能维持多久。重庆某校的部分女性,显然没有这种构建社会生态圈和经济发展均衡的意识,或者从某个角度看,她们也不具备构建社会容器的水平和学识。她们甚至不认为自己的意识是否涉嫌外貌歧视、性别歧视和体型歧视。这种自拟状态下的沾沾自喜,如上文所述,通常只会发生在低端群体中,至于“厌男症”或“恐女症”,也多视自身性吸引力较为欠缺的异性之间的互相敌视。他们和她们,即便外貌不出众,也会通过性格和内涵弥补劣势,通过广泛社交享受各种资源。健身房使用权不在某个群体的掌控中,对于现今社会发展阶段而言,说明正常理智的人依旧占多数。网络话语权和实际支配权,实际上都是抢占资源的一种表现形式。就像曾经引发争议的“女性独立车厢”一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会因为一些极端或低端思想改变公共资源的分配原则,因为在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公共道德是有法制托底的。就拿健身房来说,大家去健身房的首要目的是健身,这意味着要“容忍”不同体型、不同外貌的异性出现。假设发声要求独享健身房的部分女性出身优渥,那么大可以去高档会员制健身房,或直接在家聘请私人教练制定健身计划,这必然能让健身效果明显提高。如果做不到这些又苛责“不帅”的异性对自己造成视觉骚扰,那么这个问题不是心理医生能解决的,而是通过社会教育告知其两种解决方式:卖弄狭隘的、自私的、浮夸的思想,不会让自己显得很先进,它只会让一类群体的低素质暴露无遗。(免责声明:本文图片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粗暴干涉“阴间经济”会导致什么后果?」